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百善孝為先!廣州這兩位女士用大半輩子的人生,完美詮釋了這句話

小禺兒 番禺台

你是不是把家人群消息免打擾了?

你多久沒點開

爸媽發你的養生文雞湯文了?

我們活躍在陌生人的朋友圈

卻離身邊的家人越來越遠

其實, “孝老愛親”是傳統美德

是時候讓這句“過時”的口號

重新點燃人心的溫暖……

昨天, 小禺兒為大家介紹了廣州好家風的20個典型範例的其中兩個例子, 你被那些真實的故事感動了嗎?今天, 小禺兒要講講尊老愛幼的故事。

看完文章和視頻也先別急著走, 在留言區評論裡, 留下你對這類好家風的感受, 或者曬出你身邊的故事, 每天留言獲點贊前兩名的粉絲, 均將獲得由駱大娘提供的腐竹2包!

接下來, 今天我們一起看的家風是:

孝長輩, 愛幼親

賢妻李玉枝信守承諾為愛無悔

從風華正茂到兩鬢微霜, 她已經陪伴了曾被判定為有嚴重後遺症的一級傷殘的丈夫四十五載, 用行動詮釋著相濡以沫的人間真情。

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在她這裡只匯成一句話:“一個家庭的小細胞關係到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 我做出了我該做的事, 幾十年來一句承諾一個信念, 現在能把老麥身體康復成這樣, 我盡到了自己的責任, 我很欣慰。 ”

她叫李玉枝, 一個善良堅毅的潮汕女子, 丈夫是在1965年海戰中受傷的英雄麥賢得。

故事開始的那一年, 麥賢得在海戰中不幸被一塊彈片擊中右前額, 雖然保住了性命, 但由於腦漿流失過多, 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記憶力幾乎全部喪失, 還引發嚴重的外傷性癲癇。

醫學專家們認為, 溫馨的家庭生活、細緻周到的護理, 會有助於他的康復。 這就需要一個細心而又有責任心的姑娘來伸出愛的橄欖枝。

“高高瘦瘦的, 白白的, 還挺帥氣。 ”這是她對麥賢得的第一印象。 此時的麥賢得並不知道組織給他安排了這樣一場相親。 這次見面後, 李玉枝默默在心底決定要説明組織讓英雄好好恢復, 給他一個正常人的生活。 1972年, 李玉枝與麥賢德喜結連理, 然而婚後的艱辛遠比李玉枝預想的要多。

麥賢得的日常起居時間非常不固定, 這讓李玉枝不得不改變自己來陪伴他。 他們的早飯時間一般在上午十點到十一點, 午飯時間則到了下午兩三點。 睡覺時間則要根據麥賢得的具體情況來, 有時要到淩晨兩三點才會休息。

同時, 婚後的李玉枝還有自己的工作。 一邊要把自己的工作盡職盡責地完成, 一邊又要盡心盡力地照顧好麥賢得, 這些讓李玉枝每天忙得暈頭轉向。

因為受傷後的後遺症, 麥賢得無法進行正常的言語表達, 因此也總是會動怒發脾氣。 李玉枝從來不會因為丈夫脾氣不好而生氣, 她總是順著丈夫的心思來做事。

和麥賢得共同走過將近半個世紀,李玉枝覺得風風雨雨過後無愧於心。

對於這些年獲得的榮譽,李玉枝和麥賢得也都不看重。他們唯一的信念就是要對得起黨、對得起國家和人民,要為黨和政府、為人民做好事、做實事。

模範兒媳羅水妹

以孝為先贍養老人十八年

都說“百善孝為先”,家住從化區呂田鎮蓮麻村的羅水妹,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用十幾年如一日的行動詮釋孝的真意。

自1999年與潘箭飛成婚,十八年來,她盡心盡力服侍一家老小,日復一日照顧公公婆婆的飲食起居,卻毫無怨言。在她的眼裡,“孝敬公婆乃天經地義”。她的事蹟在村裡傳為佳話,羅水妹也被鄰里鄉親當做學習的標杆。

初見羅水妹,她個子不高,體型偏瘦,身穿略不合身的T恤,皮膚黝黑,臉上常常掛著微笑,說話很親切,淳樸中透著幹練。愛笑,是羅水妹給人最直觀的形象。

1999年,27歲的羅水妹滿懷對愛情的憧憬和對未來的嚮往嫁入潘家。當時公公婆婆已近古稀之年。雖然公公婆婆有六個兒子,兩個女兒,但大多在外地,難以近身照顧兩位老人。羅水妹主動挑起贍養老人的重擔。

2003年,公婆的一兒子外出時突發疾病去世,這給公婆帶來了不小的打擊,老人身體狀況急劇下滑。兩位老人經常是輪流住院,嚴重時兩人同時住院,羅水妹也成了醫院的“常住居民”,細心呵護公婆的生活,洗臉擦背、倒屎倒尿、做菜送飯。

