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貪官“剝皮實草”,是不是明太祖朱元璋發明的?

羊皮筏子

歷史上起自草根階層的皇帝, 只有漢高祖劉邦與明太祖朱元璋。 出於對基層的瞭解與平民的同情, 明初對百姓利益的保護與對官員侵奪百姓利益的行為,

都有積極與嚴格的措施。

古代縣衙

民間傳說與文人筆記中, 有大量朱元璋懲處貪官的故事, 朱元璋對貪腐官員處以極刑, 甚至“剝皮實草”。 傳說很多官員的辦公場所, 都掛有前任的人皮, 實在是恐怖。 這些記載與傳說,

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朱元璋對貪官“剝皮實草”的記載, 最早見於趙翼的《廿二史劄記》。

趙翼書法

(1727—1814), 字雲崧, 號甌北, 江蘇陽湖(今常州)人。 趙翼是清代文學家、史學家、詩人, 所著《廿二史劄記》為“清代三大史學名著”之一。

《廿二史劄記·重懲貪吏》載:“又按《草木子》記明祖嚴於吏治,

凡守令貪酷者, 許民赴京陳訴。 贓至六十兩以上者, 梟首示眾, 仍剝皮實草。 府州縣衛之左特立一廟, 以祀土地, 為剝皮之場, 名曰‘皮場廟’。 官府公座旁, 各懸一剝皮實草之袋, 使之觸目驚心。 ”

古代衙門

葉子奇(約1327—1390), 元末明初著名學者。 葉子奇所撰的《草木子》是文言筆記,

載有豐富的元明史料, 目前存世。 但今本《草木子》, 並無朱元璋對貪官“剝皮實草”的記載。 趙翼是位嚴謹的學者, 不會憑空捏造, 可能《草木子》早期版本存有記載, 現在是散軼。 當代學者陳學霖, 通過對《紀事錄》《欽錄》《龍飛紀略》《建文朝野彙編》等史料的研究, 認為 “剝皮實草”確有其事。

剝皮實草

“剝皮實草”不僅明太祖時代存在, 據《建文朝野彙編》記載, 明成祖朱棣靖難獲勝後, 仍對建文朝的不降舊臣處以剝皮之刑。 明末張獻忠起義時, 同樣對人 “剝皮實草”。 終明一朝, “剝皮實草”的現象始終存在。

古代縣衙

“剝皮實草”這種酷刑,漢、唐、宋刑律中均不存在,偏偏在明朝出現了。“剝皮實草”是不是明太祖朱元璋發明的呢? 肯定不是。據宋末文人鄭思肖《心史》記載:蒙元酷刑中,存在“剝皮實草”,蒙元“斬剮又酷。或生剝罪人身皮曰渾脫。又有三叚剗殺。彼曰劄撒。此日條法。彼曰大劄撒者。大條法也。”

羊皮筏子

“渾脫”,就是將動物剝皮,中間填充草等製成革囊或皮袋,如同羊皮筏子那樣的器物。

但《元史·刑法志》載:“元之刑法,其得在仁厚,其失在乎緩弛而不知檢也。”這意思是說,元朝的刑律是很寬仁的。鄭思肖《心史》中涉及的“剝皮實草”,並不是元朝的刑罰。司法實踐中存在,朝廷律法中沒有,這種現象在元朝則是存在的。

古代縣衙

葉子奇《草木子》對“渾脫”有更明確的記述:“北人殺小牛,自脊上開一孔,遂旋取去內頭骨肉,外皮皆完,揉軟用以盛乳酪酒湩,謂之渾脫。”當然,這說的是動物,不是針對人的。朱元璋很可能受這些啟發,發明了“剝皮實草”的酷刑。從法學史的角度看,明朝的法律基本上是對元朝的繼承。

古裝美女

貪腐,是封建官場上的“流行病”。太祖時代,砍下了無數顆人頭,剝下了無數張人皮,企圖予以根治。以明初的史料看,由於處理官員太多,出現了衙門無人上班的現象,朱元璋讓一些官員戴著刑具上班,處理公務。從中可以看出,一些戴罪官員並沒有被處以極刑,而是判了“死緩”,“剝皮實草”不是普遍現象。

古代衙門

就地方史志以及一些宗族家譜來看,“剝皮實草”不僅存在,還在後世留有實物。但是,明太祖朱元璋反腐並非只有嚴打這一招,而是教育與懲處並重,在其親自編定的《大誥》中,樹立了許多清官的典型,這些都不失富有遠見。

羊皮筏子

古代縣衙

“剝皮實草”這種酷刑,漢、唐、宋刑律中均不存在,偏偏在明朝出現了。“剝皮實草”是不是明太祖朱元璋發明的呢? 肯定不是。據宋末文人鄭思肖《心史》記載:蒙元酷刑中,存在“剝皮實草”,蒙元“斬剮又酷。或生剝罪人身皮曰渾脫。又有三叚剗殺。彼曰劄撒。此日條法。彼曰大劄撒者。大條法也。”

羊皮筏子

“渾脫”,就是將動物剝皮,中間填充草等製成革囊或皮袋,如同羊皮筏子那樣的器物。

但《元史·刑法志》載:“元之刑法,其得在仁厚,其失在乎緩弛而不知檢也。”這意思是說,元朝的刑律是很寬仁的。鄭思肖《心史》中涉及的“剝皮實草”,並不是元朝的刑罰。司法實踐中存在,朝廷律法中沒有,這種現象在元朝則是存在的。

古代縣衙

葉子奇《草木子》對“渾脫”有更明確的記述:“北人殺小牛,自脊上開一孔,遂旋取去內頭骨肉,外皮皆完,揉軟用以盛乳酪酒湩,謂之渾脫。”當然,這說的是動物,不是針對人的。朱元璋很可能受這些啟發,發明了“剝皮實草”的酷刑。從法學史的角度看,明朝的法律基本上是對元朝的繼承。

古裝美女

貪腐,是封建官場上的“流行病”。太祖時代,砍下了無數顆人頭,剝下了無數張人皮,企圖予以根治。以明初的史料看,由於處理官員太多,出現了衙門無人上班的現象,朱元璋讓一些官員戴著刑具上班,處理公務。從中可以看出,一些戴罪官員並沒有被處以極刑,而是判了“死緩”,“剝皮實草”不是普遍現象。

古代衙門

就地方史志以及一些宗族家譜來看,“剝皮實草”不僅存在,還在後世留有實物。但是,明太祖朱元璋反腐並非只有嚴打這一招,而是教育與懲處並重,在其親自編定的《大誥》中,樹立了許多清官的典型,這些都不失富有遠見。

羊皮筏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