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漫談祭城(38):大鍋菜

(三 十 八)大 鍋 菜

文/賀立輝

大鍋菜也叫熬菜。 大鍋菜不是“大鍋飯”, 吃大鍋菜得勁, 吃“大鍋飯”得搶。

大鍋菜在“大鍋飯”年代是沒有的,

大鍋菜多豐盛啊, 豬肉燉粉條好吃吧, 這只是大鍋菜的一種成分。 其他還有丸子、燜子、蓮藕、豆腐、腐竹、千張、海帶、白菜、蘿蔔、冬瓜等, 這種大鍋菜就是祭城百姓過年、辦事時候的必備佳餚。 只有青菜蘿蔔的“大鍋飯”, 絕不可以冒充大鍋菜。

剛剛講到的食材是目前的主流陣容, 在之前由於不富裕, 人造肉和炸麵筋代替了肉的角色, 其他食材也不會那麼豐富, 少個三五樣都沒有問題, 只要廚師好, 照樣吃的人滿嘴流油。

依我看, 大鍋菜有三樣必備食材, 豬肉、豆腐、白菜, 只要不少這三樣, 其他隨便搭配一些, 看起來也像是大鍋菜了, 拿倆饅頭, 一樣是食欲大增。

因為大鍋菜都是過節和辦事才用的, 主人一定是儘量豐富, 配菜精挑細選, 再專門燒出來一鍋紅燒肉,

根據個人喜好自己拿碗去盛肉。

大鍋菜具體什麼時候吃?這個有點講究。

小年到正月十六是基本上大部分家庭都備有大鍋菜, 去到誰家都可以來一碗。 這個傳統是因為過年飯店關門, 大鍋菜食材容易保存, 從臘月二十三開始, 家家戶戶便開始炸肉炸丸子蓮菜, 做好之後就可以提供半個月的大鍋菜原料。

再有就是婚喪嫁娶小孩做酒的時候, 有時候事前來幫忙的街坊鄰居多, 從這個時候主家就開始準備大鍋菜了, 因為忙於準備事兒, 大鍋菜反而是一種極好的招待。 而等到了正式辦事那一天, 大鍋菜也會成為最後一道菜, 這都是在流水席之後了, 目的也是怕招待不周, 怕有客人吃不飽。

按理說,

大鍋菜不如流水席豐盛, 但總有一些吃貨們雞鴨魚肉扣碗不吃, 就等著最後上大鍋菜, 然後拿個饅頭風捲殘雲般連湯帶水肚圓收工。 在大鍋菜面前, 那些海鮮陸珍都黯然失色了, 多麼神奇的大鍋菜啊。

朱廣良拍攝於祭城大酒店, 話說拍照水準

插播一條廣告

大鍋菜, 土灶台,

豬肉白菜是最愛,

如數家珍都是寶,

端起大碗懟起來。

倆饃, 飽了。

祭城大酒店歡迎您!

我結婚的時候, 請了一幫軍樂隊, 說好的不管飯, 吹完就走。 結果還沒到飯點的時候, 那個令旗過來對我耳語:讓我們這幫人弄碗大鍋菜再走吧?剛剛都吹的也沒力氣了。

“准, 哈。 ”

既然大鍋菜這麼好吃, 現在也不缺那倆錢, 為何不天天吃呢?還是太麻煩。

要知道大鍋菜的一些食材都是需要提前煎炸醃制的, 搞的少了, 劃不著一鍋油, 搞的多了, 天熱也不好儲存, 最最重要的是, 天天吃, 天天吃, 天天吃?看看現在的鮑魚落魄成什麼樣子了?

如果認真的想一想大鍋菜, 其實是什麼呢?故去的老人, 歡喜的新人, 熱鬧的場景, 窗外的鞭炮……大鍋菜已經給了我們一種伴隨著儀式的記憶,

那一碗, 並不普通。

其實, 北方很多地方都有大鍋菜, 但每個人心中的大鍋菜都是帶著各自的鄉愁, 或是大黃碗, 或是土灶台, 又或是父母在廚房炸丸子時被油花濺到的臉……

永遠不要嫌棄大鍋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