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黃易經典《尋秦記》,那個酷似項少龍的兵俑告訴我們秦的那些事兒

65歲的武俠小說家黃易前日病逝, 繼古龍、梁羽生之後, 又一位大俠撒手江湖。 有人說, 黃易的作品反差太大, 爭議太多, 他寫情色則庸俗, 寫玄幻和穿越又自成一派。 在金庸、古龍制霸武俠版圖的年代, 黃易的確另闢蹊徑, 找到了屬於他的破碎虛空。

黃易

大俠留世的作品中, 可能屬《尋秦記》、《大唐雙龍傳》之類最是經典, 當年劍眉星眸的古天樂, 將項少龍演繹的迷倒眾生。 不單是項少龍, 《尋秦記》開啟了穿越劇的先河, 太多人都曾跟隨電視劇回到風起雲湧的戰國, 黃易以他小說家的視角和筆法為觀眾建構了一個介於歷史和現實之間的大時代。

電視劇中有一個細節, 特警負責秦俑展覽會的安保, 同事發現展品中的一件秦俑樣貌跟項少龍很像。

從理論上說, 這可不是小說家或者導演瞎編的情節。 2014年, 英國倫敦大學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研究人員通過實驗證實, 秦俑很可能是按照真實的士兵形象塑造而成的。 目前發現的陶俑、陶馬就近8000件, 還有很大一部分尚未挖掘, 如果都是參照真實形象雕塑, 當年制俑工程之浩大, 讓人驚歎!

秦俑的出現, 可以追溯到西元前384年, “獻西元年,止從死”, 秦獻公作為“始作俑者”廢除了野蠻的活人殉葬。 這位國君即位後極力推行改革, 並著手收復失地(歷史上稱河西)的戰爭, “以俑替人”節省了很多民力和兵源。

秦獻公劇照

不過等項少龍穿越回去的時候, 在位的已經是秦莊襄王, 大概是西元前250年—前247年。 雖然秦莊襄王執政時間不長, 但工作沒少做, “使蒙驁伐韓, 韓獻成皋、鞏……使蒙驁攻趙, 定太原……蒙驁攻魏高都、汲, 拔之”。 翻看史書, 這位國君到處開戰, 拿地, 建他的行政區。 秦俑坑後來出土了大量合金青銅兵器, 還有強弩, 其鑄造工藝已在當時領先諸國, 秦軍的裝備十分精良, 難怪莊襄王敢這麼狂!

秦莊襄王劇照

據歷史記載,秦莊襄王不僅有鐵腕政策,也懂“修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而布惠於民”,還算是個賢明有為的君主,這和很多文藝作品塑造的“窩囊廢”形象完全不同。

只可惜莊襄王死得早,歷史最終安排了他的兒子嬴政來完成統一的使命。滅六國過程略過,反正少不了“功成萬骨枯”。說起嬴政,那也是個少年天子,《史記》記載,嬴政13歲即位後就開始命人建造皇陵,前後修了39年,比秦朝存在的時間(15年)都長!兵馬俑就是在修築秦陵的同時埋入坑內的。

秦始皇劇照

關於兵馬俑的陪葬目的,司馬遷隻字未提,後世多是猜測,有人說是嬴政希望永享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力,也有迷信的說法稱,數千名兵俑是用來阻擋秦軍死敵的亡魂。不過考古發現表明,兵馬俑坑留下的火焚痕跡,證明西元前206年項羽破壞皇陵的記載很有可能是屬實的。

無論真實的歷史如何,嬴政還是用他的皇陵和兵馬俑,為秦朝做了最好的行銷。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說:“每次我來兵馬俑參觀,都看到了中國的古老文明。”中國兩千年“帝國時代”由此而始,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的創舉,給後世的統一和社會融合奠定了基礎。至少,兵馬俑也說明了嬴政在死後並沒有採用活人殉葬,也是這位始皇帝留給我們的一點溫情和人道。

秦莊襄王劇照

據歷史記載,秦莊襄王不僅有鐵腕政策,也懂“修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而布惠於民”,還算是個賢明有為的君主,這和很多文藝作品塑造的“窩囊廢”形象完全不同。

只可惜莊襄王死得早,歷史最終安排了他的兒子嬴政來完成統一的使命。滅六國過程略過,反正少不了“功成萬骨枯”。說起嬴政,那也是個少年天子,《史記》記載,嬴政13歲即位後就開始命人建造皇陵,前後修了39年,比秦朝存在的時間(15年)都長!兵馬俑就是在修築秦陵的同時埋入坑內的。

秦始皇劇照

關於兵馬俑的陪葬目的,司馬遷隻字未提,後世多是猜測,有人說是嬴政希望永享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力,也有迷信的說法稱,數千名兵俑是用來阻擋秦軍死敵的亡魂。不過考古發現表明,兵馬俑坑留下的火焚痕跡,證明西元前206年項羽破壞皇陵的記載很有可能是屬實的。

無論真實的歷史如何,嬴政還是用他的皇陵和兵馬俑,為秦朝做了最好的行銷。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說:“每次我來兵馬俑參觀,都看到了中國的古老文明。”中國兩千年“帝國時代”由此而始,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的創舉,給後世的統一和社會融合奠定了基礎。至少,兵馬俑也說明了嬴政在死後並沒有採用活人殉葬,也是這位始皇帝留給我們的一點溫情和人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