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懂得享受寂寞,才算真的長大

-01-

下著淅瀝小雨的週末, 房間裡是昏暗的。

睡到中午, 起床吃了個杏仁羊角麵包, 喝了杯牛奶, 看了一本書, 重新回到了床上。 把手機調成靜音, 無視因為不間斷的資訊一閃一閃的螢幕。

這是難得安靜的時候。

舒服到不願意被任何形式的文字、話語所打擾。

我知道, 打開朋友圈, 我會看到無數精美的brunch(早餐)、無數場聚餐、無數個演唱會。 我也知道, 我若回資訊說, 我不去了或者我在家, 又會有“你這樣多無聊、多悶”的話語。

我並不孤僻。 很多人覺得我就是個很愛玩、很樂觀、很外向的人。 沒錯, 我是很樂觀、很愛玩、很愛笑、很愛旅行、很愛冒險。

我也曾害怕無所事事, 害怕孤單, 我覺得自己居然不被任何人記得, 是不是不被大家需要了, 那種恐慌感讓我不斷地鑽進人群。

可我現在卻無比享受無所事事, 享受孤單。 我知道這跟我平時沒有能力享受慢節奏也有關係, 但是更關鍵的是, 我現在安然接受, 我就是不被這個世界需要, 不被其他人記起。

因為這個世界並不需要任何人。

-02-

想起上一個冬天的尾聲, 在阿拉斯加的日子, 黑夜來得格外快。

北極圈黑夜的漫長, 有時讓人絕望。 到中午的時候, 太陽才剛升起來沒一會兒, 一小時後的下午便已然漆黑一片。 偌大的山頂的屋子, 一天中能見到陽光的時間, 轉瞬即逝。

我幾乎每天下午就開始昏昏欲睡, 趴到床上後, 醒來, 又是淩晨的漆黑。 而房東克裡斯汀, 在我睡得天昏地暗醒來後看到她的每一次, 都是清醒的狀態, 不是做著很香的薄烤餅, 就是對著她的軍用電腦劈裡啪啦, 又或者是在零下幾十攝氏度的室外, 觀測著極光。

終於有一次我困惑地跟她抱怨說,

好奇怪啊, 我是不是生病了?我以前一個月加起來都沒現在幾天睡得多。

她笑著跟我說, 哈哈, 你得了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季節性情緒失調)。

我驚訝地睜大了眼睛, 這是有專門術語的一種現象嗎?

她點了點頭, 沒錯, 這是一種自然紊亂的現象。 這很正常, 因為沒有人之前會在黑夜中待這麼久的時間, 看不到陽光。

我問她, 那你們一般都做什麼呢?在漫無邊際的黑暗裡。

她抬頭看了我一眼說, 忍受, 你只能忍受。

我皺了皺眉。 這顯然並不是我想聽到的答案。

忍受, 在我看來是個非常消極、非常無奈的詞語。 它給我的感覺就是, 必須經歷漫長的煎熬。 而我心底裡盼望著的是, 沒有煎熬, 用一種輕鬆的方式, 度過這樣的階段。

這個60多歲的女人, 可以每天驕傲得像個孩子一般,

把她做得並不算太可口的食物推到我面前跟我說“我做的食物是最棒的”, 應該是很樂觀豁達的才對, 怎麼會如此消極?

她明顯感覺到了我對答案的不滿, 起身倒了兩杯她喜歡的藍莓汁。 “你覺得忍受是什麼?”她遞給我其中一杯, 問道。

“是一種無奈吧, 也是一種帶著期望的絕望。 ”我想了想, 比較困難地拼出幾個好不容易接近的形容詞。

“忍受, 是一種真正絕望後的平靜。 ”

“我能理解短暫的不得已的平靜。 可是, 忍受總是有極限的吧, 超過這個極限, 誰都受不了, 會爆發吧?這樣的日子久了, 會崩潰的。 ”

“不, 忍受是沒有極限的。 因為它讓你回歸心平氣和, 它讓你得以好好審視自己, 它讓你有機會好好打量觀察周遭的一切微小事物。

你和世界, 都沒有極限, 忍受又怎麼會有極限?而且, 到一定的時候, 你再也不會覺得這是你理解的那個忍受。 ”

她的狗saidy搖著尾巴懶洋洋地走過來, 又安靜地趴在了我腳邊, 並沒有討要什麼。

她朝著saidy 努了努嘴:“其實忍受安靜和孤獨是特別好的一種狀態。 中國的狗和中國的人一樣, 是那麼地需要關注。 不好。 ”

她轉身走了。 留下我一個人, 在餐桌上坐著。

中國的人和中國的狗一樣, 是那麼地需要關注。 這句話怎麼這麼難聽, 卻又這麼真實呢。

-03-

想來,又何嘗不是。去過那麼多國家,其實真的沒有多少是比國內發達富裕的,要說美食、美景,我泱泱中華大地,絕對是更多更豐富的。但為什麼偏偏我們國家的幸福感那麼低。

也許正是因為我們最耐不住孤獨,最忍受不了獨處吧。

我們之所以不能忍受安靜和孤獨,是因為我們內心的恐慌。覺得不被關注,不被重視,被這個世界冷漠地拋售卻無人問津。

於是,我們總是像狗一樣,去吠叫,去搖尾,去鬧騰出一點聲響,去掀起一些水花。我們奮不顧身地去製造一點熱鬧,用盡力氣守住這點熱鬧,也就這點熱鬧而已。

以前聽長輩說,人經歷過大起大落悲喜交加後,會變得平靜,看透一切,不會再有過多的情緒起伏。

後來漸漸也明白了,真正的忍受跟痛苦、悲傷沒有關係。而是徹底地回歸自己的平靜,是把孤獨和難熬這些詞完全丟掉。

它讓人心平氣和,讓你意識到你可以依靠自己得到快樂。它讓你謙卑,因為所有別人帶給你的,都成了不是理所應當的驚喜。

忍受不是無奈,不是絕望,不是氣餒,不是死而後生,它只是“命運的歸命運,自己的歸自己”這樣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

它沒有極限,也不會崩盤。

-03-

想來,又何嘗不是。去過那麼多國家,其實真的沒有多少是比國內發達富裕的,要說美食、美景,我泱泱中華大地,絕對是更多更豐富的。但為什麼偏偏我們國家的幸福感那麼低。

也許正是因為我們最耐不住孤獨,最忍受不了獨處吧。

我們之所以不能忍受安靜和孤獨,是因為我們內心的恐慌。覺得不被關注,不被重視,被這個世界冷漠地拋售卻無人問津。

於是,我們總是像狗一樣,去吠叫,去搖尾,去鬧騰出一點聲響,去掀起一些水花。我們奮不顧身地去製造一點熱鬧,用盡力氣守住這點熱鬧,也就這點熱鬧而已。

以前聽長輩說,人經歷過大起大落悲喜交加後,會變得平靜,看透一切,不會再有過多的情緒起伏。

後來漸漸也明白了,真正的忍受跟痛苦、悲傷沒有關係。而是徹底地回歸自己的平靜,是把孤獨和難熬這些詞完全丟掉。

它讓人心平氣和,讓你意識到你可以依靠自己得到快樂。它讓你謙卑,因為所有別人帶給你的,都成了不是理所應當的驚喜。

忍受不是無奈,不是絕望,不是氣餒,不是死而後生,它只是“命運的歸命運,自己的歸自己”這樣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

它沒有極限,也不會崩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