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上山砍柴,因看一奇事入迷,回家後斧柄竟已腐朽,引發千古謎

南朝梁任昉在《述異記》中記載了這樣一則神奇的故事:晉朝有一個名叫王質的人上山砍柴, 看到兩個小童正坐在一起下棋, 於是王質把斧子放在地上, 駐足觀看。 看了多時, 童子說:“你該回家了。 ”王質這才想起自己是來砍柴的, 於是起身去拿斧子, 結果發現斧柄已經腐朽了。 王質回到村中竟無人認得他, 原來, 他誤入了仙境, 仙界雖一日, 人間卻已百年。

故事中, 令王質流連忘返的棋就是圍棋。 圍棋, 是一種蘊含著豐富智慧的遊戲, 令無數人為之癡迷。 對於圍棋, 我們除了感歎之外, 還不禁會問:圍棋究竟是怎麼來的?它的發明者是誰?

目前, 最為人們所熟知的是“堯造圍棋”。 傳說, 有一次, 堯到一個地方去觀察政情, 遇見了一位叫伊蒲子的老人。 他與伊蒲子商談, 說自己本想把帝位傳給兒子丹朱, 但丹朱沒有治天下大器, 他一直為此而憂慮。 伊蒲子便給了堯一首詩,

說有一個地方隱居者一位了不起的人, 他才應該是你的繼承人, 把你的兩個女兒嫁給那個人吧!堯一回到都城, 馬上派人找到了那個農夫, 並把兩個女兒嫁給了他。 此人就是後來的聖君舜。 。 。 。 。 。 之後, 堯把圍棋傳授給了丹朱, 說:“你研究天文吧!做占卜以及祭祀的工作吧!”

關於“堯造圍棋”的記載,能考證到的文字有戰國時期的文獻《世本》:“堯造圍棋, 丹朱善之。 ”西晉張華《博物志》記載:“堯造圍棋, 以教子丹朱。 或雲舜以子商均愚, 故作圍棋以教之。 ”從這裡的文字記載來看, 圍棋一開始便作為“教”的工具, 具備開智功能, 是為了大家所接受的。

“圍棋由堯發明”這一傳說, 居然連遠在日本的圍棋棋手也深信不疑。 西元1727年, 日本圍棋四大門派掌門人---本因坊道知、井上因碩、安井仙角、林門入曾經共同簽署了一張承諾書:“圍棋創自堯舜, 由吉備公傳來。 ”由此可見, 堯舜發明圍棋之說源遠流長, 廣為人知, 而且迄今仍學者為論證它的真實性而孜孜不倦地探索著。

除了“堯造圍棋”之外, 還曾經有另外兩種觀點, 但後來都被學者推翻了。

唐代學者皮日休在《原奕》一文中斷言:“奕之始作, 必起自戰國, 有害詐爭偽之道, 當縱橫者流之作也.”意思是說, 圍棋是由戰國時期的縱橫家、軍事家發明的。 但關於圍棋的最早文字記載是春秋時期的《左作》, “衛獻公自夷儀使與寧喜言,

甯喜許之。 大叔文子聞之, 曰:‘……今寧子視君不如奕棋, 其何以免乎?奕者舉棋不定, 不勝其隅, 而況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文中的“奕者”指的是下圍棋的人, 可見圍棋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存在。

所以, 圍棋的“戰國起源說”抹掉了春秋時期的一段歷史, 大大推遲了圍棋發明的時間,其繆誤是顯而易見的。

明朝時期,人們曾掀起“烏曹創始說”。烏曹,相傳是夏桀的臣子。《世本。作篇》有“烏曹作博”的記載,明清人將“博”理解為圍棋,故《潛確類書》、《廣博物志》中有“烏曹作博、圍棋”之類的言論。現如今,學界已經取得共識,認為將“博”解釋為圍棋是錯誤的,所以這種說法不可憑信。

究竟圍棋是不是堯發明的,這一觀點還是有待商榷的。不過,我們相信,隨著對圍棋歷史的深入研究,特別是考古工作的深入進展,圍棋起源之謎遲早會大白於天下。

大大推遲了圍棋發明的時間,其繆誤是顯而易見的。

明朝時期,人們曾掀起“烏曹創始說”。烏曹,相傳是夏桀的臣子。《世本。作篇》有“烏曹作博”的記載,明清人將“博”理解為圍棋,故《潛確類書》、《廣博物志》中有“烏曹作博、圍棋”之類的言論。現如今,學界已經取得共識,認為將“博”解釋為圍棋是錯誤的,所以這種說法不可憑信。

究竟圍棋是不是堯發明的,這一觀點還是有待商榷的。不過,我們相信,隨著對圍棋歷史的深入研究,特別是考古工作的深入進展,圍棋起源之謎遲早會大白於天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