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延川盲人“闖”世界 人歿了琴未斷

延川盲人“闖”世界 人歿了琴未斷

今天有朋友微信說“闖”歿了。 在一組下葬圖片的下麵寫下了:“人吃黃土常常在, 黃土吃人影無蹤”的句子。 這曾經是“闖”喊過的臺詞, 這句唱腔一直回蕩在我心裡很不是滋味。

張成祥, 乳名:“闖”, 1958年生人, 延川縣賈家坪鄉文張家河村人, 3歲時因出天花發燒而導致雙眼失明, 文盲。 “闖”說他12歲才開始能記事, 苦多甜少。 那時父母光景不好, 穿的連羞醜都顧不了。 15歲那年, 村裡在他家院子裡開會, “闖”光著屁股坐在炕上, 想上茅房, 又沒辦法出去, 尋的一塊爛棉花把屁股包上出去尿了一回。

70年代, 有一天父親領著他和弟弟去城裡趕集, 就把他丟在縣城合營食堂門口不管了, 闖自己一個人摸著往回走。 他的弟弟被縣合營食堂的主任魯玉蓮送了回去,

還給了他家50斤糧票30塊錢, 為這“闖”念了魯主任一輩子的好。

“闖”的父親長年有病, 不能上山勞動, 農活只能靠母親去做, 公社為了照顧他們家, 把“闖”安排進了縣曲藝隊。 他剛去不好好學, 人家把他打發回家, 公社領導第二次又將他送過去,

那年他16歲。

2015年“闖”和他的老搭檔們有一次進北京演出的機會, 演出完的第二天就要去天安門看看。

弟弟黑克還專門給他們記錄了在廣場的一個多小時, 拍了不少照片。 “闖”說:“哎呀!天安門廣場太大了, 從小就想來這裡看看。 ”

在我心中“闖”就是位真正的藝術家, 每次說書時而輕柔抒情的吟唱, 時而歇斯底里的呐喊, 有人說他們的表演是中國最早的搖滾。 在曲藝隊, “闖”是一個腦子靈活的人, 走到哪裡“闖”都是引人注目的。

80年代,隊裡最他年輕,同事之間他和誰都要爭個高低,不是為了說書的技藝,而是生活瑣事,當城市前衛的年輕人留長髮,穿喇叭褲,提著答錄機招搖過市的時候,“闖”在曲藝隊裡也顯得超前了許多:西裝革履,背著琵琶、提著答錄機行走在鄉間的小路上,遲志強的《悔恨淚》歌聲伴他走過很長的一段路程。 那個年代小縣城沒有很多的娛樂活動,逢年過節說書人挨著村子巡迴演出,“闖”和他的搭檔給老鄉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90年代初“闖”腰間的PP機時常響個不停,在移動網路還沒有覆蓋延川縣的時候,他就站在鄉村高一點的地方用手機同外界對話。 前段時間聽說“闖”得了重病,人快不行了,沒有想到噩耗傳來的這麼快。 願“闖”一路走好!在天堂還作說書人。 ( 黑白 /文 )

張成祥:

張成祥是何許人也?2006年,在國務院公佈的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上,陝北說書位列其中。陝北說書分為“三弦書”與“琵琶書”兩種。張成祥便是延川縣曲項琵琶的唯一傳承人。他是一位盲藝人,著名作家史鐵生《命若琴弦》裡小徒弟的原型。在生命的大多數時間裡,他都在黑暗中摸索並向天而歌。

(來源於延川快訊)

80年代,隊裡最他年輕,同事之間他和誰都要爭個高低,不是為了說書的技藝,而是生活瑣事,當城市前衛的年輕人留長髮,穿喇叭褲,提著答錄機招搖過市的時候,“闖”在曲藝隊裡也顯得超前了許多:西裝革履,背著琵琶、提著答錄機行走在鄉間的小路上,遲志強的《悔恨淚》歌聲伴他走過很長的一段路程。 那個年代小縣城沒有很多的娛樂活動,逢年過節說書人挨著村子巡迴演出,“闖”和他的搭檔給老鄉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90年代初“闖”腰間的PP機時常響個不停,在移動網路還沒有覆蓋延川縣的時候,他就站在鄉村高一點的地方用手機同外界對話。 前段時間聽說“闖”得了重病,人快不行了,沒有想到噩耗傳來的這麼快。 願“闖”一路走好!在天堂還作說書人。 ( 黑白 /文 )

張成祥:

張成祥是何許人也?2006年,在國務院公佈的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上,陝北說書位列其中。陝北說書分為“三弦書”與“琵琶書”兩種。張成祥便是延川縣曲項琵琶的唯一傳承人。他是一位盲藝人,著名作家史鐵生《命若琴弦》裡小徒弟的原型。在生命的大多數時間裡,他都在黑暗中摸索並向天而歌。

(來源於延川快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