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廣州一段少為人知的歷史:大食、波斯兵從海上攻來,燒殺劫掠

西元758年, 唐朝至德三年, 廣州經歷了一場少為人知的浩劫。

《舊唐書》卷十載:“癸巳, 廣州奏大食國、波斯國兵眾攻城, 刺史韋利見棄城而遁。 ”

《資治通鑒》卷二百二十<唐紀三十六>載:“癸巳, 廣州奏:大食、波斯圍州城, 刺史韋利見逾城走, 二國兵掠倉庫, 焚廬舍, 浮海而去。 ”

上面兩段就是正史對此事的記載, 非常明確, 沒有任何異議。 但是很簡略, 讓後人只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

小嘎啦從頭給大家講講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

唐朝時, 朝廷對陸、海對外貿易是很重視的。 唐王朝在廣州特設“市舶使”, 以專司其事。 廣州曾聚集了大量從事海上貿易或是陸上貿易阿拉伯人和波斯人。

根據史料分析, 當時廣州城內的外國人口, 很可能比中國人還多, 這中間, 主要是大食、波斯商人。 為什麼這麼說呢?根據著名漢學家魏斐德先生所著《大門口的陌生人》一書中記述的歷史片段:“黃巢讓他的部下搶掠、焚燒了這座城市。 總共有12萬外國人被殺, 廣州城幾乎被毀滅。 ”

唐末黃巢軍在廣州殺人如麻, 當時城內總共罹難的人也不過就20萬左右, 可是外國人竟有12萬之多, 可見當時廣州城內外國居民人口比例之大。

那個時候, 阿拉伯和波斯人來唐進行貿易所受待遇相當不錯:他們在生活和營業上受到優待,

在廣州專門劃出了蕃坊, 供他們集中居住和營業。 這樣, 使這些外國人可以各按照其本國的習俗生活, 信仰其原先的宗教, 並自己處理他們內部事務。 同時, 阿拉伯、波斯人可以在內地定居, 買田置屋, 娶妻生子, 行旅往來不受限制, 生活和營業都很自由。

然而, 和平相處的日子過了沒多久, 災難悄悄降臨。

西元757年9月, 唐朝借用回紇軍隊, 協助鎮壓安祿山反叛。 聯軍的主力, 唐朝方面是郭子儀率領的唐軍;藩軍方面是葉護太子統領的四千餘回紇兵, 混有從大食來的約1000名阿拉伯兵。 平叛結束後, 阿拉伯士兵沿海道返回本土。

758年, 這些軍士到達了廣州, 目睹廣州的繁華和發達,

對廣州的財富垂涎三尺, 他們停下了歸國的腳步, 想起了唐朝皇帝在一年多前對他們許下的條件。

那時唐軍一連串戰事大敗, 平叛已無兵可用。 唐肅宗只能向回紇乞求借兵收復長安。 然而, 回紇不肯出兵援唐。 怎麼辦?大唐已沒有籌碼讓回紇聽命。

《資治通鑒·唐紀》載, 幾經思量, 唐肅宗向回紇拋出誘餌:“克城之日, 土地士庶歸唐, 金帛子女歸回紇”。 就是說, 收復長安之日, 土地和百姓歸大唐, 而所有美女和財產, 任憑回紇姦淫燒殺和擄掠回國。 第二年, 東京洛陽收復後, 回紇兵如願以償大掠洛陽。

在洛陽嘗到甜頭的大食、波斯兵對廣州的財富再次動起了歪腦筋, 可是此時的廣州城內並無叛軍, 沒法實施收復戰鬥。 恰在這時, 廣州城內的大食、波斯商人站到了歷史舞臺上來, 他們和城外的過路兵丁同宗同族, 語言相通, 很快就打成了一片。 兵士們想要“金帛子女”又刀槍齊備, 跟商人們一合計, 兩方馬上勾結在一起。

這一年, 城外的過路軍兵和城內的阿拉伯商人一起發動暴動, 搶掠了廣州城,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給廣州人留下極其惡劣的印象。

搶掠了廣州城,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給廣州人留下極其惡劣的印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