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散文:嘉絨酒事

往期推薦:小說:給老公找媳婦

【作者簡介】楊全富, 又名阿都登巴, 藏族, 現年43歲, 康巴作家群作家, 四川省教育報刊社特約作者。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佈】

(一)

這幾年間, 其他的毫無建樹, 不過喝酒到喝出了一點名堂!

我出生在丹巴縣小金穀中, 這裡是酒文化非常濃郁的地方, 酒按提煉方法的不同, 可以分為咂酒、青稞酒等, 按煮酒的原材料不同, 又可以分為玉米酒、麥子酒、青稞酒等, 產酒的地方古時候叫燒坊, 現在還有很多叫燒坊的小地名, 有些人家到現在房名還叫燒坊呢!小時候, 我家的黑屋裡時常有幾缸自用的酒, 但我始終不知道酒是怎麼做法, 只覺得所用的大約是玉米粒。 做酒的方法與器具似乎都很簡單, 只有煮的時候極不容易, 非有經驗的母親不可, 就連平時家中自詡為萬事通的爺爺也不例外。 平常煮酒的時候大抵都要聘請一個人來, 俗稱“曲工”,

專司為煮好的糧食灑上酒麴的人。 酒麴的多寡全靠自己的一雙慧眼以及老到的經驗。

在我家鄉, 有一個遠房親戚, 我們叫他“阿比啥姆”──他是我奶奶的兄嫂, 是這樣的酒麴工, 每一年春節前夕都要爬山越嶺的去幫人家做酒;雖然是婦道人家, 然而卻喜吸旱煙, 大嗓門, 喝酒也是海量!因為經她手蒸煮的咂酒, 味道甘醇, 後勁十足, 所以生意很好, 時常跑幾裡山路。 據她說這不在話下, 粗手大腳的, 走路都是帶風的, 習慣了, 這點山路不算什麼。 而且每次幫別人下曲, 還有一兩碗熟的糧食可以帶回給孩子們充饑, 這在糧食匱乏的年代裡, 也算是意外之財了。 她每次走到煮酒的主人家, 只須走到鍋邊屈著身看, 看到裡邊糧食開花砰砰有聲,

好象是喇嘛念經時敲擊鼓點的樣子, 便拿來下曲就得了;早一點酒好且黃的可愛, 遲一點味酸且渾濁了。 但是怎麼是恰好的時期, 村中的智者都不能知道, 唯有她這雙火眼金睛才能夠斷定, 正如古董家的眼睛辨別古物一樣。 現在老人已漸漸老去, 渾濁的眼已沒有辦法辨明糧食的開花程度, 且走路都已戰戰巍巍的, 只好整日坐在火塘邊, 在記憶的深處去回味過去的酒麴之功。

(二)

在我的家鄉, 大人們飲酒多用酒瓶, 將一根麥稈插入瓶中, 再用嘴咂取飲用, 以表示其斯文之所在, 對於藏區人豪爽的性格有點格格不入。 其實對於我而言, 喝酒之方法是用一種酒碗, 叫龍碗, 碗深且大, 碗底及碗身有雲龍之紋, 喝酒之時眼前龍盤碗底, 呼之欲出, 蓋以酒與景色相連, 可以說是一種喝酒的最高享受!咂酒為琥珀色, 一般來說可以豪飲數碗, 味起初略帶酸味, 然而幾口過後, 酒中的酸味被甜味沖淡, 口腔裡滿是糧食的味道, 齒縫間竟然殘留有木柴燃燒時散發的氣味,

據老人們講, 辨別酒的火候主要就是感受齒縫間的味道, 濃則酒精度數高, 淡則略顯度數低。 人們捧起龍碗時, 要端得平穩, 絕不能有絲毫的溢出碗沿, 待舉到與胸齊後, 再左手摯碗, 右手中指在碗中輕輕的點蘸, 再將中指與大拇指靠攏, 張和間向四方做抛灑狀, 口中輕輕的說“禪朵, 禪朵”寓意喝酒前先敬神。 敬完神後, 才能開懷暢飲, 不醉不休!

在丹巴其它溝穀中能飲者多數青稞酒, 這種酒度數高於咂酒, 顏色猶如純淨水, 它是將青稞煮熟之後, 灑上酒麴, 在密閉的容器中發酵至溢出酒氣, 再用蒸餾的方法提純, 度數通常在四十度左右。 青稞酒入口甘洌, 吞咽之後滿嘴滯留有一股異香, 青稞酒在飲用時與砸酒的飲用大抵相同, 都是龍碗篩來,龍碗飲用。由於不著色,通稱曰“本色”,還有一種,飲用前,將青稞酒和水按一定比例摻和到一口鍋中,鍋底下燃起熊熊大火,待酒溫熱後,再倒入紅糖、酥油攪拌均勻,色澤灰白,酒香中帶有酥油的香味!俗稱“油酒”。

