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一台老桑塔納,硬闖俄羅斯“白骨之路”,最後竟然……

自駕越野圈內的朋友都知道, 擁有一輛好車太重要了, 因為它能帶我們不走尋常路, 看不一樣的風景。

那底怎樣才算一輛好車?續航能力強?結實耐操?越野性能強悍?

老炮們常說:沒有慫車, 只有慫人!一輛車是否好, 是要經過路上檢驗的!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牛人故事:開一台老古董桑塔納, 跑堪稱全球十大死亡公路之一, 世界上頂級探險玩家、冒險家夢寐以求的——俄羅斯“白骨之路”!

明白個中因由的朋友都要大呼一句:瘋了!這樣一台老轎車, 真的能成功挑戰傳說中的“白骨之路”嗎?

1.首先得說說, 白骨之路在哪?

從我國最北部的漠河往北看, 一直到最北處的北冰洋, 縱深5000公里左右, 再往東部, 一直到堪察加半島、太平洋, 最東北處的白令海峽, 西部一直到葉卡捷琳堡的烏拉爾山脈, 這一廣大的區域稱之為西伯利亞。

(雙色範圍)面積大約1300萬平方公里, 比我國的960萬平方公里還大了340萬平方公里。 製作/自駕地理

而西伯利亞的東部, 稱之為西伯利亞的遠東地區(上圖深綠色區域)。

在這片廣大的土地上, 人煙稀少, 有大片的無人區原始森林, 眾多的熊和狼等野獸出沒, 屬於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區。 (有個地方叫奧伊米亞康, 人類測過的最低溫度是零下71度, 至今再沒有出現低過此溫度的地區。 )

紅線為科雷馬公路, 正式命名為:M56聯邦公路科雷馬段。 來源/維琪百科

上個世紀30年代, 蘇聯史達林時期, 這裡流放了大批的刑事犯和政治犯, 有記錄是200萬人左右。

這200萬人坐火車一直到符拉迪沃斯托克, 再坐船往北到堪察加半島對面的馬加丹, 上岸後開始修築科雷馬公路, 一直通往亞庫次克。

當年留下的照片

因條件惡劣, 這短短的2032公里, 傳說每前進1米要留下一具屍體, 200萬人幾乎都死在這條路上, 於是後人稱之為:“白骨之路”(亦稱“屍骨之路”)。

2.路途艱險, 開一台老桑塔納?

正是這樣一條白骨之路, 成為全球十大死亡公路之一、世界上頂級的探險玩家、冒險家、好事者夢寐以求的地方。 每年冬季最寒冷的時候, 也有人開車進去, 或在當地租車探險——都是一群瘋子幹的事。 到目前為止, 只有極少數的中國人穿越過。

谷岳曾在去年開摩托車穿越白骨之路,時值夏季,修在凍土層上的公路泥濘不堪。來源/ VICE

大樹,一位曾多次帶隊完成亞歐大陸自駕的洲際旅行家,同樣是個瘋子:兩台備用車,一台尼桑帕拉丁,一台老桑塔納,他最後竟然選擇了桑塔納?

拜託,“玩命”也得挑個好裝備啊,為什麼選轎車而棄越野車?

大樹,本名孫崇樹

大樹卻說:“開車旅行很多年,越來越不迷信車了,亞歐大陸穿越過好多次,各種路況都走過,各種車也都開過——真的是越簡單的車越好。”

不要小看這台桑塔納,它去過很多地方,比如柏林的勃蘭登堡門

也走過西伯利亞森林裡的小道

對於大樹來說,桑塔納是可靠的,幾乎沒有電子部件,全是機械,不怎麼會出問題。

再加上經過他的不斷折騰,該換的換,該保養的保養,這台桑塔納,已經具備穿越“白骨之路”的資格!(當然,他也有預設,如果判斷錯誤、穿越不成功,那就回來繼續折騰一台車再戰!)

