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河北省邢臺市邢臺縣

邢臺縣, 隸屬於河北省邢臺市, 位於河北省西南部。 邢臺縣原名龍崗縣隸屬于邢州(順德府), 西元1120年北宋徽宗趙佶因此地原為邢國轄域且築有檀台, 遂將龍崗縣改為邢臺縣。 三十三年(1945年)順德道改為邢臺市, 市縣同名, 沿用至今。

邢臺縣下轄17個鄉鎮、1個街道、581個行政村, 總面積1847平方公里, 總人口34萬人。 邢臺縣是郭守敬的故里, 也是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曾經辦學的地方。

中文名稱

邢臺縣

外文名稱

Xingtai County

別 名

信都、襄國、臥牛城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河北省邢臺市

下轄地區

1個街道、13個鎮、6個鄉

政府駐地

邢臺市橋東區順德路229號

電話區號

0319

郵政區碼

054000

地理位置

邢臺市西部

面 積

1848平方公里

人 口

34萬

方 言

冀魯官話

氣候條件

溫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崆山白雲洞、天河山、天梯山等

機 場

邢臺機場

火車站

邢臺站

車牌代碼

冀E

著名人物

郭守敬、趙襄子、豫讓

歷史沿革

邢臺縣, 秦為信都縣, 漢稱襄國縣, 隋改名龍岡縣。

據<元和郡縣誌>載, 西元前十一世紀, 周成王封周公四子姬苴為邢侯, 置邢侯國。

西元前661年, 強狄犯邢, 邢遷都於夷儀(今邢臺縣西漿水村附近), 邢侯在此建行台一座。 <史記·趙世家>稱;“成侯二十年, 魏獻榮椽, 因以為檀台。 ”

宋宣和二年(西元1120年), 即以此地原為邢國轄域且築有檀台(行台), 遂將龍岡縣改名為邢臺縣。 今邢臺縣境, 在春秋時期先為邢國之域,

邢滅屬衛, 後為晉地。

戰國時為趙國轄地。 秦代在此置信都縣, 屬邯鄲郡《秦集史》。

“秦兼天下, 於此置信都縣, 屬钜鹿郡。 按:譚其驤《界址考》, 此縣亦當屬邯鄲郡”。

秦末, 劉、項相爭, 項羽占趙, 立張耳為常山王, 治信都, 並改信都為襄國。

漢高帝四年(西元前203年)又改置襄國縣, 故城在今邢臺市南百泉村(<順德府志>載;“古城在府城南百泉村, 遺址尚存”), 屬冀州趙國(景帝三年國廢改為邯鄲郡, 五年複封趙國)。

東漢時, 襄國縣先為冀州趙國(初為趙郡, 建武五年封為國), 建安十七年(西元212年)改隸冀州魏郡。

三國、魏時, 襄國縣更隸冀州廣平郡(黃初二年, 析魏郡置)。

晉代, 襄國縣屬司州廣平郡, 後省入任縣。 北魏太和二十年(西元496年)析任縣地複置襄國縣,

並遷治今邢臺市, 初屬司州廣平郡, 孝昌三年(西元527年)改隸北廣平郡。 北齊時廢易陽縣(今永年縣)併入襄國縣, 還隸廣平郡(北廣平郡廢)。 北周時, 析襄國縣地複置易陽縣, 襄國縣改隸襄國郡(周置、治在襄國縣)。

隋代, 襄國縣初為襄國郡治、領;開皇三年(西元583年)廢郡, 改隸洺州, 並於九年更名為龍岡縣;開皇十六年(西元596年)置邢州, 治、轄龍岡縣;大業三年(西元607年)罷州, 複隸襄國郡。

唐代, 尤岡縣為河北道邢州治、領(天寶元年罷州為钜鹿郡, 至德二年廢郡複為邢州)。 于武德元年(西元618年)析龍岡、內丘兩縣地置青山縣(今內邱縣), 五年即廢。

