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一睹《永樂大典》,他費盡心思想挖朱棣陵寢,周總理回復休想

說起郭沫若, 大家對他的評價一般褒貶不一。 有人說他是魯迅之後中國最厲害的文學大家, 也有人說他是文壇“變色龍”。 不過郭沫若的一大癖好至今是坊間熱議的焦點, 他本人非常喜歡挖墓, 結果還釀成了我國考古史上一次最大的考古悲劇。

事情還得從1955年講起。 這一年郭沫若率領考古隊開始了定陵的考古挖掘, 當時中國的考古技術還很落後, 所以發掘定陵遭到了當時學界很多人的反對, 但是郭沫若卻不聽勸阻執意要發掘定陵。

為何郭沫若執意要挖掘定陵呢?原來郭沫若除了是文學家還是一位歷史學家, 他開創了中國唯物史觀學派, 除了進行理論性的歷史學研究外, 郭沫若還對考古非常有興趣, 他一直想把中國各大帝王的陵墓都挖開看看。

當時郭沫若最想挖的還不是定陵, 而是明十三陵中保存最完好, 也是規模最大的長陵(朱棣陵寢)。

只是開挖了沒幾天, 考古隊就發現長陵實在是太難挖了, 於是考古隊員就把情況報告給了郭沫若。 後者考慮良久, 決定放棄長陵, 開挖明朝萬曆皇帝的定陵。 郭沫若當時的打算是想以此積攢經驗, 再挖掘長陵。

定陵當時已經建造了三百多年了,

而且萬曆皇帝從登基之初就開始建造, 花費了大概八百萬兩白銀。 郭沫若率領考古隊挖掘了一年半的時間, 才最終找到了一堵高8.8米厚1.6米的金剛牆, 也就是定陵地宮的入口。

明定陵一共出土了3000多件珍貴文物, 雖然為史學界對研究明朝提供了實在的器物, 但大量的文物在接觸空氣後立即被氧化、破壞, 各種珍貴字畫、絲織品頃刻之間灰飛煙滅, 讓人心痛。 定陵發掘也成為中國考古史上的頭號悲劇事件。

定陵文物損壞的消息傳到北京, 文化部文物局領導們大吃一驚, 就在眾人痛心疾首時, 從外地傳來消息, 有的省份正在組織人力, 要打開當地的皇陵。 周總理得知後, 立即通令全國, 禁止挖掘任何帝陵, 這才避免了一場更大的劫難。

但造成這一悲劇的郭沫若並沒有認真反省, 在1965年郭沫若又請求挖掘朱棣的長陵。 看到這, 大家肯定會發出一個疑問:為何郭沫若會對長陵年念念不忘呢?原來長陵中有一套書, 那就是著名的《永樂大典》, 據說此書的完整版本就藏身在朱棣的長陵。

作為一個資深的歷史學者, 郭沫若當然想找到《永樂大典》一睹為快。

不過對郭沫若想開挖長陵的野望, 周總理只冷冷地回了他一句話:“十年之內不開帝王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