出發前專門去了一個坦克訓練基地去測試車輛

不得不說,跟別的瘋子不一樣,在“玩命”這件事上,大樹是謹慎的:自2013年開始就搜索資料、詢問當地人,從策劃到縝密準備了好幾年,才終於在今年的5月份約上友人,兩人兩車從南京出發。(兩車可相互救援)

右:大樹,左:好友K先生,他開的是豐田普拉多

然而再多的準備都是不夠的——出發前夕,西伯利亞遠東地區剛剛化凍,幾條非常大的河流水很大,俄羅斯朋友不建議出發;每年的冬季過後,野獸冬眠結束,經常出沒在公路兩側,伺機襲擊人類...

簽證、車輛手續已辦好,出發已是箭在弦上,經驗豐富的大樹也不免心裡忐忑...未知、可變因素太多,他們能否成功?

3.白骨之路,危機四伏?

大樹的線路,藍線為白骨之路。製作/《自駕地理》

5月18日,兩人開始在西伯利亞北行,還沒抵達白骨之路的起點——亞庫次克,所遇到的困難與穿越難度,就比想像中大的多。

西伯利亞深處是個大無人區,很多路都是穿梭在坑窪、搓衣板路和砂石路上,還要涉水、過險橋、與仍未化凍的冰河相伴前行。

漸進西伯利亞遠東腹地,溫度急劇下降,有零下11度。

恰逢冬季尾端,一路伴有風雪,有的路段看上去就是死亡地帶,毫無生機,上百公里沒有人煙和動物,樹很矮顏色是黑的,真正的黑白世界。

沒錯,這裡真的是西伯利亞,不是開玩笑的!

雅庫茲克著名的凍土博物館

當然,在真正抵達雅庫茲克之前,這些都只是“前菜”,真正的險象叢生、危機四伏,還在後頭...

兩千公里的“白骨之路”,行走其中,每一裡都能看到路邊埋著一座墳墓,有的立著碑,有的僅僅是插個樹枝在上面系著繩子。

這還是能看到的,沒有看到的,死在這條路上的不知道有多少人?

路邊的汽車殘骸,不一會兒就能看到一輛,說這是死亡之路,一點都不過分。

故障車輛,無法弄走,只好橫在路邊,也沒人偷東西...

有好心人會把汽車的方向盤或輪子拆下來,掛在墳墓上面以示紀念

這條路上還有很多失蹤的人無從考知,不為什麼,就是野獸太多,一旦你不小心獨自出行,或在路上受傷,那麼血的味道很快會把狼或熊引來...大樹他們在換備胎的時候,都是要有一個人站崗的。

危言聳聽嗎?

他們曾遠遠地碰到過一隻熊

事實上是:有一段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他們二人只能睡在車裡,早上起來就發現引擎蓋上有爪子印記,一個過路的司機看看後用手勢表示是狼,所以說那天晚上他們上演了一場真實的“與狼共舞”...

上圖是走在白骨之路上,才能看到的特有的東西——臨時互助堡壘。

這個地區冬季非常寒冷,一旦過路的汽車或人出現問題,那就必死無疑了...這個堡壘基本用土堆而成,比較保溫,堅固的門估計是用來抵禦野獸,裡面留有可以燃燒取暖的物料,在地堡頂部還有一個小煙囪,冒出的煙可以通知過路的車輛,給予救助。

除此之外,在這條路上跑的司機,個個都有備而來、身手不凡。

你看上圖這個拉油罐的大貨車司機,非常專業地在路邊補胎,他從車裡拿出的工具,絕對就是一個小輪胎店所具備的。

上圖這台當地的三菱越野車,好傢伙!車頂上綁著3條備胎,再一看,左後輪已經沒氣了,可見“白骨之路”的險惡。

嗯...像大樹兩人這種一個開老古董轎車,一個隻帶一個備胎就敢闖白骨之路的...可以說是無知者無畏,勇氣可嘉了!

被前車超越時,卷起的塵土就像在能見度極差的大霧天氣裡開車。

路遇流沙山,右側是懸崖,懸崖下方是奔騰的河流,滑沙時而風卷而下,只能趁停流間隙快速通過。

不斷地遇到河流、涉水路段,對桑塔納來說,每一次都心驚肉跳。

這是桑塔納遇到最大的水坑,水太深,如果試圖通過,肯定趴在水裡了...

只好繞了一下,找到一個年久失修的破爛木頭橋,車開上去,邊開邊聽著被碾壓的木橋吱喳作響,真不是件好玩的事情...

