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河北特色小吃美食之香河肉餅、回民扒雞

香河肉餅

簡介

香河肉餅是河北省香河縣特產。 其特點:皮薄, 肉厚, 油旺旺的, 吃起來面質軟和, 肉鮮細嫩, 符合北方人的吃喝習慣,

咬得實實在在, 細品且韻味悠長, 既可當菜, 也可做主食。

香河肉餅截止到現在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然而, 其前身卻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突厥餅。 據說當時游走於我國北方草原大漠的遊牧民族---突厥族, 因為牛羊肉非常充足, 麵食稀少, 所以來客人了, 請他們吃麵食, 就是一種相當高的優待。

因此, 在平時招待客人時, 主人都會專門做成皮兒特別薄的肉餡餅, 以表示自己的熱情好客。 後來, 這種制餅的方法流傳到了同樣是古代少數民族聚居的回鶻及回回地區。

做法

這種餅好吃, 是因面少, 肉多。 一張大餅是用一斤面、二斤肉、一斤大蔥烙成的, 直徑二尺左右。 無論從和麵到制餡都極為講究。 面, 要和得不冷不熱不軟不硬,

揉起來光滑柔軟, 擀起來得心應手, 皮兒薄如紙且有彈性。 那肉餡, 或是牛肉或是羊肉, 經過刀口剁、刀背砸, 形成肉泥, 放入蔥薑蒜香精等多種拌餡調料, 然後用香油攪拌。 所以香河肉餅是完整綿密的三大層———兩層紙樣的薄皮兒夾著一層整體餅狀的肉餡, 絲絮般均勻, 無一斷缺處。 就見廚師在平鍋裡一轉一翻, 面皮兒焦黃, 漸成圓球。 偌大的肉餅無一漏餡漏氣之處。 然後刷上油, 那紙樣的面皮兒被油浸成半透明狀, 幾見肉餡, 出鍋後, 就成了顏色焦黃、外酥裡嫩、油而不膩、香醇可口的香河肉餅。

石家莊回民扒雞

簡介

石家莊回民扒雞:其通體呈金黃色, 外型美觀, 料味深入, 醇香濃郁, 不易變質, 雞肉極爛, 但不抖則不散。 其生產歷史約近半個世紀。 早在1933年, 回民馬鴻昌在石家莊開辦“紅順利”小店經營五香燒雞, 較有名氣。 50年代又吸取地方扒雞烹炸技術, 改制為扒雞。

歷史文化

早在1933年, 回民馬鴻昌夫婦在石家莊開辦“紅順利小店”, 經營五香燒雞, 聞名華北。 50年代該店廣取博采外地扒雞的烹炸技術,

將五香燒雞改制成扒雞, 取名“馬家雞鋪”扒雞。 此種扒雞現由中山路食品商店扒雞加工廠根據傳統工藝生產。

做法1

馬家是回民, 對選料特別講究, 一律採用鮮嫩活雞, 在如今籠養雞為主流時則儘量採用山區散養雞。 屠宰嚴格按伊斯蘭教規, 並經衛生、動檢部門檢疫合格後方可入選。 鹵煮之前, 將雞洗淨, 一翅插入口腔, 使頭部彎回, 另一翅折疊, 兩腿別起, 爪入膛內, 呈琵琶狀。 然後放入百年老湯中, 配以丁香、沙仁、豆蔻、白芷等名貴肉料、碘鹽, 以及花椒、大料、小茴香等調味佐料。 在煮雞時按雞齡長短定火候。 煮好的鹵雞黃裡透紅、顏色鮮亮, 雞皮油光平展, 不破皮、不脫骨、不塞牙、不膩口, 久食不厭, 老幼皆喜。

做法2

1、將雞從脊背開膛,

去嗉子、內臟, 剁掉下腿;

2、將上腿膝節處用刀背拍折, 頭部從眼睛處連嘴剁去後洗淨, 待用;

3、坐湯鍋, 上旺火, 下雞, 見大開後改小火, 煮至七成熟後撈出;

4、用清水洗去血沫, 放入盤內, 放薑片、蔥段、大料、精鹽、料酒、高湯, 上屜蒸熟時下屜取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