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洛陽八大景”,有的光彩熠熠,有的已默默消失

洛陽是我國著名的十三朝古都,

昔時城郭巍峨,

宮闕壯麗, 風景優美, 勝跡如林。

自唐宋以來, 不少文人墨客衣冠人物, 或謳歌作畫,

吟詩賦文;或營建園林別墅, 安家洛陽, 留連其中, 為這裡的風物勝跡, 留下了很多風雅遺事、美麗傳說。

那你是否還記得, 這其中, 洛陽從隋唐時期就傳世民間於今的“洛陽八大景”?只可惜, 千百年來, 這些自然景觀名勝古跡, 有的依舊光彩熠熠, 但有的已默默地消失。

今天, 讓我們再次感悟一下這些歷史給洛陽留下的印記吧:【龍門山色】、【馬寺鐘聲】、【金穀春晴】、【邙山晚眺】、【天津曉月】、【洛浦秋風】、【平泉朝遊】、【銅駝暮雨】。

【龍門山色】:(原址)北魏時期龍門石窟盛景。 (現址)洛陽洛龍區龍門石窟盛景。

龍門, 古稱伊闕, 隋唐以後始稱“龍門”。 這裡兩山夾峙, 形若門闕, 伊水流經其中, 宛如一條長龍穿門而過。 伊闕兩岸分別是龍門山和香山, 龍門山上便是著名的龍門石窟。 白居易曾說“洛都四郊山水之勝, 龍門首焉”, 因而“龍門山色”很早被譽為洛陽八大景之首。

【馬寺鐘聲】:(原址)東漢永平年間洛陽白馬寺。 (現址)洛陽洛龍區白馬寺

白馬寺到了北魏、唐、宋時代, 因為佛教極盛, 寺院殿堂巍峨, 曾有僧眾千餘名, 每當月白風清之夜, 晨曦初露之時, 殿內擊磬撞鐘佛誦, 鐘聲悠揚飄蕩, 遠聞數裡, 聽之使人心曠神怡。 到了明代, 寺內有口大鐵鐘, 重約5000餘斤,

鐘聲特別洪亮。 白馬寺鐘聲響的同時, 洛陽城鐘樓上的鐘也響, 民間流傳著“東邊撞鐘西邊響, 西邊撞鐘東邊鳴”的佳話。

【金穀春晴】:(原址)晉代洛陽都城西石崇別墅金穀園。 (現址)洛陽孟津縣送莊鎮鳳凰台村。

金穀園, 是西晉石崇的別墅, 石崇是有名的大富翁。 他修築了金穀別墅,即稱“金穀園”。金穀園隨地勢高低築台鑿池,園內清溪縈回,水聲潺潺。周圍幾十裡內,樓榭亭閣,高下錯落,金谷水縈繞穿流其間,鳥鳴幽村,魚躍荷塘。石崇用珍珠、瑪瑙、琥珀犀角、象牙等,把園內屋宇裝飾得金碧輝煌,宛如宮殿。

穀園的景色一直被人們傳誦。每當陽春三月,風和日暖的時候,桃花灼灼、柳絲嫋嫋,樓閣亭樹交輝掩映,蝴蝶翩躍飛舞於花間。小鳥啁啾,對語枝頭。

【邙山晚眺】:(原址)唐宋時期古王城以北平逢山。(現址)洛陽北孟津內邙山區。

邙山又名平逢山,太平山。它像一條長龍蜿蜒橫臥洛陽之北,東西橫亙數百里,海拔約250米,如同洛陽的天然屏障。俗話說“生在蘇杭,葬在北邙”,古人把氣勢雄偉,土質深厚的北邙當作死後長眠的好地方,是東漢諸陵和王公大臣們的墓葬區。

每當春天清明時節和秋高氣爽的重九,成群結隊的男女都要踏青登高遠望,暮色茫茫,萬盞華燈初上,萬戶炊煙嫋嫋,站在峰頂觀看山下高大的城郭,雄偉的宮闕,寬廣的園囿,富麗堂皇的樓閣,十分壯觀。

【天津曉月】:(原址)隋東都洛陽城中軸線天津橋。(現址)洛陽洛河上洛陽橋旁。

天津橋初建于隋大業三年,原是一座浮橋,是洛陽南北交通的要衝。唐時改為石橋,又稱洛陽橋。北與皇城南門端門相應,南與定鼎門大街相接,橋上原有四角亭、欄杆、表柱,兩端有酒樓、市集。

拂曉時分,漫步橋上,舉首可見一輪彎月垂掛天幕,俯首河面波光粼粼,偶爾又傳來洪亮悠揚的鐘聲。清雅幽靜的意境使“天津曉月”成為著名景觀。

但宋以後,戰火連綿,天津橋被摧毀,民國年間又在附近建了一座碑亭,佇立於洛河中央,在亭的西面又建了兩座現在的大橋。

【洛浦秋風】:(原址)唐宋時期洛河兩岸。(現址)洛陽洛河兩岸。

洛河,自隋唐直至北宋五百餘年,經過千百萬勞動人民的治理,既有舟楫之便,又有風景之勝。那時的洛河,桃李夾岸,楊柳成蔭,長橋臥波,一年四季風景如畫。

千餘年來,洛賓景色便使許多詩人流連忘返,初唐四傑的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曾徘徊洛賓,不忍離去。唐高宗時,上官儀循著河堤,緩轡詠詩,洛賓景色之佳,可以想見。

