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年少不懂李鴻章,如今才懂真中堂

“丈夫只手把吳鉤, 意氣高於百尺樓。 一萬年來誰著史, 三千裡外覓封侯”。 初次讀這首詩的時候, 便覺得熱血沸騰,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李鴻章作的《入都》。 李鴻章之名, 可謂如雷貫耳, 一提起清朝歷史, 尤其是晚清, 就不了不說李鴻章。 當時外國人都只知李鴻章而不知有中國, 可以看出李鴻章那是已經是世界名人。

李鴻章是“中興四大名臣”之一, 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稱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 而李鴻章卻不被世人理解, 晚清時期, 經常被列強強制簽訂不平等條約, 而這些條約的簽訂者都是李鴻章, 所以李鴻章就成為了大清的背鍋俠。 大家都知道, 《馬關條約》、《辛丑合約》等喪權辱國的條約都是李鴻章簽的, 這些賣國的條約上寫的都是李鴻章的名字!

李鴻章興辦洋務三十年, 大清在甲午戰爭前積攢了不錯的家底。 北洋艦隊當時號稱遠東第一艦隊, 定遠, 鎮遠兩艦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戰艦, 噸位大, 火力強, 日本海軍對這兩艘艦又羡慕又恐懼。 但不得不說, 北洋艦隊發展得早, 在後期已經被日本海軍逐漸趕上了。 當時的軍事思想已經發生了變革, 不再強調巨艦大炮,

而是更加看重艦船的航速和火炮的射速。 這兩個指標意味著你可以追著別人打, 別人卻打不著你, 對打時你可以發射更多的炮彈。 所以當時日本海軍立足於擊敗北洋水師, 下定決心從英國訂購了代表最新作戰思想的吉野號。 諷刺的是, 這艘吉野號本來是清政府向英國訂購的, 最後卻因為無法付清貨款, 而被日本海軍捷足先登, 買了回去。

在中日甲午海戰中, 北洋艦隊損失“致遠”、“經遠”、“超勇”、“揚威”四艦, 遭受重創, 再也無力抗擊日本海軍, 直至被日本海軍徹底擊敗。 李鴻章的數十年心血付之東流, 李鴻章熱衷的洋務運動破產。 1895年3月20日午後2時半, 73歲的李鴻章在隨行官員的攙扶下, 拄著拐杖登上馬關議和之地春帆樓。

在日本李鴻章遭到日本人的槍擊, 他左頰中彈, 血染官服, 倒在血泊之中。 隨從慌了神, 哭成一片。 可他醒來第一句話卻是:“慌什麼, 都不要哭, 我死不了! 此血可以報國矣!”他不准醫生給他動手術, 只讓醫生將傷口簡單縫合起來。 三天后, 李鴻章頭裹白紗布, 又坐在談判桌前。 世界輿論譁然, 開始譴責日本。 輿論壓力下, 伊藤博文主動提出減少賠款一億兩白銀。 談判最後一天, 李鴻章已是疲憊不堪, 在談判桌上, 我們看不到那個一人在上, 萬人在下的晚清權臣李鴻章, 而是一個在菜市場買菜, 討價還價的孤獨老人。 他與伊藤博文討價還價:“再減少5000萬,行不行?”被伊藤博文言辭拒絕。李鴻章又還價:“5000萬兩不行,再減少2000萬總行吧?”最後,無奈的李鴻章甚至說:“無論如何再減少點兒,就作為老夫回國的旅費吧!”等到的還是拒絕。李鴻章放下了全部的尊嚴,只是為中國省一點銀子。大家只看到李鴻章的“賣國”,卻不曾看到中堂大人的艱難!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訂,73歲的李鴻章帶著一身疲憊和那顆恥辱的砂彈啟程回國,船離開日本土地那一刻。李鴻章對身邊人說 :“老夫此生不再踏上日本國土!”

八國聯軍侵華後,慈禧太后帶著光緒皇帝跑到了西安,把這爛攤子又拋給了李鴻章,讓他全權負責,這無疑又是讓李鴻章去賣國,可知道《辛丑合約》是李鴻章拼這命去簽的,那時他已經病了,他用盡最後的力氣去爭取少賠一些款,少割幾塊地,一個戰敗國和十幾個西方列強去討價還價,哈哈,多麼可笑啊,最後李鴻章最後一次在賣國條約上寫上自己的名字,沒過多久他就去世了。老人家是飲恨而亡啊,他滿腔怒火卻無可奈何,罷了,是非功過留與後人評說,他累了。

他與伊藤博文討價還價:“再減少5000萬,行不行?”被伊藤博文言辭拒絕。李鴻章又還價:“5000萬兩不行,再減少2000萬總行吧?”最後,無奈的李鴻章甚至說:“無論如何再減少點兒,就作為老夫回國的旅費吧!”等到的還是拒絕。李鴻章放下了全部的尊嚴,只是為中國省一點銀子。大家只看到李鴻章的“賣國”,卻不曾看到中堂大人的艱難!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訂,73歲的李鴻章帶著一身疲憊和那顆恥辱的砂彈啟程回國,船離開日本土地那一刻。李鴻章對身邊人說 :“老夫此生不再踏上日本國土!”

八國聯軍侵華後,慈禧太后帶著光緒皇帝跑到了西安,把這爛攤子又拋給了李鴻章,讓他全權負責,這無疑又是讓李鴻章去賣國,可知道《辛丑合約》是李鴻章拼這命去簽的,那時他已經病了,他用盡最後的力氣去爭取少賠一些款,少割幾塊地,一個戰敗國和十幾個西方列強去討價還價,哈哈,多麼可笑啊,最後李鴻章最後一次在賣國條約上寫上自己的名字,沒過多久他就去世了。老人家是飲恨而亡啊,他滿腔怒火卻無可奈何,罷了,是非功過留與後人評說,他累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