這種油酒在甘孜藏區多個地方盛行。還有一種油酒為丹巴嘉絨藏族獨有,就是將豬皮切成小塊放在鍋裡翻炒,直到豬皮卷起來,並蓬鬆如發酵之饅頭,這種炒熟的豬皮在嘉絨語裡又稱作“茲廓”。茲廓炒好後,再將青稞酒或咂酒倒入其中。這種酒不光味道保持原味,而且蓬鬆的豬皮入口時飽蘸美酒,在口裡嘎嘣脆響,芳香四溢。對於用豬皮燒制油酒在丹巴村寨中有這樣一個傳說,相傳昔時人們喝酒,因為高原氣候寒冷,只好圍坐鍋莊,一邊烤火取暖,一邊暢飲美酒,忽一日,有嘉絨主婦在炒菜時,一塊豬皮掉如火中,只聞火塘裡畢畢剝剝作響,男主人快速的將豬皮夾出,一不小心落到酒碗裡,看著一大碗酒液,棄之可惜,只好閉上眼喝上一大口,不曾想酒味竟然更加濃郁,從此後,豬皮美酒就在嘉絨大地上盛行。如今,每每回到家中,母親都要為我熬制豬皮油酒,我都要喝上幾大碗,在醉眼朦朧中回味久遠的親情、故鄉情,這酒味藏在味蕾間,永遠記掛心底。

(三)

我既是酒鄉的一個飲者,又這樣的喜歡談酒,好象一定是個與“杜康”結了不解緣的酒徒。其實卻大不然。我喝酒一大半都是得自“真傳”,在記憶深處,我的爺爺是很能喝酒的,那時候自己小,所以並不知道他究竟可以喝多少,只記得他每晚盤膝坐在火籠邊,將裝滿美酒的泥壺溫在火塘中,待酒香溢出之時,爺爺且喝且擺龍門陣,大多是神志鬼異之類!講得多了,我也自然對這類故事知曉很多,如兔子系列《阿烏嘎拉》、嘉絨神王《阿米國爾東》、淒迷愛情《格東格莫》等故事。一個故事至少要花費兩個時辰,講幾句咂上一小口,恐怕所喝的酒一定很不少了,講到盡興處時,爺爺總愛將滴著酒液的麥稈取出,在我舌頭上點上一點,那酒香也就伴著我的童年慢慢成長。

但我喝酒跟我爺爺比起來,卻又是另外一番景象,爺爺是淺酌慢飲,而我卻是猴急狂飲。因此,我為自己定義就是,雖然我很喜歡喝酒,然而卻不會喝酒,所以每逢酒宴我總是第一個臉紅、第一個喝醉酒的。不過酒喝多以後,病就慢慢的找上門來,檢查以後,醫生叫我少喝酒,或者別喝酒了,不過每次在酒宴之中,聞到酒香,看到豪飲者,心底深處埋藏的酒蟲就蠢蠢欲動,忍不住呷上一小口,結果擋不住酒的引誘,開懷暢飲,結果先變成關夫子,極致後來,變成了門神周倉。因為愛酒,在自己的周遭因此有了一大批愛酒人士,像我喝成關公、周倉者有之,然而也有一兩個另類,有著不醉之量的,愈飲愈是臉白的朋友,我非常欣羡這幾位朋友,只可惜他們雖然海量便愈不肯喝酒,好象是他臉面要上色似的。這讓我覺得有點作態,於我而言是不應該的了。

青稞酒原先都只是自釀自飲,一般都沒有賣的,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刺激,一些農副產品竟然成為搶手貨,青稞酒也走上了市場,相對於那些外包裝精美的白酒,價格比較的便宜一點,而且不容易上頭,所以於我而言覺得時常可以買來喝,其實別的酒也未嘗不好,不過我對它情有獨鍾!但是本人喝青稞酒常常是牛飲一番,未免凶了一點,喝了之後不知不覺間竟然酩酊大醉,夜半醒來時頭疼欲裂,口乾舌燥的,還得勉強起床找水喝。為此,我亦知道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絕不能小覷度數低的酒!綿竹的大麯與邛崍的散酒雖然可喝少許,也總覺得不很和善。家鄉的咂酒我頗喜歡,只是仿佛混濁的模樣,味道變化多端,不很靜定。一百元以上的酒都很可口,但我是一個工薪階層,且酒量較大,一月下來最少都得十瓶,總花費達一千多元,本來就較為拮据的生活還要增加這樣一筆負擔,為此只好作罷!還是隨便喝一點什麼酒,只要不上頭其實都是無所不可的,至少我個人是這樣的想。

