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劉備當年益州一戰,因小失大,最終未能一統天下!

三國時期的益州之戰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 此戰是劉備與劉璋之間展開的爭鬥。 自赤壁之戰後, 劉備領有荊州, 為實現《隆中對》跨有荊、益的計畫,

已有意圖進攻益州。 此時劉璋受制於據守漢中的張魯, 又有強大的曹操意圖攻取漢中, 對蜀地構成威脅, 張松於是勸劉璋歡迎劉備入蜀, 以增強實力自保。

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 劉備與劉璋決裂, 並發動戰爭。 劉備大軍兵臨城下圍困益州, 劉璋當時手下只有3萬軍士, 而且老弱病殘居多, 益州其他城池早已被攻陷, 在劉璋孤立無援的情況下, 城中文武百官與廣大民眾, 仍就願意跟隨劉璋為其效力。

益州被被圍困長達3年之久, 但當時城中仍有4萬精兵, 糧草儲備不計其數。 雖說如此, 但這僵持三年的爭奪之戰, 早已把益州百姓變得“饑膏草野”。 這一切都是劉備的遺留問題, 或許他是一位有野心的主公, 但在此役當中並沒有體現出他是一位愛民如子的好長官。 首先劉璋輸的很冤枉, 雖然最後也承認是自己引狼入室, 但是劉備進攻劉璋的理由, 確實過於牽強。 當時劉璋先是提供了大量的軍械糧草, 然後再涪城款待劉備達三月之久, 劉備在當地仗還沒打,

就開始拉攏人心, 給人展示自己仁義的面貌。

劉璋畢竟在益州經營多年, 劉備打了很久沒有打下來, 荊州士兵反而損失嚴重。 劉備當時為了能夠調動官兵的積極性, 允諾城破之日, 官兵可以大肆劫掠, 甚至要將成都附近田宅全部賜給功臣, 此種策略從一入城就失了民心。

特別是劉備對法正的縱容, 此人確的確點本事, 但心胸狹窄, 睚眥必報。 他登上高位以後, 明目張膽的打壓與自己有過節的人, 劉備不但沒有管束反而更加放縱, 諸葛亮也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以上種種寒了益州百姓的心。

劉備平定益州之後, 加封自己為漢中王, 然後分封自己手下之人, 而益州本地的士子都被排擠在外。 曹丕稱帝以後, 劉備改元稱帝, 打著為二弟關羽報仇的名義, 沒有北伐, 反而選擇東征。 縱然二人兄弟情深, 但也難免給人以私廢公的形象。 或許劉備未能一統天下, 就是在此埋下了禍根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