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節令の風物|啜一口柿子季秋晚圍爐,你心醉了嗎?

秋愈發深了, 獨居異鄉的窗臺上孤零零供了幾個柿子, 一須臾瞟見, 免不了駐足, 柿子仍是那柿子, 卻有零星鄉愁湧起。 紅楓天, 黃櫨滿地, 抬頭可見那柿子高懸於枝頭, 手裡握兩三小柿, 一步一念:願你萬事(柿)勝意。

柿子連帶著葉子簌簌地落了, 深秋後的初冬也就到了

有柿無柿, 凡事如意

______

往往是那不起眼卻一直存在曾經生活中的物件, 最容易勾起思鄉之情, 譬如柿子。 而柿的意頭正合了 “事 ”, 極益多多擺放, 討個口彩。

入冬後的柿子

遊子在故鄉面前, 就像枚落地翻滾的柿子, 欣喜而狼狽。 尤其入得冬, 非要念記些溫暖尋常物才不至涼薄。

譬如同事窗邊案頭擺著的清供, 三隻柿子。

清供, 就是放在案頭做觀賞的物品擺設, 可以是盆景、插花,

也可以是柿子等時令水果

一到年底, 人忙起來便容易忘記事。 都說近鄉情怯, 遠鄉情深, 這臨近年關故里的往事, 倒最容易在胡思亂想時放空了自己, 糜細之事湧上心頭。

兒時學畫, 還是矮矮的小人兒, 踮著腳、拿著筆, 卻夠不到桌面, 往往畫未作好便打翻了案臺上的柿子。

作勢吃掉也是很好。 光陰不等人, 春安、夏泰、秋吉、冬祥, 四時更迭, 有無心願如願以償?

既是好意頭, 柿子免不了俗會有各種頌詩雅文

有著萬事勝意 / 世世平安之意的柿子, 是尋常案頭最常擺置的吉物。 即便到今天, 風雅人也都偏愛將其入畫,

以風物解四季。 最愛畫柿子的齊白石, 在所有曾相似的柿子裡, 偏愛青柿, 還自稱柿園先生。

齊白石《六柿圖》, 六個柿子巧置於籃中, 天真中富有意趣

大柿小柿, 都是小事

______

柿子種類極多:蓋柿、脆柿、火柿、羅田柿、懶柿子等等紮堆兒, 十分熱鬧。

所謂 “中有拗,形如蓋”,這是一個南北通心頭最惦記的北京特產 “蓋柿”。數九寒天,從街上買幾隻蓋柿回家,寒夜圍爐時把凍柿子放冷水裡 “拔一拔”,等到變軟時猛啜一口,涼涼汁水融化一嘴的甜,整顆心都醉了。

蓋柿,柿子的一種,果實大而甜,呈扁圓狀,靠近果蒂的地方有一圈凹痕,故名蓋柿

脆柿也叫恭城月柿,在廣西恭城、平樂、陽朔一帶已有400年的栽培歷史,果頂微微有十字,果肉脆硬、甜,能止咳,清熱解毒。

產於陝西的火柿,果實呈圓錐形,果皮橙紅,無核

若你在上世紀的北京西山遊玩過,八成摘過野生烘柿。在盛產柿子的北京西北山一帶,漫山遍野都是柿樹,烘柿就是常說的 “樹熟兒”,是被馬蜂咬過一口的半熟柿子,它經過氧化後甜極了。

這也難怪口挑剔的主兒,會嫌棄現今市面的柿子如果跋山涉水,定不是自然熟透的。

當然,還有個柿中異類:熟後可自然脫澀直接入口的羅田柿

也有好一口脆的吃主兒另有心頭好:懶柿子,是用將熟未熟的青黃柿子脫澀後製成,口感脆而不澀。

童年時,禦寒天一到,在街上溜達的小販便吆喝著:“來買喝了蜜的大柿子喲~”,彎彎腰拿起一顆泡過溫水已脫澀的脆柿子,這寒天也是甜的。

廣西桂林的恭城是中國月柿之鄉,每年這裡都會舉辦月柿節

月柿餅則是屬於廣西人的鄉愁,肉質棕紅半透明,餅皮凝有一層雪白的柿蜜霜,形圓恰似中秋明月,口感柔軟又不止於甘甜。兒時體弱,得了口瘡又怕吃藥,咬一口甜絲絲涼融融,粘粘的入口即化,咽喉小病立馬兒好。

