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們不一樣:同為90後,差距咋就這麼大呢?

銀飾,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 然而在古代, 除了銀質貨幣外, 銀制的日用器物大多是王公貴族的專屬。

我國銀器使用的歷史大致可以追溯到戰國時代。 考古發現, 在河南輝縣戰國墓, 出土了包金鑲玉嵌琉璃銀帶鉤;在山東曲阜魯國故城戰國墓裡, 出土了猿型銀飾。 到了唐代, 銀器製作進入繁榮期。 無論是設計還是做工, 唐代的銀器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 而且種類繁多, 成為中國銀文化史上的代表。

到了清代, 銀器可用精、細二字概括。 為了迎合帝王、權貴的喜好, 各種工藝都以華麗為尚, 無論色彩還是樣式都變得富麗堂皇, 銀器手工藝的水準也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

銀飾也深受古代後宮妃子的喜愛, 它不僅是地位和身份的體現, 更具有防身作用。 在許多古裝影視劇中, 我們時不時都能看到這樣的橋段——銀針試毒。

直到十九世紀, 銀器開始成為一種商品, 逐步在各個階層流行開來。

如今, 銀器製作工藝更加精湛, 使用權也早已不再被貴族皇家所獨攬, 而是深入千家萬戶, 銀壺、銀戒、銀項鍊、銀手鐲等等都成為尋常百姓家的常見物品, 甚至還出現了古今結合的銀爐。 由金道集團榮譽出品的紀錄片《講究》就為我們講述了這只銀爐背後的製作工序。

很難想像, 製作銀爐的匠人是兩位年輕的90後金工設計師——陳英澤、曹浩。 二人追求的閑雲野鶴般的生活意境, 以及從事的枯燥古老的職業, 在同齡人眼中也顯得“格格不入”。

由於大學所學的專業為首飾設計與金屬藝術專業, 畢業後這兩位“好基友”仍然志同道合, 一起創業、一起工作。 儘管生活過得很拮据, 他們依舊堅持著心中所愛。

陳英澤工作之餘喜歡寫生, 在一次野外寫生中, 他看到了藍天白雲下, 一群白鶴飛過, 幾隻黃牛吃草的畫面, 眼前的場景正是他嚮往已久的田園生活!他突然想到要把這群白鶴“畫入”銀器中, 於是他將想法付諸行動。 自然, 手中的紙和筆也變成了金屬和錘子。

製作銀爐的第一步是熔銀,陳英澤將燒熱的熔銀備料倒入模具中。模具中的白銀十秒鐘就可以完全凝固,要迅速翻轉模具將銀塊倒出,放入水中冷卻成型。

退火要重複多次,還需要持續敲打,排出銀塊縫隙裡的空氣,增大密度,保證銀塊質地堅實。陳英澤每天都要敲打上萬次。

壓片,是為了保留材料的韌性和溫度,必須依賴器械,這是手工無法替代的。

繪圓、裁圓需要耐心和專注,而且只能根據經驗裁出合適大小的圓。裁圓後還需要用木錘細心敲打。

鐵砧的打磨非常重要,曹浩通過拋光輪對鐵砧表面進行拋光,並去除僅有0.01毫米大小、肉眼幾乎看不到的鏽跡。這是對銀器的尊重,也是匠人傳承這門工藝時的匠心體現。

到了鍛造這裡,只能做兩件事,就是重複此前的錘砸和退火。銀片經過無數次的敲打和燒炙最後才能成形。

鏤鋸是先把雲鶴畫在爐蓋上,再沿著畫好的線條進行割鋸,使鶴的造型鏤空,然後再繼續進行燒制退火。

最終呈現的效果令陳英澤和曹浩頗感驚喜——幾隻白鶴栩栩如生,躍然爐蓋之上。

做完銀爐之後,他們選擇的休閒方式不是打一盤王者榮耀,不是跑到KTV去高歌一曲,而是步入山林,坐在泉邊,泡茶聊天。在他們看來,這才是無比愜意的享受,內心也最為舒坦。

現代工藝中,用機器製造一個香爐只需十幾分鐘,但做出來是冷冰冰的、沒有任何溫度的器具。而在陳英澤和曹浩的手藝下,鏤刻出的雲鶴卻有了難得的靈性,銀爐也更具魅力。

老物件不代表墨守成規,傳承舊有也能開創新篇章。就像陳英澤說的,年輕人要敢於嘗試,哪怕被叫衰也要堅持。因為講究,就是用最初的夢想,照亮心中的光芒。

視頻載入中...

製作銀爐的第一步是熔銀,陳英澤將燒熱的熔銀備料倒入模具中。模具中的白銀十秒鐘就可以完全凝固,要迅速翻轉模具將銀塊倒出,放入水中冷卻成型。

退火要重複多次,還需要持續敲打,排出銀塊縫隙裡的空氣,增大密度,保證銀塊質地堅實。陳英澤每天都要敲打上萬次。

壓片,是為了保留材料的韌性和溫度,必須依賴器械,這是手工無法替代的。

繪圓、裁圓需要耐心和專注,而且只能根據經驗裁出合適大小的圓。裁圓後還需要用木錘細心敲打。

鐵砧的打磨非常重要,曹浩通過拋光輪對鐵砧表面進行拋光,並去除僅有0.01毫米大小、肉眼幾乎看不到的鏽跡。這是對銀器的尊重,也是匠人傳承這門工藝時的匠心體現。

到了鍛造這裡,只能做兩件事,就是重複此前的錘砸和退火。銀片經過無數次的敲打和燒炙最後才能成形。

鏤鋸是先把雲鶴畫在爐蓋上,再沿著畫好的線條進行割鋸,使鶴的造型鏤空,然後再繼續進行燒制退火。

最終呈現的效果令陳英澤和曹浩頗感驚喜——幾隻白鶴栩栩如生,躍然爐蓋之上。

做完銀爐之後,他們選擇的休閒方式不是打一盤王者榮耀,不是跑到KTV去高歌一曲,而是步入山林,坐在泉邊,泡茶聊天。在他們看來,這才是無比愜意的享受,內心也最為舒坦。

現代工藝中,用機器製造一個香爐只需十幾分鐘,但做出來是冷冰冰的、沒有任何溫度的器具。而在陳英澤和曹浩的手藝下,鏤刻出的雲鶴卻有了難得的靈性,銀爐也更具魅力。

老物件不代表墨守成規,傳承舊有也能開創新篇章。就像陳英澤說的,年輕人要敢於嘗試,哪怕被叫衰也要堅持。因為講究,就是用最初的夢想,照亮心中的光芒。

視頻載入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