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創業者如何建立自己的隊伍,不妨學學既有心機又有胸懷的朱元璋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立志創業, 但你知道一個好的創業者身上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嗎?關於這一點, 不妨向另一位偉大的創業者學習一下, 他就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

很多人都知道朱元璋有“乞丐皇帝”之稱, 這個外號也間接說明了朱元璋的出身之底, 那麼他是如何從一個底層小民成功逆襲, 最後成了一代偉大君主的呢?他身上的哪些素質, 註定了朱元璋創業一定會成功?

朱元璋

在苦難中不曾被磨掉血性

人生無疑是艱苦的, 創業的人生尤其如是, 期間的艱難險阻唯有創業者能夠體味。 很多野心勃勃的創業者, 就是在這樣的苦難中逐漸地被磨平了, 再沒有了曾經的激情與活力。

但朱元璋不是這樣的, 他是從苦難中走過來的, 從小就跟著赤貧的父母四處奔波, 在貧窮與饑餓中度過了自己的童年。 更不幸的是, 十五歲那年因為天災與瘟疫,

父母和大哥相繼餓死, 突如其來的家破人亡對一個十五歲的少年是何其大的打擊!

但在這樣的磨難中, 朱元璋沒有因此一蹶不振, 而是在叢林荊棘中尋找著生的希望。 一直到他參加了紅巾軍, 他卓越的軍事天賦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並成功助力他脫穎而出, 一手建立了大明王朝。

年輕時的朱元璋

重情義俘獲團隊成員的忠心

元朝末年的農民起義風起雲湧, 在朱元璋周圍有著多支農民起義軍勢力, 農民起義軍領袖也是英雄輩出, 朱元璋能在這些人中成功籠絡起一支死忠於他的隊伍, 除了他慧眼識人之外, 很大程度上還要歸結於他特別重情義。

關於朱元璋重情義還有個小故事, 一次朱元璋外出時看到一個小孩兒在哭, 仔細一問才知道孩子的父母都在朱元璋的軍營工作, 礙于嚴明的軍紀兩人不敢相認, 只好以兄妹相稱呼。 朱元璋因此意識到了軍紀存在的問題, 於是召集眾將領, 下令歸還軍中的有夫之婦, 讓許多被拆散的夫妻團員, 此舉受到了軍中將士和百姓的一致好評,

因而被廣泛傳頌。

元末明初割據勢力形勢圖

目光遠大而不安於現狀

元末時的農民起義勢力雖多, 然而大多數都是烏合之眾, 他們揭竿而起無非是為了爭奪糧食、錢財和地盤, 而無更加長遠的打算。 但朱元璋卻不是這樣,

最初他一直跟隨他的老丈人郭子興闖蕩, 但他也看到了郭子興等人的鼠目寸光, 須知在那個亂世安於現狀的人最後往往只能被人吞併。

於是朱元璋逐漸在軍中培養起了自己的勢力, 再加上他不僅軍事才能卓越, 又極其重情義, 得來的錢財也全部分給手下的人, 因此大家都很忠誠於他。 郭子興死後, 朱元璋趁勢而起掌握軍權, 為自己拉起了一竿大旗, 朝著“改朝換代”的宏偉理想走去。

明朝首都應天府城防圖

掌握正確的策略蓄勢待發

在當時反元的眾多農民起義軍中,朱元璋的勢力並不是最大的,因此他不僅要面對元朝軍隊的圍剿,還要提防被周圍其他起義軍勢力吞併。

因此他提出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戰鬥策略。當時一些較大農民起義軍領袖紛紛自封為王,結果槍打出頭鳥,迅速招來元朝政府軍的圍剿。但朱元璋壓住了自己的性子,沒有急於稱王,就在政府軍與其他稱王的起義軍勢力糾纏之時,一旁的朱元璋卻悄悄鞏固城牆,積蓄軍糧,以備後用。

朱元璋

通過“高築牆,廣積糧”,朱元璋積蓄了足夠龐大的勢力之後,才向周圍其他起義軍勢力發起總攻,一統江南地區並建立了大明。之後他又揮師北伐,將蒙古人趕回了草原,標誌著朱元璋這個創業的全面成功。

(責任編輯:楊波)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

本文系BeijingCom原創稿件

如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明朝首都應天府城防圖

掌握正確的策略蓄勢待發

在當時反元的眾多農民起義軍中,朱元璋的勢力並不是最大的,因此他不僅要面對元朝軍隊的圍剿,還要提防被周圍其他起義軍勢力吞併。

因此他提出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戰鬥策略。當時一些較大農民起義軍領袖紛紛自封為王,結果槍打出頭鳥,迅速招來元朝政府軍的圍剿。但朱元璋壓住了自己的性子,沒有急於稱王,就在政府軍與其他稱王的起義軍勢力糾纏之時,一旁的朱元璋卻悄悄鞏固城牆,積蓄軍糧,以備後用。

朱元璋

通過“高築牆,廣積糧”,朱元璋積蓄了足夠龐大的勢力之後,才向周圍其他起義軍勢力發起總攻,一統江南地區並建立了大明。之後他又揮師北伐,將蒙古人趕回了草原,標誌著朱元璋這個創業的全面成功。

(責任編輯:楊波)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

本文系BeijingCom原創稿件

如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