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沈複&芸娘:最動人的感情是一見如故

文/江徐

有一位很年輕的朋友, 曾經跟我說, 他喜歡坐在公園長椅上聽老人講話, 有時候, 幾分鐘就能瞭解一個人的一生。

翻閱一本書,

更是如此。

李清照傳記, 從春天開始寫寫改改停停, 一直到現在才算收尾完工。 陷於其中, 好似一直流連在她的人生軌跡當中, 進進出出。 現在終於結束, 似乎走完一條長長的道, 回頭望望, 落英繽紛, 落葉紛飛, 有很多話, 然而一句都說不出口。

又因為十二月要在慈懷領讀《浮生六記》, 最近重溫這本書。 不管北宋的李清照, 還是清代的沈複, 兩個人, 兩本書, 並行對照之下, 一種感覺很強烈:

翻閱一本書, 就是在文字裡路過作者的一生。 李清照酒意詩情的一生。 沈三白閒情坎坷的一生。

沈複以個人成長、一生經歷為經, 以夫妻深情、生活情趣、坎坷際遇、遊歷生涯、出國旅遊、養生心得為緯, 經緯交織, 編寫出自傳性散文集《浮生六記》, 在他妻子芸娘離世之後, 在他四十五歲之後。

以前看這本書, 注意力不自覺地被芸娘這位“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子”所吸引, 讀到的是她的美, 還有她與沈複之間的恩愛纏綿、悲歡離合。 總之, 讀到的是一位女子。 這一次, 依然是不自覺, 卻換角度, 讀到的是一位男子的情。

站在沈複這一面看, 少年時代無憂心無掛礙的閒情、青年時代甜蜜繾綣的愛情, 中年時代身不由己的苦情, 再到四十五歲, 從情轉而向道的清寂淡泊。 即便舍情求道, 依然懷著一份深情。

《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曆》、《養生記道》, 這六卷, 看似分門別類, 各自獨立, 內裡其實含有一根未曾中斷的線索, 將它們串聯在一起。

那根線, 就是沈複對芸娘的情, 從及笄到知命, 到後來, 貫穿他一生, 也貫穿這本書。

年少時光, 沈複與芸娘兩小無猜, 青梅竹馬。 十三歲那年, 跟隨母親去到外婆家, 看到比他大十個月的芸娘。 不過小屁孩, 就算早熟, 也不知情為何物愛為何物, 便在母親面前發誓:若為兒擇婦, 非淑姊不娶。 (芸娘, 原名陳淑珍)

十七歲, 有情人終成眷屬。 花燭盈盈, 他見她削肩長項, 瘦不露骨, 眉彎目秀, 顧盼神飛。 僕人出去後, 兩人坐在床邊有說有笑。 人生中這一刻, 在沈複看來, “恍如密友重逢”。

難能可貴的感情有兩種。 一種, 嘗過柴米油鹽、踏過重山複水之後依然如同初見;一種,

紅塵中相遇, 花下賞月湖邊散步之前就已一見如故, 就像賈寶玉那句“這個妹妹, 我曾見過”, 就像沈複這句“恍如密友重逢”。

都很難。

既是密友重逢, 自當親密無間。 《浮生六記》中最感人也是最溫情的一卷——《閨房記樂》, 寫盡沈複與芸娘情趣相投的詩意生活。 滄浪亭觀花賞月, 品詩論詞, 飲酒閒聊, 相與大笑。 他說, 真希望能帶上她遊遍千山萬水, 閱盡天地大美。

人事聚散由不得人。 芸娘的淳樸天真最終也害了她, 閒言碎語、人心難測, 讓公婆將她逐出家門。 讓人感到安慰的是, 沈複始終陪伴著她, 病重之際, 不離不棄。 她在人生收梢處說:“知己如君, 得婿如此, 妾已此生無憾。 君太多情, 妾生薄命。 ”

那年, 她和他才四十歲。

有一年,沈複在友人邀請之下出遊中山國(臺灣島與日本九州之間)。船行于海,望向遠處水天一色,沈複不禁回想到新婚燕爾,他與芸娘游太湖,面對太湖,芸娘便已感慨到天地之寬,不虛此行。

從回憶裡走出來,他依然面對濤濤大海,一個人心想:“使觀於海,其愉快又當如何?”如果能讓芸娘看到這片大海,她該感到如何愉快啊!這時,芸娘去世還有四年。

沈複也曾對芸娘說過“惜卿雌而伏,苟能化為男,相與訪名山,搜勝跡,遨遊天下,不亦快哉!”

她笑著說,雖然不能化作男子,但是老了之後可以就近偕遊。如果這輩子不行,還有來世啊!

是的,這輩子來不及做踐行的,還有來世。

沈複寫這本書的時候,芸娘已經去世五年有餘。

現在,合上書卷,從故事裡跳出來看,《浮生六記》這本書,寫成已有二百餘年,滄海幾經桑田。滄浪亭裡遊人如織,這些人,有的知道沈複與芸娘,有的不曾聽聞。

當年,沈複為書取名為“浮生六記”,乃是源於李白一句詩:“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我們,你,我,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啊!

【文字原創,轉載請授權。圖片來源於網路,點擊右上角“關注”,收看更多相關內容。】

作者簡介:江徐,80後老少女,自由寫作者。煮字療饑,借筆劃心。個人原創公眾號:江徐的自留地(ID :jiangxv08)

有一年,沈複在友人邀請之下出遊中山國(臺灣島與日本九州之間)。船行于海,望向遠處水天一色,沈複不禁回想到新婚燕爾,他與芸娘游太湖,面對太湖,芸娘便已感慨到天地之寬,不虛此行。

從回憶裡走出來,他依然面對濤濤大海,一個人心想:“使觀於海,其愉快又當如何?”如果能讓芸娘看到這片大海,她該感到如何愉快啊!這時,芸娘去世還有四年。

沈複也曾對芸娘說過“惜卿雌而伏,苟能化為男,相與訪名山,搜勝跡,遨遊天下,不亦快哉!”

她笑著說,雖然不能化作男子,但是老了之後可以就近偕遊。如果這輩子不行,還有來世啊!

是的,這輩子來不及做踐行的,還有來世。

沈複寫這本書的時候,芸娘已經去世五年有餘。

現在,合上書卷,從故事裡跳出來看,《浮生六記》這本書,寫成已有二百餘年,滄海幾經桑田。滄浪亭裡遊人如織,這些人,有的知道沈複與芸娘,有的不曾聽聞。

當年,沈複為書取名為“浮生六記”,乃是源於李白一句詩:“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我們,你,我,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啊!

【文字原創,轉載請授權。圖片來源於網路,點擊右上角“關注”,收看更多相關內容。】

作者簡介:江徐,80後老少女,自由寫作者。煮字療饑,借筆劃心。個人原創公眾號:江徐的自留地(ID :jiangxv08)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