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繡口一吐,撒了半個盛唐的狗糧,不是李白,他是白居易

高手自在民間的“高手們”總結唐詩是這麼說的:“田園有宅男, 邊塞多憤青。 詠古傷不起, 送別滿基情。 ”今天我就想嘮嘮唐詩裡基情那點事。

說起基情界的集大成者, 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已經很牛逼了。 但是, 繡口一吐, 就撒了半個盛唐的狗糧的主角不叫李白, 他的名字是白居易。

白居易基友數量不少, 最出名的還是元稹。 對, 就是那個薄情浪子, 對才女薛濤始亂終棄的元稹;也是那個才華橫溢, 寫下千古絕唱“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元稹。

二人仕途之路相似:差不多的年紀, 差不多的錢, 差不多的公務員, 活在差不多的邊緣, 最後還差不多都被貶。

也許剛好是年紀, 經歷以及背景相似, 加上又都是文藝青年, 都愛泡妞, 命運讓兩人熟識, 時間卻讓兩人如膠似漆。 然而, 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 我們的主角白居易被調職了。

元稹就寫下了著名的《酬樂天》:

放鶴在深水, 置魚在高枝。 升沉或異勢, 同謂非所宜。

君為邑中吏, 皎皎鸞鳳姿。 顧我何為者, 翻侍白玉墀。

昔作芸香侶, 三載不暫離。 逮茲忽相失, 旦夕夢魂思。

崔嵬驪山頂, 宮樹遙參差。 只得兩相望, 不得長相隨。

多君歲寒意, 裁作秋興詩。

上言風塵苦, 下言時節移。

官家事拘束, 安得攜手期。 願為雲與雨, 會合天之垂。

前幾句慨歎了一下生不逢時云云, 重點部分已用粗體標識出。 看看老白這才走了幾天, 元稹就旦夕夢魂思了。 再看看最後一句:願為雲與雨, 會合天之垂。 即便是放到今天, 這又雲又雨的話還是會叫人面紅耳赤的吧……

再看看白居易的回信《與元九別後忽夢見之及寤而書適至兼寄桐花詩必然感懷因以此寄》, 全詩太長這裡只截取關鍵一句:“昨夜雲四散, 千里同月色。 曉來夢見君, 應是君相憶。 夢中握君手, 問君意何如。 ”

翻譯一下就是:回頭再看, 微微燈光, 無止境, 寂寥不安……心跟你道晚安。

一首不過癮又寫了一首《待漏入閣書事奉贈元九學士閣老》, 最後一句道破天機:“仙歸洞裡,

酒病滯人間。 ......好去鵷鸞侶, 沖天便不還”。

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讓我們做一對比翼雙飛鳥, 我好帶你到處去飛翔, 走遍世界各地去觀賞。 沒有煩惱沒有那悲傷, 自由自在身心多開朗。

我相信不少戀愛中的人, 對“心有靈犀”這個詞有著切身的體會。 這句話放在元白二人之間也不為過。

元和四年, 元稹去一個東川的地方實習, 途經梁州, 寫了一首《梁州夢》:

夢君同繞曲江頭,

也向慈恩院院遊。

亭吏呼人排去馬,

忽驚身在古梁州。

這裡的“君”指代的是白居易。 大意是說我夢見和你老白在曲江這個地方遊山玩水, 還一起進了濟慈院。 下人張羅著去安排馬匹, 我夢醒了, 失落的發現自己原來隻身一人在梁州。

誰成想當時還身在長安的白居易在同一天寫下了《同李十一醉憶元九》:

花時同醉破春愁,

醉折花枝作酒籌。

忽憶故人天際去,

計程今日到梁州。

元九是元稹的號, 大意是說酒酣耳熱之際, 想起元稹並沒有共飲, 頓覺失落。 估算一下, 元稹也應該到達梁州了吧。

那會兒沒有智慧手機, 沒有微信朋友圈, 能夠如此巧合, 同時想起對方, 不是真愛, 也沒sei了。

大和五年(831年)七月二十二日元稹暴病,一日後去世,時年五十三。消息傳到白居易處,他傷痛欲絕,大筆一揮成就了《哭微之》:

今在豈有相逢日,

未死應無暫忘時。

從此三篇收淚後,

終身無複更吟詩。

意思是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

可是區區一首詩怎麼能承載自己的悲慟之情呢。於是又有《祭微之文》:

既有今別,寧無後期?

公雖不歸,我應繼往。

安有形去而影在,皮亡而毛存者乎?

這哪裡是悼念老友的詩詞,更像是一個未亡人的喃喃自語:“公雖不歸,我應繼往。”你走了,我應該隨你而去。沒有我你怎麼辦,你的心事還有誰明白。為什麼放手,為什麼離開,不是說好嗎?要一輩子相愛。

毫無懸念,元稹的墓誌銘也是白居易寫的。但你不知道的是:元稹他媽的墓誌也是白居易寫的。

此後,在沒有元稹的15年漫長歲月裡,長情如白居易,沒有停止過對他的思念。

夜來攜手夢同遊,晨起盈巾淚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陽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阿衛韓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夢微之》

早聞元九詠君詩,恨與盧君相識遲。

今日逢君開舊卷,卷中多道贈微之。

相看掩淚情難說,別有傷心事豈知。

聞道咸陽墳上樹,已抽三丈白楊枝!

