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日本為什麼發動太平洋戰爭

太平洋戰爭是一場能源戰, 沒有石油, 日軍的戰鬥裝備就無法行駛, 艦艇拋錨, 等於無法繼續侵略, 為了確保正常侵略, 掠奪石油,

日軍決定冒險一擲採取的極端措施。

時間背景:

1939年, 日本擬定了兩個作戰取向, 分別為“南下”“北上”兩個作戰計畫。 日本起初看重蘇聯豐富的戰爭資源, 擬定了入侵蘇聯, 佔領西伯利亞。

1939年5月至9月, 日本按計劃, 向位於中蒙邊境海拉爾以南200公里的諾門罕地區的蘇蒙聯軍發動了大規模試探性戰略進攻。

雙方動用了數十萬精銳部隊和先進軍事裝備, 在雜草叢生、沙丘連綿起伏的荒原上進行了一場長達4個多月激烈的交鋒。 日本由於軍事思想和戰術技術落後, 遭到了自日俄戰爭以來首次最慘重的失敗。

“北上”吃了敗仗後, 進攻蘇聯佔領西伯利亞的夢想化為泡影, 就掉頭策劃“南下”, 奪取更大的戰爭資源(石油)等, 以便日後吞併世界儲備後繼資源。

南洋, 當時有英國, 荷蘭, 美國的殖民地, 這就給日本南下的計畫增加了困難。 同時由於日美兩國奉行完全對立的東亞政策, 日美在東亞必然發生利益碰撞。

1940年春夏南進論在日本有過兩次高漲。 從1940年春夏南進論的初次高漲到1941年底日本偷襲珍珠港、導致太平洋戰爭的爆發, 其間一年有半。 日本遲遲不敢對美開戰, 多次取消或推遲南進的預定時間主要原因是中國人民的抗日鬥爭打亂了日軍的侵略部署, 迫使日本法西斯不得不多次推遲南進時間。 加上石油短缺, 不惜冒險一擲,
炸掉美國珍珠港。

1940年希特勒策劃了對英國的“海獅行動”, 要求日軍和德國同時對英作戰, 日軍驅除了所有在華的英國僑民, 奪取了英國在華利益。 日軍的做法直接影響了英美兩國的利益。

日本從1941年中就開始向東南亞的擴張, 引起了這個地區主要強國的不滿,

為了給日軍一點警戒, 美國凍結了對日的貿易, 其中重要的是高辛烷石油。 沒有石油, 日軍的戰鬥裝備就無法行駛, 艦艇拋錨, 等於無法繼續侵略, 為了確保正常侵略, 掠奪石油, 日軍決定冒險一擲。

1941年12月7日, 日軍成功實施了珍珠港突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