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諾貝爾獎獲得者崔琦,背後站著深明大義的河南農村母親

1998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崔琦, 是繼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之後的第六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科學家。 78歲的崔琦充滿傳奇色彩, 12歲那年, 他離開家鄉。 崔琦由一個普普通通的河南農村娃成長為一個蜚聲世界的物理大師, 離不開他具有遠見卓識的母親。

河南寶豐崔琦事蹟展覽館

1939年出生于河南省寶豐縣的崔琦, 是家裡的唯一一位男孩, 被母親王雙賢寄予厚望。

王雙賢生於寶豐縣的一個大戶之家, 她兄妹四人, 大哥王治軍是一個傳奇人物。 據《寶豐縣誌》載:王治軍在1906年賣掉一頃地去日本留學, 在那裡結識了孫中山先生並加入同盟會, 後來為革命犧牲。 二哥王治安是當地的教書先生, 三哥王治寰解放前曾任郟縣中學校長, 後移居澳門。

1949年, 崔琦在寶豐縣新寶鎮(1949年後該鎮被撤銷)的高皇廟高小畢業。 當時, 崔琦的大姐崔穎在北京總書局工作, 二姐崔珂在香港定居。 本來需要崔琦留在家裡伺候雙親, 可是深明大義的王雙賢, 為了兒子的將來, 1951年秋天毅然把他送往香港讀書。

經過一年的刻苦學習, 崔琦考上了香港培正中學。 王雙賢讓人寫信給崔琦, 讓他不要想家, 好好讀書求學。 1958年,

崔琦獲得全額資助, 赴美國伊利諾斯州奧古斯塔納學院學校, 全校只有他一名華裔學生。

崔琦在美國學習時, 他的父親已身患重病, 直到1959年夏天父親去世, 母親都沒對他透露一點兒消息。 在這之後的9年間, 王雙賢儘管年老體弱, 但沒有影響兒子的學業。

1968年, 王雙賢離世時, 只有大女兒一個守在身邊。

從奧古斯塔納學院畢業後, 崔琦又來到芝加哥大學學習深造。 1967年, 崔琦獲物理學博士學位。 1982年, 崔琦到名列美國最佳大學榜首的普林斯頓大學電子工程系任教。

崔琦的主要研究方向, 是金屬和半導體中電子的性質。

因為他在“分數量子霍爾效應”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1998年10月13日崔琦獲得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2000年6月, 崔琦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2004年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2005年被聘為中科院榮譽教授。

右一為崔琦

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 崔琦含淚回憶起難忘的童年時光和母親對自己的深刻影響:“小時候在鄉下耕田、割草、放牛, 能從中學畢業已算幸運,但是母親有遠見,自己不識字,卻堅持要我上學。”

崔琦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後,央視主持人楊瀾在美國採訪了他。楊瀾問崔琦:“你12歲那年,如果你不外出讀書,結果會怎麼樣?”崔琦的回答大大出乎人的意料:“如果我不出來,三年困難時期我的父親就不會死。”

2004年,寶豐縣政府修復和新建了崔琦舊居、崔琦紀念館、崔琦廣場、崔琦父母墓地。2005年4月28日,崔琦舊居及事蹟展廳開始對外開放。堂屋正門上,掛著時任河南省委副書記王全書題寫的“崔琦教授事蹟展廳”匾額,這裡被平頂山市委宣傳部、團市委等單位定為全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能從中學畢業已算幸運,但是母親有遠見,自己不識字,卻堅持要我上學。”

崔琦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後,央視主持人楊瀾在美國採訪了他。楊瀾問崔琦:“你12歲那年,如果你不外出讀書,結果會怎麼樣?”崔琦的回答大大出乎人的意料:“如果我不出來,三年困難時期我的父親就不會死。”

2004年,寶豐縣政府修復和新建了崔琦舊居、崔琦紀念館、崔琦廣場、崔琦父母墓地。2005年4月28日,崔琦舊居及事蹟展廳開始對外開放。堂屋正門上,掛著時任河南省委副書記王全書題寫的“崔琦教授事蹟展廳”匾額,這裡被平頂山市委宣傳部、團市委等單位定為全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