2007年,兒子滿7歲,到了上學的年紀。由於村裡無小學,蓮麻村所有孩子都會選擇到呂田鎮上學。為了家中兩位老人,羅水妹毅然做了一個決定:讓兒子寄宿。“公公婆婆身體不好,更需要我。”羅水妹眼裡含著淚,“只能對不住兒子了。”

孩子上學要學費、生活費,兩位元老人每年也需要幾萬元的醫藥費,這在普通的農村家庭是難以承擔的。為了維持生計,丈夫潘箭飛選擇外出做生意,家裡的農活全由羅水妹一人幹。醫院、家、農田,羅水妹經常在這三點一線上不停的來回奔波。

每天早上天還沒有亮,羅水妹就得起床給老人煲粥。給老人換洗則是最費體力的活兒,羅水妹常常要花個半小時,累得全身酸痛無力。公公生病以後容易大小便失禁,經常會弄髒衣物、床單,水妹一天要給公公換洗四五條褲子,床單幾乎是天天洗。

從小到大,羅水妹爸爸對水妹的教導就是“兒女要孝順”。爸爸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水妹的奶奶並不是爸爸的親生母親,但爸爸一直將奶奶視為生母,甚至比親生母親還要親。爸爸的一言一行,不僅為羅水妹詮釋了孝道,還為她樹立了孝的標杆。

“我這一輩子沒有對不起任何人,除了我的兒子”,但即使這樣想,羅水妹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兒子能理解她,記住孝老對一個家庭的意義,好好對待長輩。

她總是順著丈夫的心思來做事。

和麥賢得共同走過將近半個世紀,李玉枝覺得風風雨雨過後無愧於心。

對於這些年獲得的榮譽,李玉枝和麥賢得也都不看重。他們唯一的信念就是要對得起黨、對得起國家和人民,要為黨和政府、為人民做好事、做實事。

模範兒媳羅水妹

以孝為先贍養老人十八年

都說“百善孝為先”,家住從化區呂田鎮蓮麻村的羅水妹,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用十幾年如一日的行動詮釋孝的真意。

自1999年與潘箭飛成婚,十八年來,她盡心盡力服侍一家老小,日復一日照顧公公婆婆的飲食起居,卻毫無怨言。在她的眼裡,“孝敬公婆乃天經地義”。她的事蹟在村裡傳為佳話,羅水妹也被鄰里鄉親當做學習的標杆。

初見羅水妹,她個子不高,體型偏瘦,身穿略不合身的T恤,皮膚黝黑,臉上常常掛著微笑,說話很親切,淳樸中透著幹練。愛笑,是羅水妹給人最直觀的形象。

1999年,27歲的羅水妹滿懷對愛情的憧憬和對未來的嚮往嫁入潘家。當時公公婆婆已近古稀之年。雖然公公婆婆有六個兒子,兩個女兒,但大多在外地,難以近身照顧兩位老人。羅水妹主動挑起贍養老人的重擔。

2003年,公婆的一兒子外出時突發疾病去世,這給公婆帶來了不小的打擊,老人身體狀況急劇下滑。兩位老人經常是輪流住院,嚴重時兩人同時住院,羅水妹也成了醫院的“常住居民”,細心呵護公婆的生活,洗臉擦背、倒屎倒尿、做菜送飯。

2007年,兒子滿7歲,到了上學的年紀。由於村裡無小學,蓮麻村所有孩子都會選擇到呂田鎮上學。為了家中兩位老人,羅水妹毅然做了一個決定:讓兒子寄宿。“公公婆婆身體不好,更需要我。”羅水妹眼裡含著淚,“只能對不住兒子了。”

孩子上學要學費、生活費,兩位元老人每年也需要幾萬元的醫藥費,這在普通的農村家庭是難以承擔的。為了維持生計,丈夫潘箭飛選擇外出做生意,家裡的農活全由羅水妹一人幹。醫院、家、農田,羅水妹經常在這三點一線上不停的來回奔波。

每天早上天還沒有亮,羅水妹就得起床給老人煲粥。給老人換洗則是最費體力的活兒,羅水妹常常要花個半小時,累得全身酸痛無力。公公生病以後容易大小便失禁,經常會弄髒衣物、床單,水妹一天要給公公換洗四五條褲子,床單幾乎是天天洗。

從小到大,羅水妹爸爸對水妹的教導就是“兒女要孝順”。爸爸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水妹的奶奶並不是爸爸的親生母親,但爸爸一直將奶奶視為生母,甚至比親生母親還要親。爸爸的一言一行,不僅為羅水妹詮釋了孝道,還為她樹立了孝的標杆。

“我這一輩子沒有對不起任何人,除了我的兒子”,但即使這樣想,羅水妹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兒子能理解她,記住孝老對一個家庭的意義,好好對待長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