柿霜是柿果實製成柿餅時,外表所生的白色粉霜,魯迅也在自己的日記裡記錄過柿霜糖的美妙

世間悲歡,都是往柿

______

“太陽在淺藍色的天空裡,亮得化成了一團不成形體的白光。”

白先勇寫過獨屬於小陽春的幻覺,明明立冬卻仿如回春。被這自然暄和裹住的北方人,習慣在小院兒窗臺上擺一堆凍柿子,金黃色的陽光照著洋紅柿子,留一片透明的影兒。

小雪節令前後的這段期間往往天氣晴好,白居易詩有雲 “十月江南天氣好,可憐冬景似春華”

不過這 “小陽春” 之感的半透明光影裡,少不了柿樹。柿樹已在北京城內自成風景,紫禁城武英殿旁也有許多,你遠遠在陽光裡看著,心裡也是熱的。

丹柿小院的得名,源於1953年春老舍先生親手種在院中的兩棵柿子樹

在庭院栽柿樹,自是對 “萬事勝意” 的期盼,更有對平淡生活的一點兒樸素情趣。

老舍是真的喜歡柿子。他在《想北平》裡這麼寫道:“對於物質上,我卻喜愛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棗、柿子,進了城還帶著一層白霜兒...” 每逢秋日柿子成熟之時,先生都會親自把丹柿小院中柿子贈予朋友。

臧克家就曾收到過老舍送的柿子,他捨不得吃,便一直供在案頭。如此看來,因地域和四季形成的風物特色,不僅是自然界的神力,也是人和人之間情的連結。

柿葉經霜,將紅未紅,斑駁光影中有葉片掉下,被影子落了墨,就寫字上柿葉,心事也都藏在柿裡。鬧城鄉野,樹蔭不改,想必柿子見過的世間歡樂與哀愁,遠多過你我。

柿有什麼別的事?

______

柿子渾身都是寶,它不僅有很高的營養價值,還有各種妙用小招。

作為一種水果,柿子含有的維生素是一般水果1-2倍,吃兩個柿子就完全可以滿足一天所需的維生素C,此外它還含有鈣、鎂、鋅、磷和鉀等微量元素。

傳統醫學認為,柿子全身都是寶,柿霜、柿蒂、柿葉還都可入藥。

因為甜和高營養,柿子也成為鳥類的最佳甜品

但柿子又有不少 “緋聞 ”,其中惹禍最大的莫過於 “柿子配優酪乳喝會不會致死 ”?這個問題國家食藥監局已經給出了否定答案。

“柿子配蟹,就拉肚子” 也是誤傳。倒是因為蟹肉的蛋白質含量較高,容易在柿子的鞣酸作用下,形成柿結石。不過每個人的消化功能不同,所以這點 “可能致病” 上也是因人而異。

因為盛產柿子,臺灣省新竹縣傳承著製作柿餅和柿染的手藝

在新竹,有製作柿餅的習俗,更有趣的是,趕工期常常會加班,如果當地工人夜間工作太晚,就一定會就柿餅配花生吃個宵夜,為的就是討閩南口彩 “好事會發生”。

經過這種柿染處理的面料筆挺且防腐,出汗後不會有異味,經過日曬顏色會加深,所以日本也將柿染稱為 “太陽之染”

另一門老技藝柿染,則是趁柿子還是青澀時,利用其含有豐富的單寧,將青柿子榨汁、過濾,汁液塗抹在布料上進行染色。

由於過程中所有的染料都是從生柿果、柿皮、柿蒂、柿葉提煉,所以柿染是一門能將柿餅生產時的廢棄物物盡其用的超環保綠色手工藝。

柿子の食單

DIY你的秋柿泥布丁

在日本電影《小森林》中,因無法適應都市快節奏的生活而逃回故鄉小森的市子,獨居在鄉村的老房子,尋著失蹤的母親留下來的童年的味道,用生長在小森土地上的食材,親手製作出一道道簡單卻又真摯的美食。

