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王績的經典五律,格調清新,景中含情,讀來讓人久久不能釋懷

王績, 隋末唐初詩人, 《野望》是他最為人傳誦的名篇, 也是現存唐詩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詩。 此詩語言樸素, 格調清新, 擺脫了南朝以來華靡豔麗的詩風, 具有獨特的魅力。

古詩詩意圖:野望

全詩

東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 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 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 長歌懷采薇。

東皋:詩人隱居的地方。

徙倚:徘徊, 來回地走。

采薇:薇, 多年生草本植物, 嫩葉可食。 《詩經·召南·草蟲》有:“徙彼南山, 言菜其薇。 未見君子, 我心傷悲。 ”表達未遇知音的悵惘之情。 另一說為伯夷、叔齊在商朝滅亡後, 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 表現避世隱居之意。

野望

蒼茫的暮色中, 我站在東皋縱目遠望, 徘徊不定, 不知該歸依何方。 每一棵樹都染上了濃濃的秋色, 每一座山都灑滿了夕陽的餘暉。 牧人驅趕著牛群返回了, 獵人騎著馬帶著獵物也歸來了。 大家相對無言, 彼此互不相識, 詠一曲長歌來懷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隱士。

野望

此古詩當作于王績辭官隱居東皋之時, 寫的是隱居之地的山野秋景, 整首詩在蕭瑟閒逸的情調中, 透露出詩人孤獨無依的苦悶和追思故賢的情懷。

在薄暮時分, 詩人徘徊于東皋之上, 不知何所依。 舉目四望, 樹林和山巒一片秋色, 在夕陽的余暉中越發顯得蕭瑟, 整個畫面蕭瑟恬靜。 而牧人和獵馬的到來, 打破了靜謐, 使畫面動起來, 動靜結合, 描寫了一幅略顯蒼涼的田園牧歌式的山村秋晚圖。 詩人不禁想追隨古時隱士, 退居山林。 其實,

詩人並非想真正想隱居, “相顧無相識”, 說自己四顧茫然, 在現實中孤獨無依, 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 徜徉于山水之間, 過閒適的隱居生活, 也反映了作者孤寂的情懷和對現實的不滿。

全詩言辭自然流暢, 風格樸素清新, 擺脫了南朝以來輕靡華豔的詩風, 在當時的詩壇上別具一格。 “樹樹皆秋色, 山山唯落暉”成為後世傳誦的寫景名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