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就因為關羽救過張遼,孫權才執意處死他?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掉下來

關羽敗走麥城

想當初關羽水淹七軍之後, 只是把五子良將之首的于禁關起來, 可以作為以後的和談籌碼。 但是孫權背信偷襲荊州得手之後,

抓到二爺馬上就殺了, 等劉備殺過來又想求和, 簡直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讓很多人想不通, 這是何苦來著。 於是很多研究三國的朋友就調侃說, 關羽是因為救過張遼, 才被孫權記恨處死的。

張遼

乍一聽這話不著調, 但是仔細分析下,

也是不無道理。 就在關羽兵敗的四年前, 也就是建安二十年, 張遼率八百步卒, 大破吳兵十萬大軍, 孫權被人家指著鼻子叱戰也不敢有所行動, 麾下無人能擋, 從此失去了逐鹿中原的膽氣。 當時在江南提起張遼的大名, 嚇得小孩晚上都不敢哭。 赤壁之戰後, 志得意滿的吳兵第一次正面碰到這支經過中原戰火淬煉的虎賁猛士, 被打了一個稀裡嘩啦, 可想而知當時張遼部下的魏兵在中原打過多次硬仗, 不管是軍制、戰鬥經驗、裝備, 都遠遠不是偏安江南一隅的吳兵所能相比的。 後來魏文帝這樣評價:“合肥之役, 遼、典以步卒八百, 破賊十萬, 自古用兵, 未之有也。 使賊至今奪氣, 可謂國之爪牙矣。 ”

孫權與諸葛亮

從此以後, 合肥成了孫權的傷心之地, 後來他活了很多年, 但是沒跨過合肥一步, 說張遼是孫權最恨的人也不為過。 或許無數次他曾午夜夢回慘烈的合肥戰場, 或許無數次張遼持戟叱戰讓他從噩夢中驚醒。 理所當然張遼的摯友關羽也成了他的眼中釘, 何況關羽還救在呂布戰敗時救過張遼!於是新仇舊恨一起湧上心頭,

孫權面對已淪為階下囚的關羽, 獰笑著舉起了屠刀……

呂蒙

當然以上只是一段趣話, 接下來讓我們去探尋孫權對關羽起殺心的真正原因。 首先我們梳理一下曹劉孫最近幾年的外交事件跟整體趨勢,

從張遼威震逍遙津的第二年開始看:

216年, 曹操進駐居巢, 再攻濡須塢。

217年, 魯肅病死。 孫權命都尉徐詳拜訪曹操, 請求歸降, 曹操同意修好, 立誓重結為姻親。 劉備發兵進攻漢中。

218年, 劉備夏侯淵與鏖戰漢中, 許昌暴亂。

219年, 一月, 黃忠斬夏侯淵。 七月, 劉備攻下漢中, 稱漢中王。 八月,關羽發動襄樊之戰, 水淹七軍, 擒於禁, 斬龐德。 十月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州。 十二月擒殺關羽。 曹操表孫權為驃騎將軍, 假節領荊州牧, 封南昌侯。 孫權派人向朝廷進貢, 又將俘虜朱光等人送還北方, 不久呂蒙病死。

曹丕

220年,一月,曹操病死。十月,漢獻帝讓位,曹丕稱帝。

221年,四月,劉備稱帝,七月,劉備率軍攻吳,八月,孫權遣使稱臣于魏,卑辭奉章,並送還於禁。九月,魏拜孫權為吳王,加九錫。魏遣使責吳太子入侍為質。權指天為誓,為之流涕沾襟。魏使還,侍子不至,但多設虛詞。

諸葛亮與魯肅

從以上史實我們可以得出兩點推論:1、孫權由與劉備結盟有預謀地一步步走向左右搖擺,再一步步走向與曹魏結盟的關係;2、魏吳的同盟關係中,魏強吳弱,,吳國是屢吃敗仗之後才結盟的,而魏國更多的是迫于西線劉備的壓力而暫時結盟,吳國是名義上的藩屬國,也是被動的一方 。以此為依據,孫權必殺關羽的理由順理成章:

第一,鞏固吳魏聯盟的需要,魏強吳弱,關羽就是孫權的“投名狀”。同時殺關羽而與劉備結仇,以示結盟的誠意。

第二,挑撥魏蜀兩方關係的需要,人頭送到魏國,會有一種"奉命斬羽"的假像,如果是一個活的關羽送到魏國,曹操或者因私交不殺關羽,或者關羽投降曹魏,都不是孫權希望看到的。

第三,聯魏吞蜀戰略的自然結果。當時孫權重用呂蒙,呂蒙的核心戰略就是先取荊州再下益州,然後與魏國二分天下,因此按照呂蒙的戰略,接下來必然會正面對戰劉備,與劉備講和不再是備選項,當然關羽也只有死路一條了。《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中呂蒙數次獻計,都是針對襲殺劉備軍的計策。

吳蜀交涉

但是沒想到孫權算計得這麼好,呂蒙打下荊州的當年就去世了,第二年魏國三路大軍就打過來了,真是天算不如人算。

曹丕

220年,一月,曹操病死。十月,漢獻帝讓位,曹丕稱帝。

221年,四月,劉備稱帝,七月,劉備率軍攻吳,八月,孫權遣使稱臣于魏,卑辭奉章,並送還於禁。九月,魏拜孫權為吳王,加九錫。魏遣使責吳太子入侍為質。權指天為誓,為之流涕沾襟。魏使還,侍子不至,但多設虛詞。

諸葛亮與魯肅

從以上史實我們可以得出兩點推論:1、孫權由與劉備結盟有預謀地一步步走向左右搖擺,再一步步走向與曹魏結盟的關係;2、魏吳的同盟關係中,魏強吳弱,,吳國是屢吃敗仗之後才結盟的,而魏國更多的是迫于西線劉備的壓力而暫時結盟,吳國是名義上的藩屬國,也是被動的一方 。以此為依據,孫權必殺關羽的理由順理成章:

第一,鞏固吳魏聯盟的需要,魏強吳弱,關羽就是孫權的“投名狀”。同時殺關羽而與劉備結仇,以示結盟的誠意。

第二,挑撥魏蜀兩方關係的需要,人頭送到魏國,會有一種"奉命斬羽"的假像,如果是一個活的關羽送到魏國,曹操或者因私交不殺關羽,或者關羽投降曹魏,都不是孫權希望看到的。

第三,聯魏吞蜀戰略的自然結果。當時孫權重用呂蒙,呂蒙的核心戰略就是先取荊州再下益州,然後與魏國二分天下,因此按照呂蒙的戰略,接下來必然會正面對戰劉備,與劉備講和不再是備選項,當然關羽也只有死路一條了。《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中呂蒙數次獻計,都是針對襲殺劉備軍的計策。

吳蜀交涉

但是沒想到孫權算計得這麼好,呂蒙打下荊州的當年就去世了,第二年魏國三路大軍就打過來了,真是天算不如人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