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你沒有看過的中國搖滾老照片,值得收藏!

很多年輕人不認識高原, 或許知道她是竇唯的前妻。 她最初接觸“魔岩三傑”, 是作為工作人員拍攝他們的日常生活。 因此, 在她鏡頭下的竇唯、張楚、何勇們是十分輕鬆、自在, 甚至耍寶的的樣子, 讓我們感到陌生而好奇。 從這些照片裡, 能讓人找回魔岩三傑曾經輝煌的感覺。 當年在紅磡體育館躁動的人群裡, 黃秋生也為他們肆意呐喊。

1994年, 竇唯在香港紅磡演唱會的舞臺上。

在這十年中, 高原近距離記錄下了中國搖滾台前幕後的影像經歷, 記錄她和她的朋友們。

高原鏡頭裡的朋友圈包括:崔健、竇唯、高旗、何勇、黃覺、老狼、唐朝樂隊、許巍、欒樹、歐洋、孟京輝、汪峰、王勇、張楚、張揚、鄭鈞、周迅、謳歌、宋甯、左小祖咒、楊坤、朴樹、艾敬.......

20歲的高原是朋友圈內有名的“大小姐”。

高原說自己的長相容易讓人覺得厲害, 但這張自拍裡的眼神不代表憤怒, 那是“青少年執著的眼神”...

張楚不怎麼喜歡被拍, “表現欲望也沒那麼強”。 被屋內光線觸動, 高原、張楚互拍了這兩張。

臺灣錄音師顏仲昆長到30多歲從來沒見過雪,

在給高旗的電話裡咋咋呼呼喊, “下雪了!下雪了!”朋友們決定組織一次以“帶顏仲昆看雪”為核心目的的春遊。

高旗回憶說, 每次大家在一起都瞎玩, “幼兒的玩法, 互相錘”,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就是特別特別好玩。 ”那次春遊還有一個小孩, 那是歐洋(面孔樂隊貝斯手)的兒子。 歐洋成了他們當中第一個有下一代的。

1991年, 唐朝樂隊在北京電影製片廠錄製《太陽》的MV, 這是《唐朝》專輯中的一首。

唐朝樂隊的歌多是先有音樂再寫詞, 通常寫歌詞的方式就是幾個人一起把所有靈感寫出來。 當時, 丁武住在安貞橋的家裡, 12平方米的小屋經常擠滿了各路人。 丁武、楊軍和張炬的女友路路是彼時編寫歌詞的主要成員, 但“《夢回唐朝》的歌詞應該有三四個人參與, 魔岩的方無形寫了一部分”, 丁武回憶說。

1993年,中央工藝美院的走廊裡,高原(右)和史雷。

這一年,高原進入了“魔岩”唱片公司工作,為該公司的藝員拍攝紀錄性照片、唱片封套及宣傳照。“那時候特別喜歡拍,因為生活很有意思嘛 ,都是主動地去拍。很漫長的時期,我整天拿著相機,跟他們耗在一塊兒。”

1993年,張楚、張揚在《孤獨的人是可恥的》MV的拍攝現場。

1993年,雲南瀘沽湖,王勇、陳勁等人在船上。

左起:張楚、郭大煒、張培仁、張有待。

1994年夏秋之際,“魔岩三傑”張楚、何勇和竇唯在Hard Rock咖啡廳。

“三個人代表三種不同的風格。他們的生活狀態都一樣,只是方式不一樣而已,”賈敏恕說,“如果說它起到一種開天闢地的作用,其實也就是因為它單純真實。”

何勇後來則說,“三傑”應該改作“三劫”。

1994年,何勇在香港街頭。

何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批評了香港“四大天王”,引起香港歌迷的激烈反應。多年後,何勇仍然覺得這是很自然的一個評價。“有人問嘛,所以就說了。我們的青春期沒有受到他們的影響,大家都喜歡港臺歌的時候,我們早就一心癡迷于歐美音樂、搖滾樂了。”

1994年6月,馬克沁餐廳,27歲的鄭鈞登臺演唱了《赤裸裸》。

高原第一次見竇唯演出,是在外交人員俱樂部的party上,當時,黑豹樂隊在那裡演出,“那天他是大長頭髮,全是卷兒,空心穿一皮背心兒……這是我第一次見他演出。他演完了特別熱情地下來跟每一個人擁抱,說‘你來啦’‘你也在啊’……渾身是汗,特別興奮。”

