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身上最怕冷的4個部位,媽媽一定要知道

寶寶的身體太小, 而單位體重的體表面積太大, 熱量容易進出。 我們都知道體積越小的食物需要的加熱或冷卻的時間越短, 同樣, 身體還很小的寶寶的體溫也有容易受到周圍氣溫影響而變化。 此外, 寶寶單位體重的體表面積是成年人的3倍, 因此, 體內溫度比成年人更容易散發, 也更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

寶寶身上最怕冷的四個部位

1、臍腹部

主要是指上腹部, 這個部位一旦受寒, 極容易發生胃痛、消化不良、腹瀉等疾病。 這個部位面積較大, 皮膚血管分佈較密, 體表散熱迅速。 冷天暴露這個部位, 腹腔內血管立即收縮, 甚至還會引起胃的強烈收縮而發生劇痛, 持續時間稍久, 就像頸部受寒一樣, 全身的交感腎上腺等神經內分泌系統同樣會作出強烈的反應, 從而引發各種疾病。

2、頸前部

頸前部俗稱喉嚨口, 這個部位受寒風一吹, 不只是頸肩部,

包括全身皮膚的小血管都會收縮, 如果受寒持續較長一段時間, 交感腎上腺等神經內分泌系統就會迅速作出相應的反應, 全身的應變調節系統可能進行一些調整, 人體的抵抗能力會有一定下調。

3、足部

腳部是陰陽經絡交會之處, 皮膚神經末梢豐富, 是對外界最為敏感的地方。 寶寶腳的表面脂肪很少, 保溫能力很差, 做好寶寶雙腳的保暖工作, 才能更好地保證身體適應外界氣候的變化。

4、手部

寶寶的體溫調節中樞不完善, 禦寒能力差, 如果手著涼, 極易導致全身供血不足, 反射性地引起鼻、咽、氣管等上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縮, 對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降低, 潛伏在體內的致病菌便會乘機大量生長繁殖, 引發呼吸道感染。

如何判斷寶寶的冷熱

其實總的來說, 只要瞭解寶寶的行為模式, 就能夠判斷出寶寶任何行為上的改變, 能感覺到寶寶是不是狀態良好。

首先, 成人本身感受溫度的變化是一個參考點, 但有些爸爸很怕熱或是媽媽很怕冷, 參考點就會有所不同。

再者, 借由測量體溫變化來瞭解寶寶目前的身體狀況是不錯的方法, 如用自己的手觸摸寶寶後背或胸口藉以感覺寶寶的體溫是否正常, 但每個人的體表溫度都有差異, 這樣的測量方式還是不太準確。 即便使用耳溫槍等電子方式測量體溫, 資料也會有所誤差, 僅供參考。

最後, 作為父母來說, 最重要的應該是觀察寶寶的精神及活動狀況, 倘若與平時不同, 就要特別注意。

秋冬季寶寶穿衣保暖策略

背暖:保持背部的適當溫暖可以預防疾病, 減少感冒的發生。 但不可過暖, 否則背部出汗多, 易因背濕涼而患病。 家長應當經常檢查幼兒背部是否出汗, 溫度是否過高, 以便調整衣物。

肚暖:肚子是脾胃之所, 保持肚暖即是保護脾胃。 孩子常脾胃不足, 當冷空氣直接刺激腹部, 孩子就會肚子痛, 從而損傷脾胃功能, 使脾胃不能正常、穩定地運轉。 所以, 肚暖是孩子保健的重要一環, 各位媽媽們, 要記得睡覺時為孩子圍上肚兜, 這可是保持肚暖的好方法呢。

足暖:腳部是陰陽經穴交會之處, 皮膚神經末梢豐富, 是對外界最為敏感的地方。 而寶寶也不例外, 只有手腳保持溫暖, 才能保證身體適應外界氣候變化。

頭涼: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講, 幼兒經由體表散發的熱量, 有1/3是由頭部發散。 頭熱容易導致心煩頭暈而神昏, 所以中醫認為, 頭部最容易上火, 孩子患病更是頭先熱。 如果孩子保持頭涼、足暖, 則必定神清氣爽, 氣血循環順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