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民間傳說中柴頭嶺的閣老墓,葬的是全州宰相蔣冕嗎?

蔣冕不僅是桂北全州縣出過的唯一宰相, 也是廣西出過的唯一有實權的正職宰相。 關於他的墓的傳說就有很多。 相傳他出葬那天, 同時出殯有48副棺材, 但也有72、36副棺材之說, 真相可能沒人得知, 也許僅僅是個傳說。

在筆者十餘年前走訪全州縣全州鎮七一村委那兩個傳說中的蔣閣老墓時, 就聽七一村的村民說, 全州鎮集才村委柴頭嶺山上有個蔣閣老墓。 許多人都知道, 蔣閣老墓就是指全州籍宰相蔣冕的墓。 聽七一村民那麼一說, 我就想找到柴頭嶺的蔣閣老墓看一看。 但不知具體位置, 也就一直拖了下來。

今年大約四五月間, 筆者陪同全州縣史志辦的三位領導走該全州鎮水南村委上尹家塘自然村的蔣閣老墓時, 見昔日氣勢非凡的蔣閣老墓幾乎消失得不見蹤跡, 不由深深地感到遺憾。 我驚歎, 民間對這價值無法估量的文物, 真是破壞力驚人!我們只能從當地百姓的講述中想像到它的雄偉與壯觀了!水南村的村民再次提到柴頭嶺的蔣閣老墓。 這更讓我湧起去尋找柴頭嶺閣老墓的欲望!

我到柴頭嶺集才村委油麻坪自然村時, 想找一位元曾經的認識的同事為我當嚮導, 但沒有找到。 這時就蔣閣老墓的問題, 我問及村裡有個叫蔣新友的村民時, 他說, 有啊, 我們這裡有個閣老墓!站在柴頭嶺閣老墓地往縣城方向望,

前方中間地勢矮, 左有一個山, 右前方也有一個山。 有些人說, 這便是所謂的左青龍, 右白虎。

如圖為墓地往縣城方向看

蔣新友知道我想看閣老墓, 很熱情地為我當起嚮導來了。 只是他同樣搖頭歎息地說, 當年好大一個有氣勢的古墓, 可惜被盜墓賊挖,

也被村裡的人挖, 墓石大多拿去修塘、廟、水池了, 現在幾乎找不著墓的痕跡了!

到了墓地, 果然如蔣新友所說, 真的找不著墓的痕跡了。 閣老的墓地已經開了荒。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 閣老墓的原墓穴居然葬了另外的人。 至於石人、石馬、石龜等, 當然是看不到的。

但墓地附近有一水塘倒有許多與墓有關的東西, 那就是用來砌塘的一塊塊巨大的墓石。

蔣新友腳下的石頭來自閣老墓

聽說這小水池的石頭也來自閣老墓

蔣新友說, 聽說張閣老的棺材是金外殼、銀內殼, 好氣派哩!

我說, 不是說是蔣閣老吧,

你怎麼說是張閣老呢?

蔣新友說, 我也弄不清是張閣老還是蔣閣老了, 印象中是張閣老。

我又問他, 你怎麼知道他那棺材是金外殼、銀內殼的呢?

蔣新友說, 挖出墓碑後, 墓碑上寫有啊!

我問, 墓碑在哪?

蔣新友說, 有的墓碑被毀壞了, 但有一塊讓文物所的人拿走了。

墓前方現栽著一片的槐花樹

蔣新友說,有村民曾在墓前這塊種槐花的地裡挖出金絲帶(腰帶)。在原大墓旁有兩個側墓。側墓裡被挖出有丫環佩帶之物,懷疑是陪葬品。

墓前還余幾根華表,算是唯一留下的墓前之物了

華表

老家是全州鎮福坪村委茶園頭的王霖說,他父親說,當年這墓前有許多亭子,非常豪華。至於是張閣老,還是蔣閣老,他也弄不清了。

蔣新友又提到這閣老墓的墓碑上寫有南京兵部尚書。我聽了,懷疑此閣老就是張璨(1461-1519年)。明代全州出了“父子進士”,即張廷綸、張璨父子便是,均官至戶部尚書。其中張璨先後任南京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兵部尚書,號稱“四部尚書”。張璨退休後定居全州,頗為清貧。明代文人李文鳳把張璨、蔣冕以及吳廷舉、邢正稱為有“清儉之德”的全州“四鄉賢”。