1994年,竇唯在拍攝《窗外》的MV。

1994.11.香港紅磡演出,彩排間隙,竇唯坐在觀眾席中間。

小竇耍寶

紅磡後臺,竇唯帶著何勇爸爸的帽子耍寶。他把帽子從架子上摘來下,往自己腦袋上一扣。高原現在也想不起來具體情形,“模仿什麼東西所以就樂成這樣了”,“我們所有人就樂他”。

印象中,這麼歡樂的竇唯很少見。高原說,“那是因為你們不認識他小時候吧。”時隔多年,她叫竇唯“小竇”。

失焦的抓拍

1994年,著名的“中國搖滾新勢力”紅磡演唱會彩排間隙。大家到露臺上抽煙,竇唯跟張楚借火。露臺上幾乎全黑,只有幾盞昏暗的路燈,高原沒對上焦,虛了。“我感覺還不錯。虛的好。”高原笑。

謝幕、離場

1994年12月,香港紅磡演唱會,演出結束後,張楚、何勇、竇唯及唐朝樂隊等演出者集體致謝後離場。何勇後來接受採訪說,“我覺得紅磡結束後,魔岩(三傑)就已經不在了。”

“沒有一場演唱會像這天一樣,沒有熟知的偶像,沒有華麗的衣裳,甚至沒有人帶著香港演出中慣見的哨子和螢光棒,他們空手而來,這是一個沒人見過,不知道發生什麼事的演出”,“魔岩”的締造者張培仁回憶說,“以前他們看流行音樂演出都是坐著看。但是這場演出讓大部分觀眾都站了起來,而且很多人都興奮得大喊大叫。其中有個人邊撕自己的衣服邊大聲叫喊,給我很深刻的印象。這個人就是黃秋生。”

平頭,丹鳳眼,年輕的竇唯斯文白淨。談到竇唯近況,高原說,她不覺得遠離人群的他現在潦倒、拮据,“他生活可開心了,他也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1995年,竇唯在南京時。“重塑雕像的權利”樂隊的主場華東,當時還是南京的一個高中生,他去看了“魔岩三傑”這場演出,後來回憶說:“竇唯讓我第一次見識到,搖滾樂手也可以非常克制地表演,不是上躥下跳,也不是潑婦駡街,而是以一種冷靜甚至是冷漠的態度演出。整個過程他都沒怎麼說話,《黑夢》的前奏很長,他就背著手繞著舞臺在一直走。”

1995年,老狼坐在家外走廊。

這一年,老狼在中央電視臺的春晚上演唱了《同桌的你》,推出了《戀戀風塵》專輯。

1995年,高原貼著桌面拍下自己和老狼、鬱冬等人的合影。

高原說:“老狼脾氣特別好,特別柔,從沒急過。”鬱冬在這一年出版了個人專輯《露天電影院》。

南京五臺山的一場演出前,高原起得早,挨個去敲門,叫大家起來。“當時是把他拎起來的其實。我說你怎麼還不起啊,然後他就賴在那,我就拍了。”

1995年9月,許巍在萊茵河酒吧登臺演出。

1996年4月,河南任丘,鄧謳歌在演奏,觀眾席裡混雜著狂熱和好奇。

1996年10月,北京科技大學,何勇在演唱《垃圾場》時,又一次用水澆濕了衣服。演至興奮之處,何勇跳到了謳歌身上。

1998年3月16日,艾敬在地鐵裡錄製MV。這一年,她籌備製作了專輯《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但最終未能在國內發行。

1998年夏天,北京望京,25歲的朴樹在路路家的屋頂。樸樹說,那是他最擰巴的一段時間。

1999年,“有一天晚上,也不知道是誰出這麼一主意,說去地鐵賣藝去吧,就真的去了,坐了一圈兒地鐵”,高原回憶說。他們是在北京2號線地鐵上,“沒人管,隨便唱。一晚上拿到了幾十塊錢”。參與的人有竇唯、陳勁、鄧謳歌、歐洋、陳小虎等。何勇聞訊中途趕來,抱了個阮。在復興門地鐵站,“賣藝”隊伍在走廊裡停下來,鄧謳歌即興來了一段舞蹈,他小時候專門學過霹靂舞。

