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東北野戰軍敗走四平 常被國軍一個團滅一個軍

國民黨五大主力, 新一軍, 新六軍解放戰爭初期, 在東北一線大出風頭。 因為東北地勢平整, 極大方便機械化軍團作戰。 錦州更是背靠葫蘆口,

更無後勤補給之憂。 新一軍軍長孫立人, 新六軍廖耀湘更是國民黨中的悍將。 在發揮後勤優勢充分的發揮之下, 東北野戰軍在國民黨2大主力灼灼逼人的態度之下, 更是吃了不少的虧。

林彪少數的敗仗更是與四平扯不開關係, 也造成建國後林彪視察東北, 更是避開四平不入。 除了陳明仁血守四平之外, 我們所熟悉的歷史更是輕描淡寫的描述了東北野戰軍敗走四平只慘重損失。 東北野戰軍守4平, 遭遇的就是孫立人的新一軍。 跟日本軍隊在緬甸交手4年的孫立人, 依靠美式裝備, 以及手下士兵良好的軍事素質, 更是給林彪上了一課。 什麼是國民黨五大主力。 四平一戰, 東北野戰軍損失慘重, 許多主力部隊失去戰鬥力,

黃克誠部三師七旅, 原為井崗山之老部隊, 四平撤退後只剩3000餘人, 失去戰鬥力;萬毅之三師原有12000人, 經四平戰鬥傷亡及撤退中被追擊潰散逃亡只剩4、5000人, 失去戰鬥力;一師梁興初部剩5000人還保持有戰鬥力;二師羅華升部還保持有戰鬥力;鄧華部保一旅損失相當重;其次八旅、十旅、楊國夫部七師也弄得疲憊不堪和不少損失……”——摘自民主聯軍給軍委的總結報告。 雖然戰後承認只損失8000多, 但實際上遠遠不止, 東野一直諱莫如深, 具體的數字仍是迷)。

而廖耀湘的新六軍更是不愧於虎軍虎師之威名, 一來東北出手不凡, 戰果赫赫。 新六軍下屬第14師, 第50師, 新22師。 (昆侖關就是新22師打的)1946年2月新6軍遵令遠赴東北, 急先鋒還是新22師。

新22師“虎師”之名決非浪得虛名, 以師單位計, 無疑是東北國軍, 或者說是全國國軍頭號王牌。 進東北後所向無敵, 多次以一個團大敗東野一個軍, 基本說明戰爭初期新22師一個團可以頂東野一個軍, 差距非常驚人。 新22師三個團個個兇猛異常, 1、李定一65團威遠堡門進攻擊敗3縱。 2、羅英66團5個連沙嶺防守完勝4縱。 3, 64團沙後所大敗東野王牌2縱4師。 (新6軍在東北戰場的戰鬥以往材料介紹都不多, 幾乎都被河蟹了在此多介紹一些。 )

舉幾個戰例:46年2月初闖關東的新22師相繼佔領盤山、台安、遼中, 在遼河以北地區形成一條線式防禦陣地。 其66團和師屬教導營總共就3千人(一說66團守沙嶺只有5個連, 加團直屬部隊, 1500——1800之間。 )推進至遼河南的沙嶺村, 成為突出孤立部分。

2月16日遼南軍區總共集中8個團(10倍以上絕對優勢)。 以人海戰術猛打猛衝, 如羊頂架般以月夜攻勢連頂一晝三夜。 該敵利用重機槍、火焰噴射器、火炮的絕對優勢構築防禦工事。 構築完畢即龜縮一團, 固守待援。 至18日夜仍未啃下這塊硬骨頭。 次日晨敵援兵至, 不得不下令撤退。 民主聯軍傷亡2100餘人, 新22師624人, 傷亡比3:1。 這仗是新6軍在東北的成名作。 (4縱承認;“這是一場地地道道的敗仗, 千真萬確的一場恥辱。 ”) 一開始攻佔鞍山、本溪、遼陽到2次四平戰鬥(第一次新6軍迂回包抄四平守軍後路, 迫使我軍撤退;第二次新6軍169師血戰八棵樹, 死扛幾天, 保證了其他部隊及時增援)、安東戰役(全面內戰初期在東北戰場上發生的一次重大戰役,
新6軍與52軍作為參戰, 此役是東北民主聯軍的重大挫折之一, 傷亡6萬多。 但由於各種因素制約, 國內各種資料對此役描述皆只強調新開嶺一役, 而其餘均言語不詳, 理由很簡單, 其他都是敗仗。 南滿軍區屢戰屢敗, 已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林非常不滿, 派陳雲蕭勁光主持南滿工作, 取代蕭華, 才有了決定東北生死存亡的三下四保。 ), 最終打到偽滿洲國首府長春, 使東北國軍的勢力達到了頂峰。

