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我爺爺的“匠心”

我爺爺是個鐵匠, 1942年逃荒來到了北方, 打了一輩子的鐵, 也幫了一輩子的左鄰右舍, 大家都親切的叫他“小爐匠”。 用當下的標準來評價, 我爺爺應該屬於“匠人”。 在我家的“鐵匠爐”裡, 我爺爺的話就是金科玉律, 就是每個人的行動指南, 有心的學徒會偷偷拿個小本子記下來, 現在我家壓箱底的寶貝還有兩本這樣的“秘笈”。

說到“秘笈”, 我最近也讀到了這樣一本小冊子, 叫做《實用性閱讀指南》。 在這本書區區162頁的篇幅裡, 支撐了一個宏大的課題:如何把讀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為什麼我說這是一個宏大的課題呢?你想啊,

古今中外的那些大學問家, 整天琢磨來、琢磨去, 琢磨的不就是這個事嘛。 而這本書之所以能夠出版, 要得益于作者大岩俊之的創業經歷。

大岩俊之大學畢業之後, 在多家公司和商社擔任銷售顧問, 業績搖搖領先于同行, 這段時間屬於“學徒階段”;然後他開始創業, 並以每年300本的速度進行讀書, 舉行了多次演講, 這屬於“大工階段”;再後來, 他作為思維導圖和記憶術的指導講師, 正式升級進入“匠人階段”。

匠人之間似乎總有一些相似之處, 《實用性閱讀指南》中介紹的讀書五個方面:“效率、記錄、記憶、行動、實例”, 從我爺爺的打鐵生涯裡就可見一斑。

我爺爺一生收過兩個關門弟子, 大徒弟老實憨厚, 小徒弟精明活泛, 所以小徒弟經常挨打。 直到有一天, 小徒弟打出來的鐵件又快又好, 就變成大徒弟經常挨打了。

明確讀書目的、管理讀書時間、學會跳讀技巧、以輸出激勵輸入是提高讀書效率的必備要素。 這些就好比我爺爺在打鐵的時候, 總是先讓兩個徒弟看看胚料、畫畫草圖、再定好交貨的時間和數量,

提前進行規劃和準備, 才能打的又快又好。

隨著兩個徒弟的本事越來越大, 爺爺的名聲也越來越響。 有的時候官家找上門來, 我爺爺便會親自出馬, 詢問官家對鐵件的要求, 這實際上是記筆記的過程, 記筆記就是讀者用自己的想法和作者對標找不同的過程。 不光是這樣, 爺爺在給官家幹活之前, 還會讓小徒弟給他沏上一壺好茶, 靜坐品茗, 把流程在腦子裡面過幾遍, 這其實就是在畫思維導圖啊, 在讀書中畫思維導圖可以使讀者更好的掌握書本的結構和層次, 做到心中有數, 手上不慌。

又這樣過了兩年, 爺爺想著是時候把自己的絕學傳給兩個徒弟了, 於是乎, 他就讓這兩個徒弟反復的打一塊鐵,

把圓的打成方的, 再把方的打成圓的, 循環往復直到兩個人閉著眼睛都能打出像樣的鐵件。 這就是大岩俊之所推崇的深刻記憶法:發現一本書中最重要的20%(二八定律), 然後投入感情, 反復閱讀, 刻意記錄, 再用首字母記錄法、聯想記憶法、便利貼記憶法加以輔助, 最終達到深刻記憶的目的。

然而, 世間的事往往天不遂人願, 就在第二年的開春, 小徒弟帶著隔壁飯館老闆的二房太太私奔了, 這句話雖然有點繞啊, 但是爺爺著實為這事傷心了一陣子。 好在大徒弟很爭氣, 不僅學會了爺爺的絕學, 還自己不斷的摸索創新, 錘子叮叮噹當的響個不停, 鐵匠鋪的生意也越來越紅火, 真是印證了書中那句“學到的東西只有落在行動上才能發揮其效果”。 漸漸的, 爺爺的小廟再也容不下這個大和尚了。

大徒弟感謝爺爺的再造之恩, 沒有在鎮裡另起爐灶, 而是遠下南洋, 據說後來把買賣做的很大很大。 又過了兩年, 有鄰居說在東北看到了小徒弟, 斷了一條腿, 在沿街要飯......《實用性閱讀指南》的最後一章也舉例說明了, 不同的讀書人會取得不同的收穫。

一個銅鑼,放在樓市里敲,是開盤了;放在4S店裡敲,是買車了;放在半夜的時候敲,那是村頭二傻子家裡著火了。同樣的一個銅鑼,在不同的時空敲,就是會有不同的價值。

每個匠人行走江湖都有一項獨門絕學,我爺爺的絕學就是打得一手好銅鑼。打造一個銅鑼需要敲擊“響銅”胚料1000次,前面的999次錘煉是基礎,而決定這個銅鑼音色的,是最後那“duang”的一錘子。

《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講的就是這樣的道理,在看一本書的過程中,提高效率、準確記錄、深刻記憶、付諸行動這都是在打前面的999次錘子。而關鍵的那一錘子,得跳出這本書,再反過頭來看這本書,那就是如何把書中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能力,也就是所謂的“匠心”吧。

不同的讀書人會取得不同的收穫。

一個銅鑼,放在樓市里敲,是開盤了;放在4S店裡敲,是買車了;放在半夜的時候敲,那是村頭二傻子家裡著火了。同樣的一個銅鑼,在不同的時空敲,就是會有不同的價值。

每個匠人行走江湖都有一項獨門絕學,我爺爺的絕學就是打得一手好銅鑼。打造一個銅鑼需要敲擊“響銅”胚料1000次,前面的999次錘煉是基礎,而決定這個銅鑼音色的,是最後那“duang”的一錘子。

《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講的就是這樣的道理,在看一本書的過程中,提高效率、準確記錄、深刻記憶、付諸行動這都是在打前面的999次錘子。而關鍵的那一錘子,得跳出這本書,再反過頭來看這本書,那就是如何把書中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能力,也就是所謂的“匠心”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