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西漢名將李陵乾屍被發現,歸降匈奴20年身穿漢服,漢武帝你錯了

如果說古代最讓人同情的“漢奸”, 筆者覺得非漢朝大將李陵莫屬。

李家世代為將。 大家都知道一首詩《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裡的飛將便是西漢飛將軍李廣。

李廣本身也是名將之後, 李廣的先祖是秦朝名將李信, 曾率軍擊敗燕太子丹。 李家世代傳習射箭。 百發百中。 一次出獵, 看到草叢中的一塊石頭, 以為是老虎, 張弓而射,

一箭射去把整個箭頭都射進了石頭裡。

李廣少年便與匈奴作戰, 被稱為飛將軍, 匈奴聞風喪膽, 數年不敢來犯。 李廣死得很慘, 他60多歲時匈奴來犯, 主將衛青暗中受到漢武帝警告, 認為李廣年老, 命運不好, 不讓他與單于對陣。 便故意把李廣調開。 李廣因迷失道路,

未能參戰, 當場拔刀自刎。 就連百姓聽到這個消息, 都為之落淚。

筆者印象中, 李家的命運都不好, 且犯小人, 到了李陵這裡官職越做越小。 天漢二年(前99年), 資質平平的漢將李廣利統領三萬騎兵攻擊匈奴, 武帝召見李陵, 想要他為大軍運送糧草。

李陵想作戰便立誓願以5000步兵直搗單于王庭。 結果李陵在浚稽山遭遇到單于主力, 被匈奴三萬多騎兵包圍。 只剩下幾百人, 所有的箭都已射光, 李陵說, 如果我還有幾十支箭就可以逃出去。

漢武帝知道李陵投降匈奴, 想到是無救援所致, 還派遣使者去匈奴接李陵。

派出使者無功而返, 道聼塗説, 李陵幫助匈奴練兵, 這下可把漢武帝氣著了, 一怒之下, 將李陵的母親、兄弟和妻子三族之內全部誅殺。 家鄉人士甚至都以李陵不能死節而累及家室為恥。 甚至好友司馬遷因替李陵說話, 也被施以宮刑。

單于很看重李陵, 把女兒嫁給他, 立他為右校王。 李陵終身沒有與漢朝作戰。 在匈奴20年, 鬱鬱而終。

李陵葬在何處,歷史沒有記載,只是在《楊家將》中楊業碰死在李陵碑,也就是山西省懷仁縣境內。

但近日一折消息又將千古悲情名將李陵推到台前。韓國在蒙古西北部阿爾泰山一處古墓中,發掘一具下葬於約2000年前的男性乾屍。這具乾屍身高在165至170cm左右,上身殘留衣服經鑒定為當時中國中原人的服飾。

圖為大漠古墓發現兩千年乾屍

從衣服的形態來看,前襟向右掩,是右衽。中國北方一些少數民族的服裝是左衽,漢族為右衽。對於這具乾屍的身份,猜測說可能是途徑絲綢之路的商人,也可能是移居東北的中原人。但一些網友認為這是死在異鄉的李陵將軍。因為這個地區正是當時匈奴所在地。老實說,筆者覺得這有點牽強。但還是覺得這一猜測是一種挺美好的寄託。

圖為大漠古墓發現兩千年乾屍

對於李陵有人說,如果當初殉節,就會成為嶽飛一樣的民族英雄。其實,對於投降匈奴也不要過分解讀,他的祖父李廣也曾投降匈奴。

元光六年(前129年),李廣任驍騎將軍,領萬餘騎出雁門擊匈奴,因眾寡懸殊負傷被俘。匈奴兵將其置臥于兩馬間,李廣裝死,於途中躍起,奔馬返回中原。李陵一樣也是假意投降。

圖為乾屍身著漢服

李陵被困匈奴,心仍在漢朝,思念故鄉,便築台登高遙望中原方向,這便是李陵台,在今內蒙正藍旗黑城子附近。後人有詩雲:“李陵思鄉台,駐馬一西向。” 和佛賞花去/文 掌上博物館原創作品禁止轉載

李陵葬在何處,歷史沒有記載,只是在《楊家將》中楊業碰死在李陵碑,也就是山西省懷仁縣境內。

但近日一折消息又將千古悲情名將李陵推到台前。韓國在蒙古西北部阿爾泰山一處古墓中,發掘一具下葬於約2000年前的男性乾屍。這具乾屍身高在165至170cm左右,上身殘留衣服經鑒定為當時中國中原人的服飾。

圖為大漠古墓發現兩千年乾屍

從衣服的形態來看,前襟向右掩,是右衽。中國北方一些少數民族的服裝是左衽,漢族為右衽。對於這具乾屍的身份,猜測說可能是途徑絲綢之路的商人,也可能是移居東北的中原人。但一些網友認為這是死在異鄉的李陵將軍。因為這個地區正是當時匈奴所在地。老實說,筆者覺得這有點牽強。但還是覺得這一猜測是一種挺美好的寄託。

圖為大漠古墓發現兩千年乾屍

對於李陵有人說,如果當初殉節,就會成為嶽飛一樣的民族英雄。其實,對於投降匈奴也不要過分解讀,他的祖父李廣也曾投降匈奴。

元光六年(前129年),李廣任驍騎將軍,領萬餘騎出雁門擊匈奴,因眾寡懸殊負傷被俘。匈奴兵將其置臥于兩馬間,李廣裝死,於途中躍起,奔馬返回中原。李陵一樣也是假意投降。

圖為乾屍身著漢服

李陵被困匈奴,心仍在漢朝,思念故鄉,便築台登高遙望中原方向,這便是李陵台,在今內蒙正藍旗黑城子附近。後人有詩雲:“李陵思鄉台,駐馬一西向。” 和佛賞花去/文 掌上博物館原創作品禁止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