就好像嚴冬挽救了斯大林格勒, 而東北嚴寒的冬天也挽救了東北野戰軍。 東北的嚴寒讓進入東北的新一軍, 新六軍極度的不適應。 以及在緬甸受訓之時, 講究的是熱帶雨林氣候之裝備保養, 而到了東北一遇到寒冬戰鬥力大為下降。 新一軍,新六軍非戰鬥減員極為嚴重,無可奈何之下只能停止進軍步伐進行休整。

在新一軍以及新六軍戰功赫赫之下,國民黨內部開始出現了摘桃子,搶勝利果實的思想。陳誠或許是國民黨中最大的罪人,若不是他一意孤行,並動用枕頭關係當上了東北剿總司令,而一上任立馬提拔自己親信,在東北各軍之眾造成人心惶惶。

陳誠認為東北野戰軍在新一軍,新六軍初期的強大攻勢之下,已經毫無抵抗之力,變把新一軍,新六軍馬放南山,調集防守瀋陽,錦州防線。美曰生命安全線必須重視。而上自己的土木系新五軍等調撥前線。

而這個機會被東北野戰軍牢牢的抓住,發動了冬季戰役。此役把陳誠在東北的嫡系部隊全軍剿滅,而東北野戰軍經此戰役。繳獲大量武器,馬上恢復元氣。並發出口號,吃菜要吃白菜心,要打就打新六軍。(有的是說新一軍)各自縱隊都有不同的說法。準備洗這個恥辱。

陳誠的爭名奪利,葬送掉了新一軍,新六軍在東北打出的大好局面。蔣介石又大出昏招,竟然把東北剿總司令換成了衛立煌、而正是這個衛立煌把整個新一軍,新六軍葬送在東三省。如果不是衛立煌,新一軍,新六軍捨棄東北,威逼北平。以脅迫傅作義晉綏軍南下徐州,蚌埠。那我們的歷史又即將改寫。

而遼沈戰役最為緊張的的時候就是打錦州。林彪為什麼不敢打錦州,因為他知道如果一打錦州。廖耀湘的部隊必定馳援。如果不在廖耀湘馳援之前,打下錦州。那麼東北野戰軍有可能陷入兩面夾擊,憑藉新一軍,新六軍的美式裝備,裝甲集團突擊。更有可能東北野戰軍一夜回到解放前。

所以林彪決心而一直不敢下。而正是M主席神來之筆,要求林彪一定要打錦州。似乎早已經知道在打下錦州之前。廖耀湘兵團絕對不可能及時趕到錦州,(說實話當看我們自己拍的三大戰役的時候,那個時候就覺得M主席用兵如神,神機妙算。怎麼就一定知道廖耀湘不能及時馳援,而更加鄙視五大主力,什麼五大主力,簡直就是紙糊的)。

當直到後來,慢慢的正視歷史,發現五大主力並不是歷史上面所說的那麼不經打,而是很能打。而更大的謎團接著就出現了。

為什麼廖耀湘的機動兵團在突擊錦州的路上,在東北的機動部隊並不是歷史上的黃維兵團遭遇到的黃泛區所遇到的尷尬。在這麼二三百公里的路上,廖耀湘兵團竟然要走十三天,直到錦州戰役結束,廖耀湘兵團還在路上爬。

謎底終於揭曉,造成歷史上這個奇跡的人。不是別人而正是東北剿總司令衛立煌。不能不配合共產黨統戰部的厲害。竟然把手伸到總司令身上。就是因為衛立煌暗中抽調走補給廖耀湘兵團的汽油,讓廖耀湘兵團的戰車變成了烏龜。而毛主席更是知道了這個情況,才嚴令東北野戰軍一定要先打錦州,而同時為了保護衛立煌,這個秘密只有兩個人才知道。一個是周總理,一個毛主席。而這個情節,無論是電視上面,小說說均有此描述、林彪不是畏戰錦州,作為新一軍,新6軍的老冤家,林彪十分清楚廖耀湘兵團的戰鬥力。

他有把握以優勢兵力吃掉孫立人的新一軍,卻沒吃完孫立人之前,廖耀湘背後夾擊。反而被包了餃子。這個才是林彪心裡的憂慮,而歷史的錦州之戰,林彪抽出三個縱隊去打廖耀湘的阻擊,這個決定受到中央的嚴重指責,逼於無奈,只抽調了一個縱隊阻擊廖耀湘兵團。