至於墓主是蔣閣老,還是張閣老,記得蔣欽揮先生有書《尋覓先賢(全州古人掠影)》記載有張璨的事。回家後查該書,果然見該書有張璨葬柴頭嶺(古稱聖禪山)的記載。我相信,柴頭嶺民間傳說的蔣閣老墓應該是張殩墓。為探知真相,我後來又去文物管理所。從文物管理所朋友那裡得到證實,他們確實拿走了那墓中的有字碑。

而這墓不是蔣冕墓,是張殩墓!真不知道民間是怎麼傳成了蔣閣老的墓?也許,張與蔣在全州地方口音裡有點相似,而蔣冕名氣大些,故時間長了,人們便把張說成了蔣。此是筆者推測,不足不憑。

文物所提供:張璨墓中墓碑拓片之一

全州縣文物所的同志,將張殩的墓碑上了做了拓片。以上這副便是其中之一。

蔣廷松原創

推薦閱讀:

悲哀,遺存1400餘年的桂北全州縣“唐城遺址”即將徹底消逝!

桂北全州縣古“六鄉”設置始於何時?

桂北全州歷史上的第一位舉人:白石村的“一錢太守” 王佐

墓前方現栽著一片的槐花樹

蔣新友說,有村民曾在墓前這塊種槐花的地裡挖出金絲帶(腰帶)。在原大墓旁有兩個側墓。側墓裡被挖出有丫環佩帶之物,懷疑是陪葬品。

墓前還余幾根華表,算是唯一留下的墓前之物了

華表

老家是全州鎮福坪村委茶園頭的王霖說,他父親說,當年這墓前有許多亭子,非常豪華。至於是張閣老,還是蔣閣老,他也弄不清了。

蔣新友又提到這閣老墓的墓碑上寫有南京兵部尚書。我聽了,懷疑此閣老就是張璨(1461-1519年)。明代全州出了“父子進士”,即張廷綸、張璨父子便是,均官至戶部尚書。其中張璨先後任南京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兵部尚書,號稱“四部尚書”。張璨退休後定居全州,頗為清貧。明代文人李文鳳把張璨、蔣冕以及吳廷舉、邢正稱為有“清儉之德”的全州“四鄉賢”。

至於墓主是蔣閣老,還是張閣老,記得蔣欽揮先生有書《尋覓先賢(全州古人掠影)》記載有張璨的事。回家後查該書,果然見該書有張璨葬柴頭嶺(古稱聖禪山)的記載。我相信,柴頭嶺民間傳說的蔣閣老墓應該是張殩墓。為探知真相,我後來又去文物管理所。從文物管理所朋友那裡得到證實,他們確實拿走了那墓中的有字碑。

而這墓不是蔣冕墓,是張殩墓!真不知道民間是怎麼傳成了蔣閣老的墓?也許,張與蔣在全州地方口音裡有點相似,而蔣冕名氣大些,故時間長了,人們便把張說成了蔣。此是筆者推測,不足不憑。

文物所提供:張璨墓中墓碑拓片之一

全州縣文物所的同志,將張殩的墓碑上了做了拓片。以上這副便是其中之一。

蔣廷松原創

推薦閱讀:

悲哀,遺存1400餘年的桂北全州縣“唐城遺址”即將徹底消逝!

桂北全州縣古“六鄉”設置始於何時?

桂北全州歷史上的第一位舉人:白石村的“一錢太守” 王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