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南斯拉夫解體的原因大揭秘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南斯拉夫實行社會主義, 由鐵托出任總統, 鐵托執政下的南斯拉夫, 與蘇聯保持距離, 堅持獨立自主和不結盟運動, 這使得南斯拉夫變成歐洲唯一沒加入華沙公約的共產國家。 努力發展自己的經濟, 使南斯拉夫在東歐國家裡成為比較富有的一員。 自蘇南分裂後, 南斯拉夫走上了一條擺脫蘇聯模式的束縛的道路, 建立了一套符合自己國情的經濟工業道路, 自50年代政治和經濟改革以來, 南斯拉夫普通人民生活上明顯的自由化, 西方的文學電影都被允許傳播到南斯拉夫,

每年有超過600萬遊客進入南斯拉夫, 直到1976年, 全國有36%的人民擁有自己的汽車, 每1.8個家庭擁有一台電視, 每2.1個家庭擁有一部冰箱, 所有7歲到15歲的兒童都可以免費受到8年義務教育, 雖然和發達的西方國家相比還是落後了一些, 可是相比同一時期的社會主義國家, 南斯拉夫人民的生活是充裕的。 但是南斯拉夫的地區貧富分化問題一直非常嚴重, 最發達的斯洛維尼亞與鄰國奧地利、義大利經濟水準相近, 而馬其頓、科索沃則是歐洲最貧窮的地區之一。

南斯拉夫各民族分佈

1980年鐵托逝世, 南斯拉夫開始走下坡路, 國內各民族之間的衝突不斷加劇。

早在七十年代, 歐共體(即現在的歐盟)願意立即接納南斯拉夫為其成員國, 只要南斯拉夫放棄共產黨一黨執政即可。 西方此舉意為改變其一黨執政狀況為多黨制。

南斯拉夫解體過程圖

在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後, 米洛舍維奇依舊拒絕了西方的以破壞民族團結和國家獨立為目的的經濟誘惑。 西方為了徹底削弱共產黨執政的南斯拉夫, 採取了外部經濟制裁和內部分化瓦解的策略:在南斯拉夫與鄰國邊界處增派觀察員, 監督對南斯拉夫的經濟制裁和禁運;支持黑山共和國與塞爾維亞鬧矛盾和尋求獨立, 從內部打垮米洛舍維奇。 因為西方的不斷衝擊, 加上南斯拉夫被迫接受的多黨制制度,

致使南斯拉夫徹底走向了分裂。 1991年-1992年, 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黑(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馬其頓相繼宣佈獨立,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1992年宣告解體。 原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個共和國於1992年4月27日宣佈成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1]1992年5月30日, 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757號決議, 決定對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實施政治、經濟、軍事等各個方面的全面制裁, 以懲罰其派兵支持波黑和克羅埃西亞境內塞族的武裝行動。 由於制裁, 前南聯盟從一個中等發達國家退步為歐洲最為貧窮國家之一。 繼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之後, 塞爾維亞的科索沃自治省成為了聯合國的保護國。
雖然從法理上依然是南斯拉夫的一部分, 並得到歐盟和美國外交擔保, 不支持科索沃獨立, 不會分裂南斯拉夫, 但是實際上脫離了南斯拉夫以及塞爾維亞的管轄, 並最終宣佈獨立, 並立即得到歐盟和美國外交承認。

2003年2月4日, 南斯拉夫聯盟議會兩院分別以多數票表決通過《塞爾維亞和黑山憲章》, 從而標誌著塞爾維亞和黑山聯邦國家正式宣告成立, 南斯拉夫聯盟從此不復存在。

2006年3月, 前總統米洛舍維奇在海牙國際戰爭罪行法庭接受審判時, 在囚禁室突然逝世。

2006年5月21日, 黑山就是否維持目前的單一國家, 還是分裂為兩個獨立的國家舉行公民投票, 獨派以55.4%的微弱優勢決定終止與塞爾維亞的聯邦關係。 6月3日, 黑山議會正式宣佈獨立, 6月5日塞爾維亞國會亦宣佈獨立並且成為塞黑聯邦的法定繼承國,此舉標誌了南斯拉夫聯盟的完全解體。

6月5日塞爾維亞國會亦宣佈獨立並且成為塞黑聯邦的法定繼承國,此舉標誌了南斯拉夫聯盟的完全解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