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聽得到卻聽不清也要警惕耳聾

在生活中, 不少人認為“人老耳背”是正常的衰老現象。 然而, 若任其發展, 就會導致“越老越聾”, 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專家表示, 機體老化確實會對聽力造成影響, 但只要儘量避免耳聾的誘發因素, 發現聽力下降時能及時干預, 即使年老了, 也能擁有清晰聽力。

誘因:高脂飲食也是禍首

隨著年齡的增長, 人的聽覺系統會發生緩慢的變化。 “老年人聽力障礙絕大多數都與內耳毛細胞及聽神經的生理退化有關。 內耳毛細胞部分缺失變形, 聽神經纖維數量減少並退化, 使老年人呈現出不同程度的聽力障礙。

”專家表示, 除了生理上的原因外, 還有一些誘因, 也是致聾的禍首。

雜訊“薰陶” 長期待在雜訊環境中可導致聽力障礙, 如人們在70分貝的雜訊環境中, 正常的聽覺言語交流就會受到影響, 80~90分貝的雜訊會讓人覺得很吵。

高脂飲食 聽力障礙輕重與動脈硬化程度呈正相關, 如老年人喜歡高膽固醇、高脂肪飲食, 不僅心血管病發病率高, 聽力也會越來越差。

鋅元素缺乏 耳蝸內鋅的含量高於其他器官。 60歲以上老年人耳蝸內鋅的含量偏低, 影響耳蝸的功能, 進而導致聽力減退。

症狀:聽見聲音但不清晰

生活中經常出現這樣的場景:與老人說話時要不自覺地放大音量;或跟老年人交談, 老人會不斷重複“你說什麼”“再大聲一點”。 對此, 專家指出,

典型的老年性聽力障礙類型為感音神經性聽力障礙, 主要表現症狀為言語解析度明顯下降, 即“能聽到聲音但分辨不清”, 這一現象在嘈雜環境中尤為明顯。 據統計, 60%的老年聽障者還伴有高音調耳鳴。

治療:儘早配戴助聽器

如果放任耳聾不管, 不僅會損傷聽力, 還會大大影響生活品質。 因此, 當老年人出現聽力障礙時, 一定要積極干預。 對於傳導性耳聾治療, 一般可通過外耳重建、鼓膜修補、聽骨鏈重建等外科治療手法改善聽力。

對於感音神經性耳聾的治療, 原則上以恢復或部分恢復已喪失的聽力, 儘量保存並利用殘餘的聽力為主。 常見的治療辦法有藥物治療、配戴助聽器、人工耳蝸植入、聽覺和言語康復訓練等。

對於有殘餘聽力者, 建議儘早配戴助聽器治療。

預防:慎用藥物遠離噪音

老年性耳聾容易“纏上”老年人, 那麼, 老年人該如何護好聽力呢?對此, 張宏征給出以下建議。

1.積極治療基礎病

患有高血壓、高血脂、腦動脈硬化及糖尿病這些疾病的老年人, 特別是合併動脈硬化者, 內耳血運極易發生障礙而引起突聾。 因此, 積極治療這些疾病對防止微循環障礙、延緩老年人聽力減退很重要。

2.慎用對聽神經有損害的藥物

用藥之前應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或向醫生詢問是否有耳毒性, 家族中有耳毒藥物過敏史者應慎重用藥。

3.避免接觸雜訊

老年聽力聽障者應儘量避開強聲環境, 保護殘餘聽力。 使用耳機時建議每次聆聽時間不超過30~60分鐘,

音量不超過60%。

4.調整飲食結構

日常避免高脂飲食, 可多吃含鋅、鐵、鈣豐富的食物, 能擴張微血管, 促進內耳血液供應, 防止聽力減退。

5.經常按摩耳部

日常可自行按摩耳廓, 提捏耳垂, 按摩風池穴等, 有助耳部血液迴圈。

6.不要隨便掏耳朵

掏耳朵時如用力不當易引起外耳道損傷、感染, 導致外耳道癤腫、發炎, 還有可能傷及鼓膜, 造成鼓膜穿孔, 導致聽力下降。

7.保持樂觀情緒

當人情緒激動時, 腎上腺素分泌增加, 使內耳小動脈血管發生痙攣, 導致血行障礙, 從而易發生突聾。 因此, 老年人一定要保持樂觀的情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