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曾國藩挽救了垂死的大清王朝 死後為何沒能進入孔廟

“進入孔廟”, 是什麼意思呢?在古代, 儒家子弟們的最高追求, 並非榮華富貴, 封妻蔭子, 而是死後讓自己的牌位擺到孔廟大成殿東廡和西廡, 陪孔子、孟子等至聖先師們吃一口冷豬肉。 這就是所謂的“從祀文廟”。

曾國藩在政治上是力挽狂瀾的中興之臣, 在文化上則是如假包換的儒學大師。 他的一生, 自然也免不了追求“從祀文廟”的資格。

然而, 越是追求什麼, 越是難以得到什麼。 曾國藩生前出將入相, 在學問上、政治上、軍事上做到很高的成就;死後享盡殊榮, 被追贈太傅, 諡號“文正”, 祀京師昭忠、賢良祠。 但是, 仍然沒有得到“從祀文廟”的資格。

有清一代, 只有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湯斌、陸隴其、張伯行6位儒學大師, 進入孔廟。 孔廟裡面, 沒有曾國藩的名字。

很多人為曾國藩打抱不平。 因為進入孔廟東廡、並稱“孔孟朱王”的王陽明, 也未能完成“出將入相”的成就。 曾國藩不但挽救了垂死的大清王朝, 他在學問上的成就, 也完全不會低於王陽明等人。

其實, 曾國藩還真有一次進入孔廟的機會。

那是在1907年, 剛剛成立的中央教育行政機構—學部, 將清朝初期的三大儒, 即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從祀文廟。 有人提出, 可否將曾國藩一併入祀?

當時, 以軍機大臣身份主管學部的張之洞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曾國藩亦將入文廟乎?吾以為將從祀武廟。 ”

拋開這句話的戲謔成分, 那麼在張之洞眼裡, 曾國藩不過是一介武夫。

張之洞為何有此一說呢?他自己作了解釋, 與“天津教案”有關。

1868年, 57歲的曾國藩從兩江總督升任直隸總督, 走上人生巔峰。 然而, 就在他擔任直隸總督期間, 轄區發生了著名的“天津教案”事件。

曾國藩在處理這件事件時, 一味軟弱退讓。 法國人怎麼說, 他就怎麼辦。 不管法國人提出什麼要求, 他都滿口答應。 按照法國人的要求, 曾國藩下令處死了8名中國為首民眾, 充軍流放25人, 並將天津知府張光藻、知縣劉傑革職充軍到黑龍江一帶, 賠償外國人的損失46萬兩銀。

消息傳出, 輿論大嘩。 曾國藩由此背上“賣國賊”駡名。 慈禧太后也很不滿意。 她下令將曾國藩調回去重新擔任兩江總督, 改由曾國藩的學生、李鴻章擔任直隸總督。

在張之洞看來,曾國藩雖然飽讀詩書,卻對國際形勢毫無見識。因為在“天津教案”發生之際,法國正在與普魯士的作戰中連吃敗仗,連都城巴黎都被普魯士軍隊包圍了。曾國藩沒有看到這一點,依然屈服於法國人,不惜殺戮中國百姓以諂媚洋人,不過是一個一介沒見識的武夫。

張之洞一錘定音,最終曾國藩沒有進入孔廟。當然,也沒有進入武廟。

【參考文獻:《清史稿》《曾國藩傳》】

-------------------------

給你好看的歷史:勇哥讀史

微信公眾訂閱號:yonggedushi(長按複製添加)

改由曾國藩的學生、李鴻章擔任直隸總督。

在張之洞看來,曾國藩雖然飽讀詩書,卻對國際形勢毫無見識。因為在“天津教案”發生之際,法國正在與普魯士的作戰中連吃敗仗,連都城巴黎都被普魯士軍隊包圍了。曾國藩沒有看到這一點,依然屈服於法國人,不惜殺戮中國百姓以諂媚洋人,不過是一個一介沒見識的武夫。

張之洞一錘定音,最終曾國藩沒有進入孔廟。當然,也沒有進入武廟。

【參考文獻:《清史稿》《曾國藩傳》】

-------------------------

給你好看的歷史:勇哥讀史

微信公眾訂閱號:yonggedushi(長按複製添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