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是福還是禍,皇帝讓朱家萬劫不復,太監卻救大明於水火

大明王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十分怪異的王朝, 一個是這裡的皇帝不愛工作, 成天沉迷於吃喝玩樂;一個是這裡的太監太愛工作, 以至於常常越俎代庖, 惹得眾人哀聲哉道。 今天的主人公不是其中的一位皇帝和太監, 歷史上對這兩位爺的評價可謂天壤之別, 但剖開感情色彩, 或許你會對他們有重新的認識。

第一位爺就是那位堪稱救火隊員的崇禎皇帝。 他雖是末代皇帝, 但歷史對其的評價卻充滿同情, 因為他恪盡職守、兢兢業業, 比他那些個不上朝的哥哥、爸爸、爺爺把戲們強了不是一點半點, 若非生不逢時, 實乃聖明之君。 另一位爺是一位在史書上被載以惡貫滿盈的大太監, 他就是被時人稱為“九千歲”的魏忠賢。 他一生壞事做盡, 讒害忠良, 架空皇上, 簡直罄竹難書。 可是, 大明王朝卻在這位大太監的帶領下, 對外讓女真無可奈何, 對內則民變甚少,

讓那位不上朝的皇帝悠哉悠哉;而堪稱救火隊員的崇禎皇帝卻治國數十載, 外不能遏制八旗, 內不能剿滅民變, 最終將大明帶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這一些又是為何?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是一句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這句話同樣適合明朝。

魏忠賢雖是宦官, 卻深知錢的妙處, 也知道錢從哪裡來。 大明雖以農立國, 但商業也異常繁榮。 對此, 張居正想方設法、挖空心思對商業收重稅, 而對農業卻不加稅。 由此, 保證了整個王朝的正常運轉。 魏忠賢掌權時, 幾乎全盤照用了這個名臣的做法, 這樣, 不僅保證了農民的生存底線, 更重要的是, 充盈的國庫可以讓袁崇煥等守關將士們不必為軍餉而犯難, 從而可以一心一意地守護邊陲。

與之截然不同的, 則是那位崇禎皇帝, 他雖然想極力挽救大明於水火, 卻無法做到對症下藥。 由於聽信那些江南士大夫的勸解, 其廢除了商業稅, 導致大明財政異常緊張。 為了擬補這一損失, 他又不斷向農民加稅, 最終官逼民反, 將這個兩百多年的王朝葬送在了農民起義的汪洋大海中。

唉, 做任何事出發點固然很重要, 但還是要抓住問題本質, 精准施策方為關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