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楊門女將為虛構真人只有佘太君,而且姓折不姓佘,功勳遠超楊家將

從前, 中國的老百姓受教育程度普遍很低, 他們對於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的認識與瞭解, 最常見的管道就是戲劇與評書。 比如人們對宋朝的認知, 多從《楊家將》與《嶽飛傳》中來。 楊家將故事中最精彩的章節, 莫過於百歲掛帥的佘太君。

楊家將劇照

《楊家將》裡說, 宋仁宗時, 西夏大軍進犯, 忠勇的楊宗保率兵迎敵, 不幸中箭身亡, 其子楊文廣也被困於絕地。 噩耗傳來, 已經百高齡的佘太君毅然上朝請纓, 率領楊門女將十二寡婦征西, 一舉擊敗西夏大軍。

楊門女將劇照

其實這都是後人善意的杜撰, 佘太君確實存在于歷史之中, 不過, 她活到77歲就去世了, 是不可能有百歲掛帥的。 另外諸如穆桂英等人, 于史無載, 大概是後人不忍忠臣良將後繼無人, 才給楊家“創造”了八姐、九妹、十二寡婦等一干女英雄方陣的。

楊門女將劇照

並且, 歷史中真實的佘太君並不姓佘, 而是姓折。 佘太君, 本名折賽花, 雲中(今山西大同)人, 生於934年, 949年與楊繼業(又稱職楊令公)成婚, 去世于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 終年七十七歲。

佘太君劇照

折賽花, 雲中人折德扆(yǐ)之女。 雲中折家, 可不是普通人家, 他們家世代為將, 針鎮守邊關, 武功勳名當地當無人可及。 折家就是鎮守西北邊陲近三百年、功勳遠超楊家將、當時名滿天下、如今卻默默無聞的折家將。

楊令公劇照

北宋時代,

西北有黨項拓跋部建立的西夏, 北方有強大的遼王朝。 地處河東路前沿陣地的府州(今陝西省府穀縣)折氏, 為宋抗夏防遼, 屢立戰功, 名載史冊。 他們從唐末到宋室南遷, 前後二百六十多年, 始終統治著麟府地區, 世襲罔替, 經歷了十一世十九主之久。 僅憑府州一隅之地頑強抗擊遼、西夏的進犯, 堪稱中國第一將門世家。

府州

折氏所居的河東路府州等地是民族雜居之地,其中以黨項族居主要地位。因此,宋實行了一套有別於內地州縣的治理政策,即任用當地土豪或少數民族酋領為知州或蕃官,因俗為治,加以羈縻,使其互相牽制,鞏固邊防,安定秩序。地方的軍政長官都由當地旺族擔任,基本為世襲。

抗遼前線

折氏家族早就居住府州,在唐末五代就已經是當地名門望族、最高權威;除府州知州由折氏獨居外,許多文武要職是由折氏及其族人、姻親擔任;折氏族墳、陵廟在府州。這些要因,都決定了折氏在北宋建立後仍然渴望持續不斷地世襲擔任府州知州以維護家族根基和利益。

折家軍劇照

折家將最大的特點是十世為將,綿延二百多年,堪稱中國之最。從折宗本為振武軍緣河五鎮都知兵馬使開始起家(其傳授世系如下:折宗本——嗣倫——從阮——德扆——禦卿——惟昌——繼閔——克行——可求……彥質),到第十代彥質(約1080—1160)任簽書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

北宋地圖

北宋歷朝皇帝個個小家子氣,對誰都不放心,對誰都猜疑有加,確是天威難測。府州折氏能夠世襲知州,獨樹特例,說明折家將在北宋時期,是皇帝佬兒非常倚重的國之重寶。

折從阮像

有人在介紹折家將時,是從五代時期的名將折從阮算起的,因為那時他就名楊西北,因此,有人以他為第一代折家將。折從阮原系鮮卑族拓跋氏之後裔(亦說黨項或羌族人)。折家是雲中(今山西大同)大族,武將世家。折從阮自後晉、後漢、後周以來,一直以府州(今陝西府穀縣)為根據地,為中原政權鎮守西北,屢敗契丹。周世宗時,折從阮為汾甯節度使,其子折德扆為永安軍節度使,父子俱為邊關主將,一時傳為美談。

