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既生瑜何生亮,歷史上真正的周瑜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說到周瑜, 我們會想到《三國演義》裡的周郎,

還會想到那一句話:周郎妙計安天下, 陪了夫人又折兵。 那麼周瑜除了英才蓋世, 風流倜儻之外, 真的就是那麼小心眼嗎?今天我們說一下歷史上真正的周郎。

周瑜(175年-210年), 字公瑾, 東漢末年名將, 廬江舒(今合肥廬江舒縣)人, 洛陽令周異之子, 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 都官至太尉。 長壯有姿貌、精音律, 江東有“曲有誤, 周郎顧”之語。

周瑜少與孫策交好, 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 後孫策遇刺身亡, 孫權繼任, 周瑜將兵赴喪, 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建安十三年 (208年), 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 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 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建安十四年(209年), 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 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 年僅36歲。

那麼周瑜是不是像《三國演義》中那麼氣量小呢?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一, 周瑜不僅僅是傑出的軍事大將才能 , 而且在氣量 、品行 、性格等方面都很令人敬佩。 並不是小肚雞腸。 程普是孫權帳下老將, 自恃屢建奇功, 資歷較深, 有點看不上周瑜, 不信服, 屢次欺侮, 周瑜從不與之計較, 終極博得老將的敬佩敬重。 他還光明磊落, 用人不徇私, 引薦賢達的魯肅,

獨俱伯樂之才。 周瑜還興趣高雅, 通曉音樂。 與《廣陵散》並著的《長河吟》, 傳說是周瑜作的曲 目, 同時還傳周瑜稱此曲只要諸葛亮能和其弦、會其意。

二, 周瑜在軍事上勇猛善戰, 計謀過人。 說他是軍事家, 一點也不過火。 孫權說他 :“公瑾雄烈 , 膽略兼人 ,

遂破孟德 , 開闢荊州, 邈焉難繼。 ” “孤非公瑾 , 不帝矣。 ”我們所熟知的赤壁之戰, 是經周瑜詳細策劃、安排和指揮的, 成為三國歷史上聞名戰役。

三, 在政治上, 眼光長遠, 智慧過人。 是他幫助孫策打下孫吳的江山, 而袁術也曾經拉攏過他, 他看到了袁術的短淺, 毅然離開了他,

回到孫策身邊。 曹操在官渡之戰後兵力日益增強, 他下書讓孫權送子到曹營為人質。 在曹操這個要求面前, 謀士張昭秦松猶豫不決, 周瑜毅然進言孫權, “今將軍承父兄余資 , 兼六郡之眾 , 兵精糧多 , 將士用命 , 鑄山為銅 , 煮海為鹽 , 境內富饒 , 人不思亂, 泛舟舉帆 , 朝發夕到, 士風勁勇 , 所向無敵 , 有何逼迫, 而欲送質”一番有理有據, 慷慨陳詞, 解除了孫權的憂慮。

說到周瑜的長遠眼光,我們還會說到他的兩次對孫吳的長遠規劃,一次是建安七年的202年,這是周瑜第一次對東吳的發展做出長遠之規劃。後來周瑜在赤壁之戰後提出了一個更為宏偉而驚人的政治綱領 ,《三國志》記載:今曹操新折衄 ,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 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蹙操 ,北方可圖也。這一點也不遜於隆中對呀。如周郎不死 ,以公瑾之雄才 ,江東將領之英勇 ,實現“得蜀而並張”當不會只是歷史的假設和空想,那麼歷史將會重寫

說到周瑜的長遠眼光,我們還會說到他的兩次對孫吳的長遠規劃,一次是建安七年的202年,這是周瑜第一次對東吳的發展做出長遠之規劃。後來周瑜在赤壁之戰後提出了一個更為宏偉而驚人的政治綱領 ,《三國志》記載:今曹操新折衄 ,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 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蹙操 ,北方可圖也。這一點也不遜於隆中對呀。如周郎不死 ,以公瑾之雄才 ,江東將領之英勇 ,實現“得蜀而並張”當不會只是歷史的假設和空想,那麼歷史將會重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