兩人兩車就是這樣磕磕碰碰,接連爆了幾次胎,把備用胎都用完的情況下,幸運地、艱難地抵達目的地馬加丹,順利穿越白骨之路!

穿越結束的時候,車上很多塑膠件已經顛斷,如大燈的托架,地盤管路的塑膠固定件。

aouzh,著名的加油站,處於無人區內,貼滿了世界各地的探險者,冒險者的穿越圖示

白骨之路的終點:哀慟之面,紀念修建公路的200萬人

後來這台神車因馬加丹出鄂霍次克海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或南韓的船期,要等上足足一周,所以決定原路返回,又戰戰兢兢地走上了白骨之路。

只有慫人,沒有慫車,大樹完美地詮釋了這一句話,但大家千萬不要認為所有開轎車的都可以去。一來是很多越野車也不一定能走完,二來是大樹的這次成功。不乏有幸運的成分:如果當時無法渡過一條剛解凍的冰河,如果那晚的狼真的盯上了他們,如果在備胎用完的情況下再次爆胎,如果...如果...

白骨之路有風險,穿越需謹慎,沒有走高危線路經驗的夥伴們,看完後樂一樂也就算了,千萬不要隨意模仿!

如果你也曾跑過哪些獨特的線路,歡迎留言叨一叨~

微信公眾號:drivegeographic

只有極少數的中國人穿越過。

谷岳曾在去年開摩托車穿越白骨之路,時值夏季,修在凍土層上的公路泥濘不堪。來源/ VICE

大樹,一位曾多次帶隊完成亞歐大陸自駕的洲際旅行家,同樣是個瘋子:兩台備用車,一台尼桑帕拉丁,一台老桑塔納,他最後竟然選擇了桑塔納?

拜託,“玩命”也得挑個好裝備啊,為什麼選轎車而棄越野車?

大樹,本名孫崇樹

大樹卻說:“開車旅行很多年,越來越不迷信車了,亞歐大陸穿越過好多次,各種路況都走過,各種車也都開過——真的是越簡單的車越好。”

不要小看這台桑塔納,它去過很多地方,比如柏林的勃蘭登堡門

也走過西伯利亞森林裡的小道

對於大樹來說,桑塔納是可靠的,幾乎沒有電子部件,全是機械,不怎麼會出問題。

再加上經過他的不斷折騰,該換的換,該保養的保養,這台桑塔納,已經具備穿越“白骨之路”的資格!(當然,他也有預設,如果判斷錯誤、穿越不成功,那就回來繼續折騰一台車再戰!)

出發前專門去了一個坦克訓練基地去測試車輛

不得不說,跟別的瘋子不一樣,在“玩命”這件事上,大樹是謹慎的:自2013年開始就搜索資料、詢問當地人,從策劃到縝密準備了好幾年,才終於在今年的5月份約上友人,兩人兩車從南京出發。(兩車可相互救援)

右:大樹,左:好友K先生,他開的是豐田普拉多

然而再多的準備都是不夠的——出發前夕,西伯利亞遠東地區剛剛化凍,幾條非常大的河流水很大,俄羅斯朋友不建議出發;每年的冬季過後,野獸冬眠結束,經常出沒在公路兩側,伺機襲擊人類...

簽證、車輛手續已辦好,出發已是箭在弦上,經驗豐富的大樹也不免心裡忐忑...未知、可變因素太多,他們能否成功?

3.白骨之路,危機四伏?

大樹的線路,藍線為白骨之路。製作/《自駕地理》

5月18日,兩人開始在西伯利亞北行,還沒抵達白骨之路的起點——亞庫次克,所遇到的困難與穿越難度,就比想像中大的多。

西伯利亞深處是個大無人區,很多路都是穿梭在坑窪、搓衣板路和砂石路上,還要涉水、過險橋、與仍未化凍的冰河相伴前行。

漸進西伯利亞遠東腹地,溫度急劇下降,有零下11度。

恰逢冬季尾端,一路伴有風雪,有的路段看上去就是死亡地帶,毫無生機,上百公里沒有人煙和動物,樹很矮顏色是黑的,真正的黑白世界。

沒錯,這裡真的是西伯利亞,不是開玩笑的!

