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大便形狀、顏色改變又分別預示著什麼

點擊右上角立即關注, 更多健康內容不再錯過, 不定期驚喜送給你

經常聽說便秘、便稀、便血, 但對於便細的原因, 真正瞭解的人卻並不多, 導致大便變細的原因, 排除飲食結構或生活環境的突然改變外, 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痔瘡、直腸息肉和直腸癌。

痔瘡

痔瘡是一種大家耳熟能詳的疾病了, 發病率也很高, 素有“十人九痔”之說。 是指肛門直腸底部及肛門周圍粘膜的靜脈叢發生曲張而形成的一個或多個柔軟的靜脈團。 主要症狀為便血、如果伴有血栓會發生疼痛, 同樣痔核增大後可導致大便變細。 痔瘡出血是因排便時大便擦傷肛門周圍的靜脈團所致, 血液隨著大便排出後滴下來的多為鮮血, 血液與糞便是不相混合的, 大多數沒有粘液粘連。

直腸息肉

直腸息肉 泛指直腸粘膜表面向腸腔突出的隆起性病變, 包括腺瘤、炎症息肉及息肉病等。

從病理上來看, 其內容不一, 有的是良性腫瘤, 有的是炎症增生的後果。 便血為鮮血、被蓋於糞便表面而不與其混合。 直腸下端的帶蒂息肉排便時可脫出肛門外。

息肉合併潰瘍感染時, 可有粘液血便和裡急後重感。 好發於40歲以上的人群。 早期常無明顯症狀。 直腸癌患者的大便常伴有血液、粘液, 與濃液有粘連, 而且大便習慣改變, 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 大便的次數增多, 便細, 肛門常有刺激症狀, 常想大便, 就是平時所說的裡急後重現象。 直腸癌患者還會出現全身症狀的改變, 如短期內明顯消瘦、貧血等。 


直腸癌

臨床上, 常有把早期直腸癌誤當作痔瘡, 從而失去了最佳治療機會的。 因此, 一旦出現不明原因的大便變細, 且持續不能恢復正常, 又沒有正常的解釋時, 要及時去醫院做檢查。 尤其是對於有便血、有物從肛門脫出、痢疾、便秘、拉稀、便細等症狀的中年以上患者及有相關家族史的人群應該及時去醫院診治。

觀察大便辨別疾病

作為新陳代謝的產物, 大便的顏色、形狀、氣味、次數和疾病密切相關,

所以被視作了消化道病的“警報器”。 一般情況下, 正常糞便為黃褐色、圓柱形, 健康人每天排便約1―2次, 有少數人2―3天一次。 如有異常, 就要警惕了。

從大便的顏色上來說, 如果不是飲食或藥物的原因而出現黑色大便, 應考慮是否有上消化道出血, 如胃出血、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如果大便呈紅色, 大多是下消化道出血;如果血不跟大便混在一起, 只是附在大便表面甚至是便後滴血, 則可能是患了痔瘡;如果大便是灰白色像“白陶土樣”, 則有可能是黃疸或由於結石、腫瘤、蛔蟲等引起的膽道阻塞。 

從大便的形狀則是另一個幫助辨別疾病的好“武器”, 如果稀便有紅色, 應考慮是否大腸黏膜出血;若紅色稀便中混有黏液、膿液,

應檢查大腸黏膜看看有無炎症;如果是柏油樣的大便常常是由於食道、胃、十二指腸、小腸的大量出血, 另外小腸潰瘍、癌腫等有時也會出現柏油樣便型;如果大便變細或變扁, 可能是直腸潰瘍 

如果連自己都覺得大便臭得難以忍受, 必然是我們的健康出現了問題。 刺鼻的酸味, 可能是發酵性消化不良引起;如果大便有一股燒焦味, 也可能是消化不良引起;帶有腥味的大便, 表示消化系統有出血的情況, 而且出血量還比較多。

息肉易癌變,出現大便異常怎麼辦?

1、大便帶血:這是結腸息肉的主要症狀,容易被誤會為痔瘡。很多人飲食起居不規律,發生大便秘結或常有大便帶血,經治療後仍有便血,或症狀反復,則需高度懷疑大腸息肉,需及時來醫院,必要時行腸鏡檢查。

2、大便習慣和性狀發生改變:如果平時大便正常,突然發現大便變細,有粘液,或原本一天一次的,變成兩三天一次或一天兩三次,就需要加以重視。

3、便秘或腹瀉:有長期腹瀉便秘的患者,經藥物治療後效果不佳,就需腸鏡進一步檢查。
4、腹痛:對於某些長期腹痛的人,也會發生腸息肉的可能,這類人群應及早進行腸鏡檢查,在排除息肉、腫瘤後,予以相對應的治療。

注:文中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息肉易癌變,出現大便異常怎麼辦?

1、大便帶血:這是結腸息肉的主要症狀,容易被誤會為痔瘡。很多人飲食起居不規律,發生大便秘結或常有大便帶血,經治療後仍有便血,或症狀反復,則需高度懷疑大腸息肉,需及時來醫院,必要時行腸鏡檢查。

2、大便習慣和性狀發生改變:如果平時大便正常,突然發現大便變細,有粘液,或原本一天一次的,變成兩三天一次或一天兩三次,就需要加以重視。

3、便秘或腹瀉:有長期腹瀉便秘的患者,經藥物治療後效果不佳,就需腸鏡進一步檢查。
4、腹痛:對於某些長期腹痛的人,也會發生腸息肉的可能,這類人群應及早進行腸鏡檢查,在排除息肉、腫瘤後,予以相對應的治療。

注:文中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