喝酒的趣味在什麼地方?這個不用說我,大多數人都恐怕說不明白吧。有人說,喝酒的真正樂趣在於醉後自我陶醉的境界,但對於我而言卻不是很瞭解這個境界是怎樣的,因為我飲酒以來,似乎每一次都不是那麼陶醉其中。別人酒後陶醉大多是精神上需要安撫或者興奮不知怎樣壓抑之後才喝醉了酒,酒後還處於特別亢奮的狀態,表現出豪氣干雲、妙語連珠、唯我獨尊等狀態。而我卻不然,每次酒醉之後都感覺天旋地轉,為此只好迅疾的尋找臥榻之所,安然入睡待酒醒,因此我覺得我喝酒一大半是為了刺激咽喉,燃燒腸胃。所以對於我而言,酒的趣味全在於將酒液倒入口中,直至吞咽到胃裡時的那種刺激,我喝酒的快樂大抵就在吞咽的這一刹那。如果要說快樂也當是杯在口的一刻吧。

酒酣之後,醉了,困倦了,覓一塊長寬剛好容一人之身的空地安靜的休息一會兒,也是很舒適的,不過也未必能說酒的真趣都在這裡。我喝著酒,一般不去多說話,因為在酒精的作用下,那舌頭自動在最終彈跳,喉間的氣流也上上下下傳送這聲線,有時候難免口出狂言,中傷別人,為此,我喝酒時,儘量的多舉杯,儘量的將酒液倒入口中,將蠢蠢欲動的舌頭麻醉,雖然聲帶中一刻不停的冒出雜音,不過那無法捋直的舌頭就像是一條爛蛇緊緊的貼在口腔底,只聽見嗚嗚的聲音,然而已不成語言,為此才得以從開壇之後直到掃尾,一片風平浪靜。不過我在酒半酣的時候,也會談論一下時事,褒貶一下身邊人和事的百態,不過,這些病垢已積存很久,要想憑一己之力那是沒辦法去徹底改變的,因此我的憂天終歸只是憂天,只好端起眼前的酒杯,讓辛辣的酒穿腸而過,醉眼成二人。

如此之後,我才感覺喝酒才真有了那麼一點意思!

(圖片來自於網路)

投稿郵箱:125926681@qq.com

投稿郵箱:499020910@qq.com

顧問:朱鷹、鄒開歧

編輯:姚小紅、洪與、鄒舟

都是龍碗篩來,龍碗飲用。由於不著色,通稱曰“本色”,還有一種,飲用前,將青稞酒和水按一定比例摻和到一口鍋中,鍋底下燃起熊熊大火,待酒溫熱後,再倒入紅糖、酥油攪拌均勻,色澤灰白,酒香中帶有酥油的香味!俗稱“油酒”。

這種油酒在甘孜藏區多個地方盛行。還有一種油酒為丹巴嘉絨藏族獨有,就是將豬皮切成小塊放在鍋裡翻炒,直到豬皮卷起來,並蓬鬆如發酵之饅頭,這種炒熟的豬皮在嘉絨語裡又稱作“茲廓”。茲廓炒好後,再將青稞酒或咂酒倒入其中。這種酒不光味道保持原味,而且蓬鬆的豬皮入口時飽蘸美酒,在口裡嘎嘣脆響,芳香四溢。對於用豬皮燒制油酒在丹巴村寨中有這樣一個傳說,相傳昔時人們喝酒,因為高原氣候寒冷,只好圍坐鍋莊,一邊烤火取暖,一邊暢飲美酒,忽一日,有嘉絨主婦在炒菜時,一塊豬皮掉如火中,只聞火塘裡畢畢剝剝作響,男主人快速的將豬皮夾出,一不小心落到酒碗裡,看著一大碗酒液,棄之可惜,只好閉上眼喝上一大口,不曾想酒味竟然更加濃郁,從此後,豬皮美酒就在嘉絨大地上盛行。如今,每每回到家中,母親都要為我熬制豬皮油酒,我都要喝上幾大碗,在醉眼朦朧中回味久遠的親情、故鄉情,這酒味藏在味蕾間,永遠記掛心底。

(三)

我既是酒鄉的一個飲者,又這樣的喜歡談酒,好象一定是個與“杜康”結了不解緣的酒徒。其實卻大不然。我喝酒一大半都是得自“真傳”,在記憶深處,我的爺爺是很能喝酒的,那時候自己小,所以並不知道他究竟可以喝多少,只記得他每晚盤膝坐在火籠邊,將裝滿美酒的泥壺溫在火塘中,待酒香溢出之時,爺爺且喝且擺龍門陣,大多是神志鬼異之類!講得多了,我也自然對這類故事知曉很多,如兔子系列《阿烏嘎拉》、嘉絨神王《阿米國爾東》、淒迷愛情《格東格莫》等故事。一個故事至少要花費兩個時辰,講幾句咂上一小口,恐怕所喝的酒一定很不少了,講到盡興處時,爺爺總愛將滴著酒液的麥稈取出,在我舌頭上點上一點,那酒香也就伴著我的童年慢慢成長。