——《覽盧子蒙侍禦舊詩,多與微之唱和,感今傷昔》

相比之下,白居易和劉禹錫,劉禹銅堂兄弟二人的交往則顯得小清新的多。

劉禹錫就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的劉禹錫,排行二十八,所以又叫二十八使君。

他才高八斗,卻壯志未酬,仕途不順,一貶再貶,長達23年之久。白居易與之惺惺相惜,曾寫下《醉贈二十八使君》為其抱不平: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劉禹錫也有回贈詩曰《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生不逢時,但是能聽到你的這番話,我也釋然了。滿飲此杯酒,一杯敬朝陽,一杯敬月光。

至於劉禹錫的堂兄劉禹銅,在歷史上沒有留下過多的描述。據說是商人一枚,但和白居易私交甚厚,二人感情好到還睡過一張被子。

白居易有詩《劉十九同宿》為證:

紅旗破賊非吾事,

黃紙除書無我名。

唯共嵩陽劉處士,

圍棋賭酒到天明。

劉禹銅排行第十九,所以也稱劉十九。這裡可以看得出來,即便是一起睡,這中間的感情比起元稹,還是純情得多。二人漫漫長夜用是什麼打發時間呢:下圍棋,喝酒。

還有一首詩更為廣為流傳,基本上成了冬天喝酒,約酒的代名詞,《問劉十九》:

綠蟻新焙酒,

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

能飲一杯無?

下雪了,我又寂寞空虛冷了。劉禹銅,你要不要陪我走一個?

晚年的白居易篤信佛教,熱心從事公益事業。為的只是能修得好福報,下輩子再與元稹相識,相惜。有《修香山寺記》為證:“嗚呼!乘此功德,安知他劫不與微之結後緣於茲土乎?因此行願,安知他生不與微之複同游於茲寺乎?”

白居易的流傳下來的詩作有500餘篇,其中光是與元稹你來我往的詩篇就近200篇。更因共同宣導“新樂府運動”,被世人並稱為“元白”。

西元846年,武宗會昌六年,白居易卒,享年75歲。那些留下來詩篇,不管是道不清的曖昧情愫,還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清冽,至此以後,都成為絕響。

有一天晚上夢一場,你白髮蒼蒼說帶我流浪,我還是沒猶豫就隨你去天堂。

文/Sherry

大和五年(831年)七月二十二日元稹暴病,一日後去世,時年五十三。消息傳到白居易處,他傷痛欲絕,大筆一揮成就了《哭微之》:

今在豈有相逢日,

未死應無暫忘時。

從此三篇收淚後,

終身無複更吟詩。

意思是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

可是區區一首詩怎麼能承載自己的悲慟之情呢。於是又有《祭微之文》:

既有今別,寧無後期?

公雖不歸,我應繼往。

安有形去而影在,皮亡而毛存者乎?

這哪裡是悼念老友的詩詞,更像是一個未亡人的喃喃自語:“公雖不歸,我應繼往。”你走了,我應該隨你而去。沒有我你怎麼辦,你的心事還有誰明白。為什麼放手,為什麼離開,不是說好嗎?要一輩子相愛。

毫無懸念,元稹的墓誌銘也是白居易寫的。但你不知道的是:元稹他媽的墓誌也是白居易寫的。

此後,在沒有元稹的15年漫長歲月裡,長情如白居易,沒有停止過對他的思念。

夜來攜手夢同遊,晨起盈巾淚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陽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阿衛韓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夢微之》

早聞元九詠君詩,恨與盧君相識遲。

今日逢君開舊卷,卷中多道贈微之。

相看掩淚情難說,別有傷心事豈知。

聞道咸陽墳上樹,已抽三丈白楊枝!

——《覽盧子蒙侍禦舊詩,多與微之唱和,感今傷昔》

相比之下,白居易和劉禹錫,劉禹銅堂兄弟二人的交往則顯得小清新的多。

劉禹錫就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的劉禹錫,排行二十八,所以又叫二十八使君。

他才高八斗,卻壯志未酬,仕途不順,一貶再貶,長達23年之久。白居易與之惺惺相惜,曾寫下《醉贈二十八使君》為其抱不平: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劉禹錫也有回贈詩曰《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生不逢時,但是能聽到你的這番話,我也釋然了。滿飲此杯酒,一杯敬朝陽,一杯敬月光。

至於劉禹錫的堂兄劉禹銅,在歷史上沒有留下過多的描述。據說是商人一枚,但和白居易私交甚厚,二人感情好到還睡過一張被子。

白居易有詩《劉十九同宿》為證:

紅旗破賊非吾事,

黃紙除書無我名。

唯共嵩陽劉處士,

圍棋賭酒到天明。

劉禹銅排行第十九,所以也稱劉十九。這裡可以看得出來,即便是一起睡,這中間的感情比起元稹,還是純情得多。二人漫漫長夜用是什麼打發時間呢:下圍棋,喝酒。

還有一首詩更為廣為流傳,基本上成了冬天喝酒,約酒的代名詞,《問劉十九》:

綠蟻新焙酒,

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

能飲一杯無?

下雪了,我又寂寞空虛冷了。劉禹銅,你要不要陪我走一個?

晚年的白居易篤信佛教,熱心從事公益事業。為的只是能修得好福報,下輩子再與元稹相識,相惜。有《修香山寺記》為證:“嗚呼!乘此功德,安知他劫不與微之結後緣於茲土乎?因此行願,安知他生不與微之複同游於茲寺乎?”

白居易的流傳下來的詩作有500餘篇,其中光是與元稹你來我往的詩篇就近200篇。更因共同宣導“新樂府運動”,被世人並稱為“元白”。

西元846年,武宗會昌六年,白居易卒,享年75歲。那些留下來詩篇,不管是道不清的曖昧情愫,還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清冽,至此以後,都成為絕響。

有一天晚上夢一場,你白髮蒼蒼說帶我流浪,我還是沒猶豫就隨你去天堂。

文/Sherry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