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五菱還沒出生時,它才是真正的“秋名山車神”

在當前的中國車市里, 大概能被民間公認為“神車”的就是兩個品牌:五菱和大眾, 分別代表了“東方派”和“西方派”, 雖然兩個品牌差了十萬八千里, 但是它們有一個共同點。 就是早期都有著一款傳奇的麵包車, 雖然大眾的這款麵包車已經演化為更高檔的商務MPV邁特威了, 但是它的前幾代前輩還是很值得一說的。 下面我們就來聊聊大眾的這款麵包車。

大眾麵包車的英文名稱叫Volkswagen Transporter, 簡稱T系列, 從名字上我們就能看出這款車的用途是拉人或者拉貨。 大眾T系列麵包車原廠代號為VW Type 2, 表明這是大眾公司推出的第二款車, 而第一款車也就是Type 1就是大名鼎鼎的甲殼蟲。

1950年, 第一代大眾T系列車型(T1)正式生產, 這款車長寬高分別為4280/1720/1940毫米, 軸距和甲殼蟲一樣都為2400毫米。 外形上有著像麵包一樣胖胖的外形, 這也是為什麼被稱為麵包車的原因。 車頭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前臉兩個顯得很萌的大頭燈和中間那個碩大的大眾標。 最初設計這個麵包外形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大量裝貨, 因為T系列早期的設計思想就是將它作為廂式貨車。

大眾T系列與甲殼蟲共用生產線, 整個動力系統採用與甲殼蟲一樣的後置後驅設計, 並配備了甲殼蟲的1.1升水準對臥4缸風冷發動機(之後出現了1.2L、1.5L和1.6L引擎的配置)。 當然, 即使是臥式引擎, 後置後驅仍然佔用了一部分行李箱空間, 雖然和其他引擎相比已經少占了很多空間了;同時也導致後門較小且開在較高的位置, 在搬運重物時會有一定的影響。

總的來看這是一隻膨脹成了“麵包”的甲殼蟲。

作為一款廉價車, T1結構簡單, 便於維修保養;同時由於當時的條件下塑膠加工的成本比金屬要高, 所以車內幾乎看不到什麼塑膠件, 包括中控臺上的儀錶盤。 那個時代對車的需求只是代步,

對座椅基本沒有什麼需求, 所以座椅也很“簡陋”, 靠背不比現在的塑膠小凳的靠背高多少, 更別說可調靠背和頭枕了。

但是, 恐怕最初設計者自己也沒有想到的是, 第一代大眾T系列剛上市沒多久就成了“神車”, 成為了汽車時尚界的“網紅”, 受到各類用戶的追捧。 究其原因,能夠讓這款廉價麵包車成為“神車”,寬敞的車廂空間起了很關鍵的作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雖然歐洲人手頭並不寬裕,但是他們卻不願放棄對生活品質的追求,這從當時歐洲各國的經典小車熱銷就能看出來;但是同樣廉價的大眾麵包車卻有著寬敞得多的空間,足以令很多熱愛戶外的人們興奮,開著這樣的小車去野營肯定會有不錯的體驗,於是就有了許多沙灘上停著一輛大眾麵包車,一家三口在度假的畫面,甚至後來還有了以T系列為基礎打造的小型房車。

還有一個成功的因素就是外形,大眾T1靠“大眼睛”的外觀傾倒了眾多用戶,加上鮮豔的車身顏色,為大眾T1貼上了時尚標籤,也將其由最初設想的多功能廂式車變成了一款時尚型家用車。另外,得益於多功能的車身,大眾T1還可提供警車、救護車、消防車等各種版本,甚至還衍生出了皮卡(pick-up)車型。

另外,60年代反傳統文化運動中T1相當受嬉皮士們的歡迎,因為它車身可以讓嬉皮士們盡情地塗鴉,也可以拉上一支朋克樂隊到街上盡情高歌,所以它還被稱為“嬉皮士車”,至今它仍然是嬉皮士們的象徵。

大眾T1一直都是眾人追捧的物件,光是在德國漢諾威工廠就生產了196萬輛,加上其他地區的工廠產量更是不計其數,至今我們還能在世界上的一些地方偶遇這款“大眼睛”麵包,甚至能看到一些國家的收藏家們在爭相收藏T1,同時T1還是各大模型商的青睞物件。

1967年推出的第二代大眾T型車(T2)的外觀和第一代相比沒有特別大的變化,前臉的弧度相比上代變平了,車頭燈雖然沒有第一代那麼大了,但是仍然不小,同時縮小的還有那原本碩大的大眾標。在車窗上第二代和第一代的區別在於採用了更大的車窗代替了第一代的多塊式小窗的設計,同時乘客門也由原來的對開式變成了側滑門。動力方面T2比T1有了明顯提升,還是水準對臥四缸機,排量有1.6L、1.7L、1.8L和2.0L可選,同時還有了1.8L的直列四缸的選擇。