五代時, 龍岡縣繼為邢州治、轄。 宋時, 龍岡縣初屬河北路邢州;宣和二年(西元1120年)龍岡縣更名邢臺縣, 改隸河北西路信德府;金時,

於天會七年(西元1129年)降信徳府為邢州, 仍屬河北西路, 繼領邢臺縣。

元代, 邢臺縣初為真定路邢州治、領;中統三年(西元1262年)升邢州為順德府, 世祖至二年(西元1265年)又改為順德路, 一直轄邢臺縣。

明代, 邢臺縣屬京師順德府。 清時, 為直隸省順德府。

民國初, 邢臺縣屬直隸省冀南道(後改稱大名道), 民國十七年(西元1928年)直隸於河北省, 民國二十六年(西元1937年)初劃屬河北省第十五督察區。 抗日戰爭爆發後, 邢臺縣城為日寇佔據, 其轄域屬太行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1年)創立晉冀魯豫邊區, 轄太行區。 邢臺縣分為邢西、邢東兩縣, 均屬太行區之六專區。

民國三十一年(1943年)邢西、邢東兩縣合併為邢臺縣, 仍屬晉冀魯豫邊區太行區六專區。

抗日戰爭勝利後, 於1945年10月邊區調整行政區劃, 邢臺縣改隸太行區一專區;同年12月, 邢臺縣又分為邢西、邢東兩縣, 其縣城(今邢臺市)設為邢臺市, 同屬太行區一專區。

民國三十四年(1946年)5月, 晉冀魯豫邊區再次調整行政區劃, 邢西、邢東合併為邢臺縣, 屬大行區一專區, 邢臺市為太行區直轄。 1948年9月, 建立華北行政區, 邢臺縣即隨太行區一專區歸屬。

1949年6月, 邢臺縣解放。 同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 太行區即行撤銷, 邢臺縣劃歸河北省邢臺專區。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邢臺縣仍屬邢臺專區。

1958年4月23日撤銷邢臺專區, 邢臺縣改隸邯鄲專區;同年12月20日將邢臺市和沙河縣併入邢臺縣。

1960年5月3日, 又撤銷邯鄲專區, 改歸邯鄲市轄。

1961年5月23日複設邢臺專區, 邢臺縣還屬;同年7月9日,析置邢臺市和沙河縣,邢臺縣即復原制,仍屬邢臺專區。1970年邢臺專區改稱邢臺地區,繼轄邢臺縣。1993年7月,邢臺地區與邢臺市合併,改稱邢臺市管轄。

風景名勝

邢臺城的傳說

小時候,就聽到一個美麗的傳說,說咱們邢臺市還有一個名字,叫臥牛城。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在太行山東坡也就是我們邢臺這一片兒,是一片水泊和沼澤地,這裡住著一個十分兇惡的黑龍,它時常作怪,害得方圓百十裡不見人煙。後來黃飛虎在澠池沙場戰死時,他的坐騎——五色神牛像發了瘋似地翻山越溝,泅水渡河,一直向北奔跑,尾巴向東一甩,頭向下一垂,把牛韁繩東西橫壓在脖子下麵,就斷了氣兒。神牛顯形恰好被在太行山打柴的姬運和姬生兩兄弟看到,認為這神牛顯形之地定是一塊好地方,便在此耕種生活。而牛死時身體各部位的所在方向,也就成了邢臺城各處地名。比如:北長街、南長街,原來叫北腸街、南腸街,因為那是牛的腸子;東牛角、西牛角村,傳說是牛的犄角;而馬市水坑、牛市水坑、羊市水坑、靛市水坑,原是牛的四蹄;拴牛樁位於甜橙國際不遠處,牛尾河在城北;坐落在邢臺市中心清風樓那塊地方,原是清澈碧水池,池中有許多活蹦亂跳的金蛤蟆,據說這是牛的髒脾。

天河山

天河山

天河山位於晉冀交界的太行山最綠的地方,總面積30平方公里,距邢臺市65公里,交通便利,沿途風光優美。這裡奇峰林立,峽谷幽峻,植被豐茂,林木蔥郁,這裡群瀑飛雪,清泉鳴箏,水源豐沛,是著名的“太行山水”;這裡松濤陣陣,牛羊成群,又稱“雲頂草原”。

