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繩結記事,黃帝與炎帝談判失敗,倉頡發奮造字

部落聯盟成立之後, 文化部部長倉頡, 開始了轟轟烈烈的造字運動。

倉頡造字的故事, 據說是這樣的。

當年黃帝與炎帝在邊境舉行高規格雙邊領導人會晤,

主要商談有關如何解決有關邊界爭端問題的問題。

倉頡身為史官, 就坐在黃帝身邊, 充當翻譯。

談判之前, 黃帝專門參看了倉頡有關邊境爭端歷史的記錄, 詳細詢問了其中的相關細節, 然後, 自信滿滿地走到了談判桌上, 結果談判失利了。

當時的史書記錄方式, 是繩結記錄。

比方說, 邊界線本來靠南一點, 要打小結。 結果, 倉頡喝涼水的時候嗆住鼻孔了, 一不小心打了個大結。

還有, 這一段邊界線本來靠北一點, 要打大結。 結果, 倉頡喝礦泉水的時候又塞住牙縫了, 一不小心給打了個小結。

結果, 炎帝占了個大便宜, 差點兒沒笑死。

黃帝知道之後, 憋屈得不行。

真不是人家炎帝忽悠您, 而是黃帝您自己賣了自己, 還幫人數貝殼呢。

這次談判過後呢, 黃帝才發現自己因為繩結史書的記錄錯誤, 把自己給賣了, 但是也沒有跡象表明他要追究相關責任人。

但是, 倉頡自己就掛不住了, 怎麼說自己也是繩結史書的掌管者, 結果這個事辦得, 用虛假的歷史事實誤導了黃帝,

導致這一次談判喪權辱國。

於是, 倉頡就主動跟黃帝請辭了, 黃帝也沒有挽留的意思。

辭職後, 倉頡就開始雲遊天下, 不是為了尋求刺激好玩, 而是為了找到一種更好的記錄歷史的方法。

三年以後, 倉頡回到了他的老家白水楊武村, 整日面壁思過,

觀看日月星辰的運動軌跡, 察看飛鳥走獸的爪子印跡, 同時整理雲遊期間搜集的各種素材。

結果, 倉頡創造出了代表世間萬物的各種符號, 並且給這些符號起了個名字, 叫做字。

而倉姓呢, 也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意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