建議挑選大小適中尚未熟透的柿子用來製作布丁,更利於外殼成型

材料:柿子2個,柿子泥100克,白菊醋15克,砂糖30克,魚膠粉10克,水100毫升。

做法:將柿子洗淨後小心去蒂,用小刀在錶殼上開一個直徑4釐米左右的小口,掀去頂皮,用勺子將瓤挖出,殼備用。備好的柿子果泥入鍋,混合砂糖、白菊醋、水,一同加熱至50攝氏度。待填充好的布丁冷卻後放入冷藏室,兩小時後即可食用。

1/ 儘量不要在去蒂後的柿子錶殼上挖太大口;

2/ 將柿子果肉放入粉碎機內打碎成泥;

3/ 將調味過的果泥與魚膠粉混合攪拌至融化;

4/將融化的魚膠粉倒入備好的柿子外殼即可

(部分圖片源自網路)

有關柿布丁的製作方法,可閱讀《LOHAS樂活》2017年11月刊

◆ ◆ ◆

編後記

同事送給我一隻柿子

沒捨得吃,擺在辦公桌上

因為它存在的每一刻

都好像在對自己說:柿柿如意

環保|自然|簡單|健康

更多節令風物,點擊下方圖片閱讀

節令の風物 | 桂花飄香板栗黃

季節の色 | 代表秋天的9種顏色

所謂 “中有拗,形如蓋”,這是一個南北通心頭最惦記的北京特產 “蓋柿”。數九寒天,從街上買幾隻蓋柿回家,寒夜圍爐時把凍柿子放冷水裡 “拔一拔”,等到變軟時猛啜一口,涼涼汁水融化一嘴的甜,整顆心都醉了。

蓋柿,柿子的一種,果實大而甜,呈扁圓狀,靠近果蒂的地方有一圈凹痕,故名蓋柿

脆柿也叫恭城月柿,在廣西恭城、平樂、陽朔一帶已有400年的栽培歷史,果頂微微有十字,果肉脆硬、甜,能止咳,清熱解毒。

產於陝西的火柿,果實呈圓錐形,果皮橙紅,無核

若你在上世紀的北京西山遊玩過,八成摘過野生烘柿。在盛產柿子的北京西北山一帶,漫山遍野都是柿樹,烘柿就是常說的 “樹熟兒”,是被馬蜂咬過一口的半熟柿子,它經過氧化後甜極了。

這也難怪口挑剔的主兒,會嫌棄現今市面的柿子如果跋山涉水,定不是自然熟透的。

當然,還有個柿中異類:熟後可自然脫澀直接入口的羅田柿

也有好一口脆的吃主兒另有心頭好:懶柿子,是用將熟未熟的青黃柿子脫澀後製成,口感脆而不澀。

童年時,禦寒天一到,在街上溜達的小販便吆喝著:“來買喝了蜜的大柿子喲~”,彎彎腰拿起一顆泡過溫水已脫澀的脆柿子,這寒天也是甜的。

廣西桂林的恭城是中國月柿之鄉,每年這裡都會舉辦月柿節

月柿餅則是屬於廣西人的鄉愁,肉質棕紅半透明,餅皮凝有一層雪白的柿蜜霜,形圓恰似中秋明月,口感柔軟又不止於甘甜。兒時體弱,得了口瘡又怕吃藥,咬一口甜絲絲涼融融,粘粘的入口即化,咽喉小病立馬兒好。

柿霜是柿果實製成柿餅時,外表所生的白色粉霜,魯迅也在自己的日記裡記錄過柿霜糖的美妙

世間悲歡,都是往柿

______

“太陽在淺藍色的天空裡,亮得化成了一團不成形體的白光。”

白先勇寫過獨屬於小陽春的幻覺,明明立冬卻仿如回春。被這自然暄和裹住的北方人,習慣在小院兒窗臺上擺一堆凍柿子,金黃色的陽光照著洋紅柿子,留一片透明的影兒。

小雪節令前後的這段期間往往天氣晴好,白居易詩有雲 “十月江南天氣好,可憐冬景似春華”

不過這 “小陽春” 之感的半透明光影裡,少不了柿樹。柿樹已在北京城內自成風景,紫禁城武英殿旁也有許多,你遠遠在陽光裡看著,心裡也是熱的。

丹柿小院的得名,源於1953年春老舍先生親手種在院中的兩棵柿子樹

在庭院栽柿樹,自是對 “萬事勝意” 的期盼,更有對平淡生活的一點兒樸素情趣。

老舍是真的喜歡柿子。他在《想北平》裡這麼寫道:“對於物質上,我卻喜愛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棗、柿子,進了城還帶著一層白霜兒...” 每逢秋日柿子成熟之時,先生都會親自把丹柿小院中柿子贈予朋友。