天梯山

天梯山

邢臺市向西約三十華里進入太行山脈就是天梯山。天梯山寧靜地矗立在峰巒起伏的群山之中,一條孤獨的小河悠然地環繞著山腳,悄然無聲地流淌著。不遠處錯落有致的村落裡,童叟在秋陽裡嬉戲、炊煙嫋嫋。雞犬相聞,再現出一幅亙古不變的山水田園圖畫。

清風樓

清風樓

清風樓,位於邢臺市舊城中心,府前街北端。邢臺,元代時屬順德路(先為府),明、清時屬順德府,今市境一直為路、府治所。清風樓原坐落於府衙前,為府衙的組成部分。清風樓始建年代不詳,據《順德府志》記載,清風樓“建自唐、宋”,後因戰亂等故被毀壞。明朝憲宗成化三年(西元1467年),邢臺知府黎光亨不惜鉅資重新修建。重建後的清風樓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築風格,為重簷歇山式結構,樓高7丈餘,下面磚石築台,上面斗拱飛簷,氣宇軒昂,莊嚴雄偉。

邢臺縣還屬;同年7月9日,析置邢臺市和沙河縣,邢臺縣即復原制,仍屬邢臺專區。1970年邢臺專區改稱邢臺地區,繼轄邢臺縣。1993年7月,邢臺地區與邢臺市合併,改稱邢臺市管轄。

風景名勝

邢臺城的傳說

小時候,就聽到一個美麗的傳說,說咱們邢臺市還有一個名字,叫臥牛城。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在太行山東坡也就是我們邢臺這一片兒,是一片水泊和沼澤地,這裡住著一個十分兇惡的黑龍,它時常作怪,害得方圓百十裡不見人煙。後來黃飛虎在澠池沙場戰死時,他的坐騎——五色神牛像發了瘋似地翻山越溝,泅水渡河,一直向北奔跑,尾巴向東一甩,頭向下一垂,把牛韁繩東西橫壓在脖子下麵,就斷了氣兒。神牛顯形恰好被在太行山打柴的姬運和姬生兩兄弟看到,認為這神牛顯形之地定是一塊好地方,便在此耕種生活。而牛死時身體各部位的所在方向,也就成了邢臺城各處地名。比如:北長街、南長街,原來叫北腸街、南腸街,因為那是牛的腸子;東牛角、西牛角村,傳說是牛的犄角;而馬市水坑、牛市水坑、羊市水坑、靛市水坑,原是牛的四蹄;拴牛樁位於甜橙國際不遠處,牛尾河在城北;坐落在邢臺市中心清風樓那塊地方,原是清澈碧水池,池中有許多活蹦亂跳的金蛤蟆,據說這是牛的髒脾。

天河山

天河山

天河山位於晉冀交界的太行山最綠的地方,總面積30平方公里,距邢臺市65公里,交通便利,沿途風光優美。這裡奇峰林立,峽谷幽峻,植被豐茂,林木蔥郁,這裡群瀑飛雪,清泉鳴箏,水源豐沛,是著名的“太行山水”;這裡松濤陣陣,牛羊成群,又稱“雲頂草原”。

天梯山

天梯山

邢臺市向西約三十華里進入太行山脈就是天梯山。天梯山寧靜地矗立在峰巒起伏的群山之中,一條孤獨的小河悠然地環繞著山腳,悄然無聲地流淌著。不遠處錯落有致的村落裡,童叟在秋陽裡嬉戲、炊煙嫋嫋。雞犬相聞,再現出一幅亙古不變的山水田園圖畫。

清風樓

清風樓

清風樓,位於邢臺市舊城中心,府前街北端。邢臺,元代時屬順德路(先為府),明、清時屬順德府,今市境一直為路、府治所。清風樓原坐落於府衙前,為府衙的組成部分。清風樓始建年代不詳,據《順德府志》記載,清風樓“建自唐、宋”,後因戰亂等故被毀壞。明朝憲宗成化三年(西元1467年),邢臺知府黎光亨不惜鉅資重新修建。重建後的清風樓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築風格,為重簷歇山式結構,樓高7丈餘,下面磚石築台,上面斗拱飛簷,氣宇軒昂,莊嚴雄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