雅庫茲克著名的凍土博物館

當然,在真正抵達雅庫茲克之前,這些都只是“前菜”,真正的險象叢生、危機四伏,還在後頭...

兩千公里的“白骨之路”,行走其中,每一裡都能看到路邊埋著一座墳墓,有的立著碑,有的僅僅是插個樹枝在上面系著繩子。

這還是能看到的,沒有看到的,死在這條路上的不知道有多少人?

路邊的汽車殘骸,不一會兒就能看到一輛,說這是死亡之路,一點都不過分。

故障車輛,無法弄走,只好橫在路邊,也沒人偷東西...

有好心人會把汽車的方向盤或輪子拆下來,掛在墳墓上面以示紀念

這條路上還有很多失蹤的人無從考知,不為什麼,就是野獸太多,一旦你不小心獨自出行,或在路上受傷,那麼血的味道很快會把狼或熊引來...大樹他們在換備胎的時候,都是要有一個人站崗的。

危言聳聽嗎?

他們曾遠遠地碰到過一隻熊

事實上是:有一段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他們二人只能睡在車裡,早上起來就發現引擎蓋上有爪子印記,一個過路的司機看看後用手勢表示是狼,所以說那天晚上他們上演了一場真實的“與狼共舞”...

上圖是走在白骨之路上,才能看到的特有的東西——臨時互助堡壘。

這個地區冬季非常寒冷,一旦過路的汽車或人出現問題,那就必死無疑了...這個堡壘基本用土堆而成,比較保溫,堅固的門估計是用來抵禦野獸,裡面留有可以燃燒取暖的物料,在地堡頂部還有一個小煙囪,冒出的煙可以通知過路的車輛,給予救助。

除此之外,在這條路上跑的司機,個個都有備而來、身手不凡。

你看上圖這個拉油罐的大貨車司機,非常專業地在路邊補胎,他從車裡拿出的工具,絕對就是一個小輪胎店所具備的。

上圖這台當地的三菱越野車,好傢伙!車頂上綁著3條備胎,再一看,左後輪已經沒氣了,可見“白骨之路”的險惡。

嗯...像大樹兩人這種一個開老古董轎車,一個隻帶一個備胎就敢闖白骨之路的...可以說是無知者無畏,勇氣可嘉了!

被前車超越時,卷起的塵土就像在能見度極差的大霧天氣裡開車。

路遇流沙山,右側是懸崖,懸崖下方是奔騰的河流,滑沙時而風卷而下,只能趁停流間隙快速通過。

不斷地遇到河流、涉水路段,對桑塔納來說,每一次都心驚肉跳。

這是桑塔納遇到最大的水坑,水太深,如果試圖通過,肯定趴在水裡了...

只好繞了一下,找到一個年久失修的破爛木頭橋,車開上去,邊開邊聽著被碾壓的木橋吱喳作響,真不是件好玩的事情...

兩人兩車就是這樣磕磕碰碰,接連爆了幾次胎,把備用胎都用完的情況下,幸運地、艱難地抵達目的地馬加丹,順利穿越白骨之路!

穿越結束的時候,車上很多塑膠件已經顛斷,如大燈的托架,地盤管路的塑膠固定件。

aouzh,著名的加油站,處於無人區內,貼滿了世界各地的探險者,冒險者的穿越圖示

白骨之路的終點:哀慟之面,紀念修建公路的200萬人

後來這台神車因馬加丹出鄂霍次克海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或南韓的船期,要等上足足一周,所以決定原路返回,又戰戰兢兢地走上了白骨之路。

只有慫人,沒有慫車,大樹完美地詮釋了這一句話,但大家千萬不要認為所有開轎車的都可以去。一來是很多越野車也不一定能走完,二來是大樹的這次成功。不乏有幸運的成分:如果當時無法渡過一條剛解凍的冰河,如果那晚的狼真的盯上了他們,如果在備胎用完的情況下再次爆胎,如果...如果...

白骨之路有風險,穿越需謹慎,沒有走高危線路經驗的夥伴們,看完後樂一樂也就算了,千萬不要隨意模仿!

如果你也曾跑過哪些獨特的線路,歡迎留言叨一叨~

微信公眾號:drivegeographic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