【平泉朝遊】:(原址)唐武宗宰相李德裕迷人別墅。(現址)洛陽伊川縣梁村溝。

洛陽城南30裡,龍門西邊的山腳下,唐武宗時宰相李德裕的別墅內,山巒環抱,林木掩映,泉水源口,清溪縈回。規模宏大,方圓10裡。內築亭台樓榭100餘處,遍植奇花異草,廣集珍木怪石,有鳴皋山、瀑泉亭、雙碧潭、垂釣台、醒酒石等景點。每當旭日東昇,整個山莊披上了金色霞衣,悠揚的牧童笛聲在空中回蕩,一派田園風光令人心曠神怡。

【銅駝暮雨】:(原址)隋唐洛陽城東北銅駝陌裡坊。(現址)瀍河橋東銅駝巷。

“銅駝暮雨”是洛陽八大景的最後一景。隋唐城的城東北隅,有一條巷子,隋、唐、宋時叫“銅駝陌”,當時國際貿易市場叫“豐都市”一帶。

它西傍洛河,桃柳成行,高樓瓦屋,紅綠相間,每當陽春時節,桃花點點,蝴蝶翩翩,鶯銘煙柳,其景色之美,別有洞天。隋唐時代這裡人煙稠密,每當暮色茫茫,家家炊煙嫋嫋上升,猶如濛濛煙雨,紛紛揚揚,這就是人們讚不絕口的“銅駝暮雨”。

他修築了金穀別墅,即稱“金穀園”。金穀園隨地勢高低築台鑿池,園內清溪縈回,水聲潺潺。周圍幾十裡內,樓榭亭閣,高下錯落,金谷水縈繞穿流其間,鳥鳴幽村,魚躍荷塘。石崇用珍珠、瑪瑙、琥珀犀角、象牙等,把園內屋宇裝飾得金碧輝煌,宛如宮殿。

穀園的景色一直被人們傳誦。每當陽春三月,風和日暖的時候,桃花灼灼、柳絲嫋嫋,樓閣亭樹交輝掩映,蝴蝶翩躍飛舞於花間。小鳥啁啾,對語枝頭。

【邙山晚眺】:(原址)唐宋時期古王城以北平逢山。(現址)洛陽北孟津內邙山區。

邙山又名平逢山,太平山。它像一條長龍蜿蜒橫臥洛陽之北,東西橫亙數百里,海拔約250米,如同洛陽的天然屏障。俗話說“生在蘇杭,葬在北邙”,古人把氣勢雄偉,土質深厚的北邙當作死後長眠的好地方,是東漢諸陵和王公大臣們的墓葬區。

每當春天清明時節和秋高氣爽的重九,成群結隊的男女都要踏青登高遠望,暮色茫茫,萬盞華燈初上,萬戶炊煙嫋嫋,站在峰頂觀看山下高大的城郭,雄偉的宮闕,寬廣的園囿,富麗堂皇的樓閣,十分壯觀。

【天津曉月】:(原址)隋東都洛陽城中軸線天津橋。(現址)洛陽洛河上洛陽橋旁。

天津橋初建于隋大業三年,原是一座浮橋,是洛陽南北交通的要衝。唐時改為石橋,又稱洛陽橋。北與皇城南門端門相應,南與定鼎門大街相接,橋上原有四角亭、欄杆、表柱,兩端有酒樓、市集。

拂曉時分,漫步橋上,舉首可見一輪彎月垂掛天幕,俯首河面波光粼粼,偶爾又傳來洪亮悠揚的鐘聲。清雅幽靜的意境使“天津曉月”成為著名景觀。

但宋以後,戰火連綿,天津橋被摧毀,民國年間又在附近建了一座碑亭,佇立於洛河中央,在亭的西面又建了兩座現在的大橋。

【洛浦秋風】:(原址)唐宋時期洛河兩岸。(現址)洛陽洛河兩岸。

洛河,自隋唐直至北宋五百餘年,經過千百萬勞動人民的治理,既有舟楫之便,又有風景之勝。那時的洛河,桃李夾岸,楊柳成蔭,長橋臥波,一年四季風景如畫。

千餘年來,洛賓景色便使許多詩人流連忘返,初唐四傑的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曾徘徊洛賓,不忍離去。唐高宗時,上官儀循著河堤,緩轡詠詩,洛賓景色之佳,可以想見。

【平泉朝遊】:(原址)唐武宗宰相李德裕迷人別墅。(現址)洛陽伊川縣梁村溝。

洛陽城南30裡,龍門西邊的山腳下,唐武宗時宰相李德裕的別墅內,山巒環抱,林木掩映,泉水源口,清溪縈回。規模宏大,方圓10裡。內築亭台樓榭100餘處,遍植奇花異草,廣集珍木怪石,有鳴皋山、瀑泉亭、雙碧潭、垂釣台、醒酒石等景點。每當旭日東昇,整個山莊披上了金色霞衣,悠揚的牧童笛聲在空中回蕩,一派田園風光令人心曠神怡。

【銅駝暮雨】:(原址)隋唐洛陽城東北銅駝陌裡坊。(現址)瀍河橋東銅駝巷。

“銅駝暮雨”是洛陽八大景的最後一景。隋唐城的城東北隅,有一條巷子,隋、唐、宋時叫“銅駝陌”,當時國際貿易市場叫“豐都市”一帶。

它西傍洛河,桃柳成行,高樓瓦屋,紅綠相間,每當陽春時節,桃花點點,蝴蝶翩翩,鶯銘煙柳,其景色之美,別有洞天。隋唐時代這裡人煙稠密,每當暮色茫茫,家家炊煙嫋嫋上升,猶如濛濛煙雨,紛紛揚揚,這就是人們讚不絕口的“銅駝暮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