具體是哪個縱隊,就忽視掉了。而事後的證明更是,阻擊的部隊並不受到太多嘉獎,受到嘉獎的則是打錦州的縱隊以及阻擊塔山的部隊。

這個秘密一直保守到五十年代衛立煌回國,才透露出來。至此林彪特意宴請衛立煌,但是為了需要所以我們的幾乎的軍史全部掩蓋遼沈戰役裡最大的功臣。

這個才是東北野戰軍在東北勝利最主要的原因

來源搜狐歷史

新一軍,新六軍非戰鬥減員極為嚴重,無可奈何之下只能停止進軍步伐進行休整。

在新一軍以及新六軍戰功赫赫之下,國民黨內部開始出現了摘桃子,搶勝利果實的思想。陳誠或許是國民黨中最大的罪人,若不是他一意孤行,並動用枕頭關係當上了東北剿總司令,而一上任立馬提拔自己親信,在東北各軍之眾造成人心惶惶。

陳誠認為東北野戰軍在新一軍,新六軍初期的強大攻勢之下,已經毫無抵抗之力,變把新一軍,新六軍馬放南山,調集防守瀋陽,錦州防線。美曰生命安全線必須重視。而上自己的土木系新五軍等調撥前線。

而這個機會被東北野戰軍牢牢的抓住,發動了冬季戰役。此役把陳誠在東北的嫡系部隊全軍剿滅,而東北野戰軍經此戰役。繳獲大量武器,馬上恢復元氣。並發出口號,吃菜要吃白菜心,要打就打新六軍。(有的是說新一軍)各自縱隊都有不同的說法。準備洗這個恥辱。

陳誠的爭名奪利,葬送掉了新一軍,新六軍在東北打出的大好局面。蔣介石又大出昏招,竟然把東北剿總司令換成了衛立煌、而正是這個衛立煌把整個新一軍,新六軍葬送在東三省。如果不是衛立煌,新一軍,新六軍捨棄東北,威逼北平。以脅迫傅作義晉綏軍南下徐州,蚌埠。那我們的歷史又即將改寫。

而遼沈戰役最為緊張的的時候就是打錦州。林彪為什麼不敢打錦州,因為他知道如果一打錦州。廖耀湘的部隊必定馳援。如果不在廖耀湘馳援之前,打下錦州。那麼東北野戰軍有可能陷入兩面夾擊,憑藉新一軍,新六軍的美式裝備,裝甲集團突擊。更有可能東北野戰軍一夜回到解放前。

所以林彪決心而一直不敢下。而正是M主席神來之筆,要求林彪一定要打錦州。似乎早已經知道在打下錦州之前。廖耀湘兵團絕對不可能及時趕到錦州,(說實話當看我們自己拍的三大戰役的時候,那個時候就覺得M主席用兵如神,神機妙算。怎麼就一定知道廖耀湘不能及時馳援,而更加鄙視五大主力,什麼五大主力,簡直就是紙糊的)。

當直到後來,慢慢的正視歷史,發現五大主力並不是歷史上面所說的那麼不經打,而是很能打。而更大的謎團接著就出現了。

為什麼廖耀湘的機動兵團在突擊錦州的路上,在東北的機動部隊並不是歷史上的黃維兵團遭遇到的黃泛區所遇到的尷尬。在這麼二三百公里的路上,廖耀湘兵團竟然要走十三天,直到錦州戰役結束,廖耀湘兵團還在路上爬。

謎底終於揭曉,造成歷史上這個奇跡的人。不是別人而正是東北剿總司令衛立煌。不能不配合共產黨統戰部的厲害。竟然把手伸到總司令身上。就是因為衛立煌暗中抽調走補給廖耀湘兵團的汽油,讓廖耀湘兵團的戰車變成了烏龜。而毛主席更是知道了這個情況,才嚴令東北野戰軍一定要先打錦州,而同時為了保護衛立煌,這個秘密只有兩個人才知道。一個是周總理,一個毛主席。而這個情節,無論是電視上面,小說說均有此描述、林彪不是畏戰錦州,作為新一軍,新6軍的老冤家,林彪十分清楚廖耀湘兵團的戰鬥力。

他有把握以優勢兵力吃掉孫立人的新一軍,卻沒吃完孫立人之前,廖耀湘背後夾擊。反而被包了餃子。這個才是林彪心裡的憂慮,而歷史的錦州之戰,林彪抽出三個縱隊去打廖耀湘的阻擊,這個決定受到中央的嚴重指責,逼於無奈,只抽調了一個縱隊阻擊廖耀湘兵團。

具體是哪個縱隊,就忽視掉了。而事後的證明更是,阻擊的部隊並不受到太多嘉獎,受到嘉獎的則是打錦州的縱隊以及阻擊塔山的部隊。

這個秘密一直保守到五十年代衛立煌回國,才透露出來。至此林彪特意宴請衛立煌,但是為了需要所以我們的幾乎的軍史全部掩蓋遼沈戰役裡最大的功臣。

這個才是東北野戰軍在東北勝利最主要的原因

來源搜狐歷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