T2可以說是一款相當長壽的車,至今仍有新車在巴西駛下生產線,而德國早在1979年就已經停產了T2。由於在南美地區生產大眾麵包車產量不詳,所以T2是否是大眾T系列產量最多的一款車已經無從查證,唯一能肯定的是它真的很多……

誕生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第三代大眾T型車(T3)可以說是比較接近現代的一款車了,跟前兩代相比車身增大了,同時在1983年將發動機冷卻方式由風冷改成了水冷,依然還是後置對臥式。有棱角的車身線條代替了原來的圓潤,也符合當時對車的審美,晚些時候推出的豐田海獅H50在車身線條設計上也有著相似的共同語言。

同樣的,T3也是一款頗受歡迎的車,尤其在南非市場,T3直到2002年才在南非停產,延續了大眾麵包車最後的輝煌。

從第四代(T4)開始,有點“不務正業”的大眾T系列開始務實地投身商用車行業了,它不再廉價,底盤也採用了前置前驅,為車身帶來寬敞平坦的空間,真正開始體現transporter(運輸者)這個詞的含義。而神車的這段歷史,也成為了汽車史上一段永恆的經典。

究其原因,能夠讓這款廉價麵包車成為“神車”,寬敞的車廂空間起了很關鍵的作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雖然歐洲人手頭並不寬裕,但是他們卻不願放棄對生活品質的追求,這從當時歐洲各國的經典小車熱銷就能看出來;但是同樣廉價的大眾麵包車卻有著寬敞得多的空間,足以令很多熱愛戶外的人們興奮,開著這樣的小車去野營肯定會有不錯的體驗,於是就有了許多沙灘上停著一輛大眾麵包車,一家三口在度假的畫面,甚至後來還有了以T系列為基礎打造的小型房車。

還有一個成功的因素就是外形,大眾T1靠“大眼睛”的外觀傾倒了眾多用戶,加上鮮豔的車身顏色,為大眾T1貼上了時尚標籤,也將其由最初設想的多功能廂式車變成了一款時尚型家用車。另外,得益於多功能的車身,大眾T1還可提供警車、救護車、消防車等各種版本,甚至還衍生出了皮卡(pick-up)車型。

另外,60年代反傳統文化運動中T1相當受嬉皮士們的歡迎,因為它車身可以讓嬉皮士們盡情地塗鴉,也可以拉上一支朋克樂隊到街上盡情高歌,所以它還被稱為“嬉皮士車”,至今它仍然是嬉皮士們的象徵。

大眾T1一直都是眾人追捧的物件,光是在德國漢諾威工廠就生產了196萬輛,加上其他地區的工廠產量更是不計其數,至今我們還能在世界上的一些地方偶遇這款“大眼睛”麵包,甚至能看到一些國家的收藏家們在爭相收藏T1,同時T1還是各大模型商的青睞物件。

1967年推出的第二代大眾T型車(T2)的外觀和第一代相比沒有特別大的變化,前臉的弧度相比上代變平了,車頭燈雖然沒有第一代那麼大了,但是仍然不小,同時縮小的還有那原本碩大的大眾標。在車窗上第二代和第一代的區別在於採用了更大的車窗代替了第一代的多塊式小窗的設計,同時乘客門也由原來的對開式變成了側滑門。動力方面T2比T1有了明顯提升,還是水準對臥四缸機,排量有1.6L、1.7L、1.8L和2.0L可選,同時還有了1.8L的直列四缸的選擇。

T2可以說是一款相當長壽的車,至今仍有新車在巴西駛下生產線,而德國早在1979年就已經停產了T2。由於在南美地區生產大眾麵包車產量不詳,所以T2是否是大眾T系列產量最多的一款車已經無從查證,唯一能肯定的是它真的很多……

誕生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第三代大眾T型車(T3)可以說是比較接近現代的一款車了,跟前兩代相比車身增大了,同時在1983年將發動機冷卻方式由風冷改成了水冷,依然還是後置對臥式。有棱角的車身線條代替了原來的圓潤,也符合當時對車的審美,晚些時候推出的豐田海獅H50在車身線條設計上也有著相似的共同語言。

同樣的,T3也是一款頗受歡迎的車,尤其在南非市場,T3直到2002年才在南非停產,延續了大眾麵包車最後的輝煌。

從第四代(T4)開始,有點“不務正業”的大眾T系列開始務實地投身商用車行業了,它不再廉價,底盤也採用了前置前驅,為車身帶來寬敞平坦的空間,真正開始體現transporter(運輸者)這個詞的含義。而神車的這段歷史,也成為了汽車史上一段永恆的經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