1995年5月11日,張炬在駕駛摩托車時遭遇車禍去世,距其25歲生日尚有6天。王勇(曾在崔健的樂隊任鍵盤手)在車管所找到了張炬的摩托車。

一場葬禮

1999年5月,張炬的意外離世引發了整個搖滾圈的悲痛。

葬禮所用的遺像是高原早先拍的,沒想做了這個用途。當年的朋友、北京有名的“黑冰攝影室”創始人魏兵,在高原出書後,跟她說,當時的大遺照是他拿到暗房裡放大的,一邊哭一邊放。“你要給你的朋友放一張那麼大的遺像,當時是什麼心情。”高原說,“我(聽了)就受不了了。 ”出了這本書之後,她聽到了很多當時沒聽說的故事,這是其中一個。

超載樂隊主唱高旗在《再見,張炬》專輯中錄製了一首《綠草如茵》。他的手當時因為踢球受傷了。

在張炬的葬禮上,27歲的超載樂隊主唱高旗拿著DV在拍攝。

高旗一直在對中國搖滾的進程做記錄。他後來採訪過大約50個搖滾圈內人,詢問他們走上搖滾道路的原因,大部分的回答是“搖滾能讓自己說自己想說的話”。

《再見,張炬》中,張楚唱了一首《我的睫毛都快被吹掉了》。

昨日不辭而別,請把青春唱完

1993年,中央工藝美院的走廊裡,高原(右)和史雷。

這一年,高原進入了“魔岩”唱片公司工作,為該公司的藝員拍攝紀錄性照片、唱片封套及宣傳照。“那時候特別喜歡拍,因為生活很有意思嘛 ,都是主動地去拍。很漫長的時期,我整天拿著相機,跟他們耗在一塊兒。”

1993年,張楚、張揚在《孤獨的人是可恥的》MV的拍攝現場。

1993年,雲南瀘沽湖,王勇、陳勁等人在船上。

左起:張楚、郭大煒、張培仁、張有待。

1994年夏秋之際,“魔岩三傑”張楚、何勇和竇唯在Hard Rock咖啡廳。

“三個人代表三種不同的風格。他們的生活狀態都一樣,只是方式不一樣而已,”賈敏恕說,“如果說它起到一種開天闢地的作用,其實也就是因為它單純真實。”

何勇後來則說,“三傑”應該改作“三劫”。

1994年,何勇在香港街頭。

何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批評了香港“四大天王”,引起香港歌迷的激烈反應。多年後,何勇仍然覺得這是很自然的一個評價。“有人問嘛,所以就說了。我們的青春期沒有受到他們的影響,大家都喜歡港臺歌的時候,我們早就一心癡迷于歐美音樂、搖滾樂了。”

1994年6月,馬克沁餐廳,27歲的鄭鈞登臺演唱了《赤裸裸》。

高原第一次見竇唯演出,是在外交人員俱樂部的party上,當時,黑豹樂隊在那裡演出,“那天他是大長頭髮,全是卷兒,空心穿一皮背心兒……這是我第一次見他演出。他演完了特別熱情地下來跟每一個人擁抱,說‘你來啦’‘你也在啊’……渾身是汗,特別興奮。”

1994年,竇唯在拍攝《窗外》的MV。

1994.11.香港紅磡演出,彩排間隙,竇唯坐在觀眾席中間。

小竇耍寶

紅磡後臺,竇唯帶著何勇爸爸的帽子耍寶。他把帽子從架子上摘來下,往自己腦袋上一扣。高原現在也想不起來具體情形,“模仿什麼東西所以就樂成這樣了”,“我們所有人就樂他”。

印象中,這麼歡樂的竇唯很少見。高原說,“那是因為你們不認識他小時候吧。”時隔多年,她叫竇唯“小竇”。

失焦的抓拍

1994年,著名的“中國搖滾新勢力”紅磡演唱會彩排間隙。大家到露臺上抽煙,竇唯跟張楚借火。露臺上幾乎全黑,只有幾盞昏暗的路燈,高原沒對上焦,虛了。“我感覺還不錯。虛的好。”高原笑。

謝幕、離場

1994年12月,香港紅磡演唱會,演出結束後,張楚、何勇、竇唯及唐朝樂隊等演出者集體致謝後離場。何勇後來接受採訪說,“我覺得紅磡結束後,魔岩(三傑)就已經不在了。”

