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請不要對孩子說

考好了, 給你獎勵;考不好, 就懲罰你:很多家長習慣用獎懲制度對待孩子的學習表現, 孩子考好了就獎勵孩子, 去遊樂場之類的;考不好, 就不許孩子看電視玩遊戲。 這種獎懲制度是簡單的, 短期內的效果也是有效的, 不需要什麼親子互動, 這似乎也為家長們提供了一種解脫方式。

但是, 家長們沒有意識到, 獎懲制度會影響孩子的自我認知, 並使他們感到焦慮。 要知道, 在漫長的學習知識的過程中, 物質獎勵是非常脆弱的, 內心自發的動機才是最持久有效的動力。

當孩子因為沒有達成某一學習目標而受到懲罰時, 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 他們會更有壓力, 會因為害怕懲罰而焦慮恐懼, 甚至會厭學, 效果就會與父母的預期背道而馳。 當孩子得到家長的真心認可時, 會做得更好。

你看誰誰誰, 這次又考了第一:在我們小的時候, 就經常聽到父母說這樣的話:“你看人家小明,

懂事聽話, 哪像你啊, 上課不老實, 話那麼多!”“你看人家小傑, 每次考試都考第一名, 多讓爸媽省心啊!再看看你……”

很多家長喜歡拿自家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比較, 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給孩子一個奮鬥和努力的目標, 以此激勵他們的成長。 其實, 家長都沒有想到, 這樣的比較和言語刺激不僅難以起到一種激勵的作用, 反而會起到反作用, 不僅會讓孩子“敵視”優秀生, 更加損傷孩子的自尊心、上進心, 很容易氣餒從而厭惡學習, 結果使教育進入“惡性循環”。

在這種刺激下長大的孩子, 很容易不夠自信。 在學習中遇到挫折時, 往往心理不夠強大, 沒有面對困難或挑戰的勇氣。 哪怕在踏上社會之後, 也會一遇見困境,

就會自尊心連連受挫, 變得更加自卑, 甚至會造成伴隨一生的心理障礙。 與其處處拿孩子與別人家的比, 不如讓孩子和自己比。 拿孩子的今天與昨天相比, 仔細找出孩子的進步。 如, 從孩子不主動上學到主動去;從回家不主動看書到主動看一頁書......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完全特殊的, 獨一無二的世界。 希望每一個家庭, 都能用心去發現自家孩子的獨特精彩。

一個心理陽光、健康快樂的孩子, 自然而然會在這個世界上釋放出自身獨一無二的奪目光彩。

你的主要任務就是好好學習, 其他的不用管:生活中, 我們經常聽到媽媽們說這樣的話:“飯我給你做, 衣服我給你洗, 你啥都不用管, 只管好好學習就行了”。 父母關注孩子的學習並沒有錯, 但是, 如果只關注孩子的學習就片面了, 就阻礙了孩子真正學習能力的發展。

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讓孩子只管學習, 其他的什麼都不管, 孩子會慢慢地習慣這種家庭模式, 即使媽媽下班回家做家務累得腰酸背痛, 孩子也已經學會了無動於衷,

視而不見。 而且, 這樣長大的孩子一定會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獨立性, 遇到困難, 不是想著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 而是依賴父母。 孩子應該和成年人一樣, 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讓孩子做應該負責的家庭責任, 特別是讓孩子幹一些不太費力氣的家務活。 父母要知道, 這種勞動可以孩子的手指得到運動, 能刺激大腦的成長發育。 所以, 請不要把孩子學習的範圍限制在課業上, 也要注重孩子生活能力、社會能力的培養。

如果只關注孩子功課的學習,不僅會加重孩子疲勞厭學的情緒,更會讓孩子無法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如果只關注孩子功課的學習,不僅會加重孩子疲勞厭學的情緒,更會讓孩子無法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