周世宗

第二代折家將是折德扆、折德願兄弟。折德扆是長子,少時從軍,以勇猛善戰知名。北宋初年,兄弟二人鎮守府州抵禦契丹人,屢次破軍殺將,折德扆年輕時就已經擔任永安軍節度使,負責府州軍務。傳說折德扆有一女,嫁給了名將楊業,此女便是大名鼎鼎的折(佘)太君。

佘太君劇照

第三代折家將最著名的是折德扆之子折禦勳、折禦卿兄弟。折德扆死于任上後,折禦勳領汾州團練使、權知府州事,後改任泰甯軍節度使,太平興國二年卒。折禦卿協助其兄統領部眾,屢有戰功。淳化三年,以軍功升任府州觀察使。淳化五年,拜永安軍節度使,大敗契丹大將韓德威,斬首五千余級,韓德威“僅以身免”。不久,折禦卿病重,韓德威欲乘機報仇,率眾來襲。禦卿抱病出戰,《宋史》記載:“其母密遣人召歸。禦卿曰:世受國恩,邊寇未滅,禦卿罪也。今臨敵棄士卒自便,不可,死於軍中乃其分也。為白太夫人,無念我,忠孝豈兩全!言訖泣下。翌日卒,年三十八。”其忠肝義膽,令人慨歎。

府州

第四代折家將最知名的是折惟信、折惟昌、折惟忠兄弟,《宋史》記載。折惟信作戰勇猛,折惟忠善治軍,折惟昌智勇雙全,射術精湛,屢建奇功。折惟信、折惟昌皆戰死沙場,折惟忠亦死于永安軍節度使任上。

佘太君劇照

折家將第五代主要有折繼世、折繼祖、折繼閔等,都是抗擊西夏的名將。第六代折家將以折克行最為知名,他隨名將種諤抵禦西夏軍隊,“與西人戰大小百七十遇,未嘗喪敗,擄獲钜萬萬”(《折克行神道碑》記載)。“每出必勝,夏人畏之,益左廂兵,專以當折氏”(《宋史》)。

府州城牆

第七代折家將有折可大、折可存、折可適、折可求等人。折可存曾隨童貫率軍鎮壓方臘起義和宋江起義;折可適隨種諤征戰,勇武多智,曾大破羌夏聯軍十萬之眾,是北宋西北邊境少有的大勝仗。

第八代折家將中,折彥質、折彥野、折彥文等俱為一時名將。兩宋之交,天下大亂,折彥質率軍十二萬大戰金軍,後隨宋高宗南渡,居官三十餘年。

佘太君劇照

折(佘)太君嫁了好婆家,才借助演義小說及戲劇得以同楊家將一起名揚千古,可是,折家將近三百年鎮邊禦、保家衛國的英雄事蹟卻被歷史所淹沒。折家將浴血奮戰、前赴後繼、精忠衛國,為大宋王朝做出了英勇犧牲,書寫了悲壯濃烈的愛國主義篇章,理應為後人所銘記。

府州

折氏所居的河東路府州等地是民族雜居之地,其中以黨項族居主要地位。因此,宋實行了一套有別於內地州縣的治理政策,即任用當地土豪或少數民族酋領為知州或蕃官,因俗為治,加以羈縻,使其互相牽制,鞏固邊防,安定秩序。地方的軍政長官都由當地旺族擔任,基本為世襲。

抗遼前線

折氏家族早就居住府州,在唐末五代就已經是當地名門望族、最高權威;除府州知州由折氏獨居外,許多文武要職是由折氏及其族人、姻親擔任;折氏族墳、陵廟在府州。這些要因,都決定了折氏在北宋建立後仍然渴望持續不斷地世襲擔任府州知州以維護家族根基和利益。

