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學習英語的特點

在我國初中學生中, 農村學生數量遠遠大於城市學生數量, 但與城市學生相比, 農村初中生在英語學習中存在更多的障礙和困難, 如語言學習環境差, 英語教師不足或水準不高, 語言學習設施缺乏等。 這些外在條件的不足勢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學習行為, 從而影響學習品質。 這些外在的差異和不足短期難以改變, 而需要較長時間內加以引導。 在以往的研究中, 主要是針對英語教學特別是教而展開的, 對學生的學研究較少, 對農村初中學生的英語學習心理及行為的研究就更為少見了。

因此, 研究農村初中學生英語學習心理及行為, 瞭解所存在的問題和特點。 就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本文主要分析農村初中學生英語學習心理方面的情況。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 人們的認知活動總是和一定的心理因素相伴相隨的。 當心理因素受到壓抑甚至是抹殺時, 人們的自我創造能力就得不到發展和實現。 語言學習, 就其本質而言是一個認知的過程, 它主要通過諸如感覺、知覺、想像、思維、記憶等認知活動來完成。 但心理因素對於整個認知活動又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者總是相輔相成, 貫穿于語言學習的全過程, 而且互為目的和手段。 在外語學習過程中, 絕對沒有離開心理因素而獨立進行的認知活動,

也沒有離開認知活動而獨立進行的情感活動。 對學習者而言, 心理因素支配著他們的學習, 使他們對學習能夠產生某種傾向, 並影響著他們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 而對於教師而言, 只有用真實的態度去尊重每一個學生並充分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 才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使他們增加學習的自信心。

語學習中的心理因素有著十分豐富的內涵, 人的喜、怒、哀、樂等心理狀態和情緒體驗都屬於心理行為範疇。 心理行為有積極和消極之分, 積極心理如動機、自信心、自尊、移情、好奇、愉悅、投入等, 能夠使學生的心理狀態達到有利於學習的程度, 使學習者的潛能得到有效發揮, 最後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

相反, 消極心理如緊張、焦慮、沮喪、失望、靦腆、厭惡等會阻礙學生學習潛能的正常發揮, 影響學習效果。 這裡, 我們主要從動機、自信心、焦慮、自我意象等心理因素著手, 研究它們對農村中學生英語學習的影響, 以便教師在以後的教學中更加有針對性地、靈活恰當地運用各種方法和策略, 提高學生的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自我監控、自我調節能力, 説明他們確定長遠學習目標以適應中學的學習。 而這些心理因素之所以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是因為它們具有調節功能和記憶功能。

心理的調節功能和記憶功能研究發現, 心理因素對語言學習者的行為具有調節作用。 當學習者的心理喚醒水準處於最佳狀態時,

學習效率最高。 反之, 當心理的喚醒水準處於最低時, 學習效率也就最低。 因此, 當一個學生學習情緒高漲, 渴望學習更多的語言知識和技能, 這時學習效率就高。 而當一個學生對學習抱有畏難心理, 這種情緒有可能會導致他採取各種手段逃避學習。 在語言學習過程中, 記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機能。 對語言學習者來說, 心理因素對記憶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喜歡的內容, 學習者可以很容易就記住, 而對於不喜歡的內容, 記憶起來則十分費力。 英語是一門語言, 要想學好英語, 學生就應當努力調整自己的情感狀態, 去記憶大量的語言知識, 並到實際當中去應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