但我喝酒跟我爺爺比起來,卻又是另外一番景象,爺爺是淺酌慢飲,而我卻是猴急狂飲。因此,我為自己定義就是,雖然我很喜歡喝酒,然而卻不會喝酒,所以每逢酒宴我總是第一個臉紅、第一個喝醉酒的。不過酒喝多以後,病就慢慢的找上門來,檢查以後,醫生叫我少喝酒,或者別喝酒了,不過每次在酒宴之中,聞到酒香,看到豪飲者,心底深處埋藏的酒蟲就蠢蠢欲動,忍不住呷上一小口,結果擋不住酒的引誘,開懷暢飲,結果先變成關夫子,極致後來,變成了門神周倉。因為愛酒,在自己的周遭因此有了一大批愛酒人士,像我喝成關公、周倉者有之,然而也有一兩個另類,有著不醉之量的,愈飲愈是臉白的朋友,我非常欣羡這幾位朋友,只可惜他們雖然海量便愈不肯喝酒,好象是他臉面要上色似的。這讓我覺得有點作態,於我而言是不應該的了。

青稞酒原先都只是自釀自飲,一般都沒有賣的,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刺激,一些農副產品竟然成為搶手貨,青稞酒也走上了市場,相對於那些外包裝精美的白酒,價格比較的便宜一點,而且不容易上頭,所以於我而言覺得時常可以買來喝,其實別的酒也未嘗不好,不過我對它情有獨鍾!但是本人喝青稞酒常常是牛飲一番,未免凶了一點,喝了之後不知不覺間竟然酩酊大醉,夜半醒來時頭疼欲裂,口乾舌燥的,還得勉強起床找水喝。為此,我亦知道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絕不能小覷度數低的酒!綿竹的大麯與邛崍的散酒雖然可喝少許,也總覺得不很和善。家鄉的咂酒我頗喜歡,只是仿佛混濁的模樣,味道變化多端,不很靜定。一百元以上的酒都很可口,但我是一個工薪階層,且酒量較大,一月下來最少都得十瓶,總花費達一千多元,本來就較為拮据的生活還要增加這樣一筆負擔,為此只好作罷!還是隨便喝一點什麼酒,只要不上頭其實都是無所不可的,至少我個人是這樣的想。

喝酒的趣味在什麼地方?這個不用說我,大多數人都恐怕說不明白吧。有人說,喝酒的真正樂趣在於醉後自我陶醉的境界,但對於我而言卻不是很瞭解這個境界是怎樣的,因為我飲酒以來,似乎每一次都不是那麼陶醉其中。別人酒後陶醉大多是精神上需要安撫或者興奮不知怎樣壓抑之後才喝醉了酒,酒後還處於特別亢奮的狀態,表現出豪氣干雲、妙語連珠、唯我獨尊等狀態。而我卻不然,每次酒醉之後都感覺天旋地轉,為此只好迅疾的尋找臥榻之所,安然入睡待酒醒,因此我覺得我喝酒一大半是為了刺激咽喉,燃燒腸胃。所以對於我而言,酒的趣味全在於將酒液倒入口中,直至吞咽到胃裡時的那種刺激,我喝酒的快樂大抵就在吞咽的這一刹那。如果要說快樂也當是杯在口的一刻吧。

酒酣之後,醉了,困倦了,覓一塊長寬剛好容一人之身的空地安靜的休息一會兒,也是很舒適的,不過也未必能說酒的真趣都在這裡。我喝著酒,一般不去多說話,因為在酒精的作用下,那舌頭自動在最終彈跳,喉間的氣流也上上下下傳送這聲線,有時候難免口出狂言,中傷別人,為此,我喝酒時,儘量的多舉杯,儘量的將酒液倒入口中,將蠢蠢欲動的舌頭麻醉,雖然聲帶中一刻不停的冒出雜音,不過那無法捋直的舌頭就像是一條爛蛇緊緊的貼在口腔底,只聽見嗚嗚的聲音,然而已不成語言,為此才得以從開壇之後直到掃尾,一片風平浪靜。不過我在酒半酣的時候,也會談論一下時事,褒貶一下身邊人和事的百態,不過,這些病垢已積存很久,要想憑一己之力那是沒辦法去徹底改變的,因此我的憂天終歸只是憂天,只好端起眼前的酒杯,讓辛辣的酒穿腸而過,醉眼成二人。

如此之後,我才感覺喝酒才真有了那麼一點意思!

(圖片來自於網路)

投稿郵箱:125926681@qq.com

投稿郵箱:499020910@qq.com

顧問:朱鷹、鄒開歧

編輯:姚小紅、洪與、鄒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