臧克家就曾收到過老舍送的柿子,他捨不得吃,便一直供在案頭。如此看來,因地域和四季形成的風物特色,不僅是自然界的神力,也是人和人之間情的連結。

柿葉經霜,將紅未紅,斑駁光影中有葉片掉下,被影子落了墨,就寫字上柿葉,心事也都藏在柿裡。鬧城鄉野,樹蔭不改,想必柿子見過的世間歡樂與哀愁,遠多過你我。

柿有什麼別的事?

______

柿子渾身都是寶,它不僅有很高的營養價值,還有各種妙用小招。

作為一種水果,柿子含有的維生素是一般水果1-2倍,吃兩個柿子就完全可以滿足一天所需的維生素C,此外它還含有鈣、鎂、鋅、磷和鉀等微量元素。

傳統醫學認為,柿子全身都是寶,柿霜、柿蒂、柿葉還都可入藥。

因為甜和高營養,柿子也成為鳥類的最佳甜品

但柿子又有不少 “緋聞 ”,其中惹禍最大的莫過於 “柿子配優酪乳喝會不會致死 ”?這個問題國家食藥監局已經給出了否定答案。

“柿子配蟹,就拉肚子” 也是誤傳。倒是因為蟹肉的蛋白質含量較高,容易在柿子的鞣酸作用下,形成柿結石。不過每個人的消化功能不同,所以這點 “可能致病” 上也是因人而異。

因為盛產柿子,臺灣省新竹縣傳承著製作柿餅和柿染的手藝

在新竹,有製作柿餅的習俗,更有趣的是,趕工期常常會加班,如果當地工人夜間工作太晚,就一定會就柿餅配花生吃個宵夜,為的就是討閩南口彩 “好事會發生”。

經過這種柿染處理的面料筆挺且防腐,出汗後不會有異味,經過日曬顏色會加深,所以日本也將柿染稱為 “太陽之染”

另一門老技藝柿染,則是趁柿子還是青澀時,利用其含有豐富的單寧,將青柿子榨汁、過濾,汁液塗抹在布料上進行染色。

由於過程中所有的染料都是從生柿果、柿皮、柿蒂、柿葉提煉,所以柿染是一門能將柿餅生產時的廢棄物物盡其用的超環保綠色手工藝。

柿子の食單

DIY你的秋柿泥布丁

在日本電影《小森林》中,因無法適應都市快節奏的生活而逃回故鄉小森的市子,獨居在鄉村的老房子,尋著失蹤的母親留下來的童年的味道,用生長在小森土地上的食材,親手製作出一道道簡單卻又真摯的美食。

建議挑選大小適中尚未熟透的柿子用來製作布丁,更利於外殼成型

材料:柿子2個,柿子泥100克,白菊醋15克,砂糖30克,魚膠粉10克,水100毫升。

做法:將柿子洗淨後小心去蒂,用小刀在錶殼上開一個直徑4釐米左右的小口,掀去頂皮,用勺子將瓤挖出,殼備用。備好的柿子果泥入鍋,混合砂糖、白菊醋、水,一同加熱至50攝氏度。待填充好的布丁冷卻後放入冷藏室,兩小時後即可食用。

1/ 儘量不要在去蒂後的柿子錶殼上挖太大口;

2/ 將柿子果肉放入粉碎機內打碎成泥;

3/ 將調味過的果泥與魚膠粉混合攪拌至融化;

4/將融化的魚膠粉倒入備好的柿子外殼即可

(部分圖片源自網路)

有關柿布丁的製作方法,可閱讀《LOHAS樂活》2017年11月刊

◆ ◆ ◆

編後記

同事送給我一隻柿子

沒捨得吃,擺在辦公桌上

因為它存在的每一刻

都好像在對自己說:柿柿如意

環保|自然|簡單|健康

更多節令風物,點擊下方圖片閱讀

節令の風物 | 桂花飄香板栗黃

季節の色 | 代表秋天的9種顏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