“沒有一場演唱會像這天一樣,沒有熟知的偶像,沒有華麗的衣裳,甚至沒有人帶著香港演出中慣見的哨子和螢光棒,他們空手而來,這是一個沒人見過,不知道發生什麼事的演出”,“魔岩”的締造者張培仁回憶說,“以前他們看流行音樂演出都是坐著看。但是這場演出讓大部分觀眾都站了起來,而且很多人都興奮得大喊大叫。其中有個人邊撕自己的衣服邊大聲叫喊,給我很深刻的印象。這個人就是黃秋生。”

平頭,丹鳳眼,年輕的竇唯斯文白淨。談到竇唯近況,高原說,她不覺得遠離人群的他現在潦倒、拮据,“他生活可開心了,他也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1995年,竇唯在南京時。“重塑雕像的權利”樂隊的主場華東,當時還是南京的一個高中生,他去看了“魔岩三傑”這場演出,後來回憶說:“竇唯讓我第一次見識到,搖滾樂手也可以非常克制地表演,不是上躥下跳,也不是潑婦駡街,而是以一種冷靜甚至是冷漠的態度演出。整個過程他都沒怎麼說話,《黑夢》的前奏很長,他就背著手繞著舞臺在一直走。”

1995年,老狼坐在家外走廊。

這一年,老狼在中央電視臺的春晚上演唱了《同桌的你》,推出了《戀戀風塵》專輯。

1995年,高原貼著桌面拍下自己和老狼、鬱冬等人的合影。

高原說:“老狼脾氣特別好,特別柔,從沒急過。”鬱冬在這一年出版了個人專輯《露天電影院》。

南京五臺山的一場演出前,高原起得早,挨個去敲門,叫大家起來。“當時是把他拎起來的其實。我說你怎麼還不起啊,然後他就賴在那,我就拍了。”

1995年9月,許巍在萊茵河酒吧登臺演出。

1996年4月,河南任丘,鄧謳歌在演奏,觀眾席裡混雜著狂熱和好奇。

1996年10月,北京科技大學,何勇在演唱《垃圾場》時,又一次用水澆濕了衣服。演至興奮之處,何勇跳到了謳歌身上。

1998年3月16日,艾敬在地鐵裡錄製MV。這一年,她籌備製作了專輯《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但最終未能在國內發行。

1998年夏天,北京望京,25歲的朴樹在路路家的屋頂。樸樹說,那是他最擰巴的一段時間。

1999年,“有一天晚上,也不知道是誰出這麼一主意,說去地鐵賣藝去吧,就真的去了,坐了一圈兒地鐵”,高原回憶說。他們是在北京2號線地鐵上,“沒人管,隨便唱。一晚上拿到了幾十塊錢”。參與的人有竇唯、陳勁、鄧謳歌、歐洋、陳小虎等。何勇聞訊中途趕來,抱了個阮。在復興門地鐵站,“賣藝”隊伍在走廊裡停下來,鄧謳歌即興來了一段舞蹈,他小時候專門學過霹靂舞。

1995年5月11日,張炬在駕駛摩托車時遭遇車禍去世,距其25歲生日尚有6天。王勇(曾在崔健的樂隊任鍵盤手)在車管所找到了張炬的摩托車。

一場葬禮

1999年5月,張炬的意外離世引發了整個搖滾圈的悲痛。

葬禮所用的遺像是高原早先拍的,沒想做了這個用途。當年的朋友、北京有名的“黑冰攝影室”創始人魏兵,在高原出書後,跟她說,當時的大遺照是他拿到暗房裡放大的,一邊哭一邊放。“你要給你的朋友放一張那麼大的遺像,當時是什麼心情。”高原說,“我(聽了)就受不了了。 ”出了這本書之後,她聽到了很多當時沒聽說的故事,這是其中一個。

超載樂隊主唱高旗在《再見,張炬》專輯中錄製了一首《綠草如茵》。他的手當時因為踢球受傷了。

在張炬的葬禮上,27歲的超載樂隊主唱高旗拿著DV在拍攝。

高旗一直在對中國搖滾的進程做記錄。他後來採訪過大約50個搖滾圈內人,詢問他們走上搖滾道路的原因,大部分的回答是“搖滾能讓自己說自己想說的話”。

《再見,張炬》中,張楚唱了一首《我的睫毛都快被吹掉了》。

昨日不辭而別,請把青春唱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