折家軍劇照

折家將最大的特點是十世為將,綿延二百多年,堪稱中國之最。從折宗本為振武軍緣河五鎮都知兵馬使開始起家(其傳授世系如下:折宗本——嗣倫——從阮——德扆——禦卿——惟昌——繼閔——克行——可求……彥質),到第十代彥質(約1080—1160)任簽書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

北宋地圖

北宋歷朝皇帝個個小家子氣,對誰都不放心,對誰都猜疑有加,確是天威難測。府州折氏能夠世襲知州,獨樹特例,說明折家將在北宋時期,是皇帝佬兒非常倚重的國之重寶。

折從阮像

有人在介紹折家將時,是從五代時期的名將折從阮算起的,因為那時他就名楊西北,因此,有人以他為第一代折家將。折從阮原系鮮卑族拓跋氏之後裔(亦說黨項或羌族人)。折家是雲中(今山西大同)大族,武將世家。折從阮自後晉、後漢、後周以來,一直以府州(今陝西府穀縣)為根據地,為中原政權鎮守西北,屢敗契丹。周世宗時,折從阮為汾甯節度使,其子折德扆為永安軍節度使,父子俱為邊關主將,一時傳為美談。

周世宗

第二代折家將是折德扆、折德願兄弟。折德扆是長子,少時從軍,以勇猛善戰知名。北宋初年,兄弟二人鎮守府州抵禦契丹人,屢次破軍殺將,折德扆年輕時就已經擔任永安軍節度使,負責府州軍務。傳說折德扆有一女,嫁給了名將楊業,此女便是大名鼎鼎的折(佘)太君。

佘太君劇照

第三代折家將最著名的是折德扆之子折禦勳、折禦卿兄弟。折德扆死于任上後,折禦勳領汾州團練使、權知府州事,後改任泰甯軍節度使,太平興國二年卒。折禦卿協助其兄統領部眾,屢有戰功。淳化三年,以軍功升任府州觀察使。淳化五年,拜永安軍節度使,大敗契丹大將韓德威,斬首五千余級,韓德威“僅以身免”。不久,折禦卿病重,韓德威欲乘機報仇,率眾來襲。禦卿抱病出戰,《宋史》記載:“其母密遣人召歸。禦卿曰:世受國恩,邊寇未滅,禦卿罪也。今臨敵棄士卒自便,不可,死於軍中乃其分也。為白太夫人,無念我,忠孝豈兩全!言訖泣下。翌日卒,年三十八。”其忠肝義膽,令人慨歎。

府州

第四代折家將最知名的是折惟信、折惟昌、折惟忠兄弟,《宋史》記載。折惟信作戰勇猛,折惟忠善治軍,折惟昌智勇雙全,射術精湛,屢建奇功。折惟信、折惟昌皆戰死沙場,折惟忠亦死于永安軍節度使任上。

佘太君劇照

折家將第五代主要有折繼世、折繼祖、折繼閔等,都是抗擊西夏的名將。第六代折家將以折克行最為知名,他隨名將種諤抵禦西夏軍隊,“與西人戰大小百七十遇,未嘗喪敗,擄獲钜萬萬”(《折克行神道碑》記載)。“每出必勝,夏人畏之,益左廂兵,專以當折氏”(《宋史》)。

府州城牆

第七代折家將有折可大、折可存、折可適、折可求等人。折可存曾隨童貫率軍鎮壓方臘起義和宋江起義;折可適隨種諤征戰,勇武多智,曾大破羌夏聯軍十萬之眾,是北宋西北邊境少有的大勝仗。

第八代折家將中,折彥質、折彥野、折彥文等俱為一時名將。兩宋之交,天下大亂,折彥質率軍十二萬大戰金軍,後隨宋高宗南渡,居官三十餘年。

佘太君劇照

折(佘)太君嫁了好婆家,才借助演義小說及戲劇得以同楊家將一起名揚千古,可是,折家將近三百年鎮邊禦、保家衛國的英雄事蹟卻被歷史所淹沒。折家將浴血奮戰、前赴後繼、精忠衛國,為大宋王朝做出了英勇犧牲,書寫了悲壯濃烈的愛國主義篇章,理應為後人所銘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