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到上海玩,有哪些推薦的必吃美食?

幫菜是上海菜的別稱, 是江南地區漢族傳統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流派。 所謂本幫, 即本地。 以濃油赤醬、咸淡適中、保持原味、醇厚鮮美為其特色。 常用的烹調方法以紅燒、煨、糖為主。 後為適應上海人喜食清淡爽口的口味, 菜肴漸由原來的重油赤醬趨向淡雅爽口。 本幫菜烹調方法上善於用糖, 別具江南風味

上海菜具有許多與眾不同的特點:

首先、講究選料新鮮。 它選用四季時令蔬菜, 魚是以江浙兩省產品為主, 取活為上, 一年四季都有活魚供客選擇, 當場活殺烹製。

第二、菜肴品種多, 四季有別。

第三、講究烹調方法並不斷加以改進。

上海菜原來以燒、蒸、煨、窩、炒並重, 逐漸轉為以燒、生煸、滑炒、蒸為主, 其中以生護煸、滑炒為最多特別善烹四季河鮮。

第四、口味也有了很大變化。 原來上海菜以濃湯、濃汗厚味為主, 後來逐步變為鹵汁適中, 有清淡素雅, 也有濃油赤醬, 講究鮮嫩、色調, 鮮鹹適口。 特別是夏秋季節的糟味菜肴, 香味濃郁, 頗有特色。

如今, 上海菜進一步具有選料新鮮、品質優良、刀工精細、製作考究、火候恰當、清淡素雅、咸鮮適中、口味多樣、適應面廣、風味獨特等優點。 其主要名菜有“青魚下巴甩水”、“青魚禿肺”、“醃川紅燒圈子”、“生煸草頭”、“白斬雞”、“雞骨醬”、“糟缽頭”、“蝦子大烏參”、“松江鱸魚”、“楓涇丁蹄”等一二百種菜肴。

蝦子大烏參

始於20年代末。 由上海德興館名廚楊和生和蔡福生創制。 名廚楊和生和蔡福生將海參水發後, 加筍片、濃鮮湯, 及調味, 製成了“紅燒海參”, 不久就成為受人歡迎的新名菜。 後來廚師們用鮮味較濃的幹蝦子作配料, 使海參口味更鮮, 從此德興館的“蝦子大烏參”便馳名全市。

40年代時又傳至香港。 特點:用大烏參和蝦子經油炸和燜制而成。 成菜色澤烏光亮麗, 肉皮軟糯酥爛, 鹵汁稠濃, 味香醇厚, 深有回味。

青魚下巴甩水

原料:青魚下巴, 青魚甩水, 青蒜絲, 蔥段, 薑末, 紹酒, 醬油, 白糖, 味精, 水澱粉, 芝麻油, 熟豬油。

做法:

1、將青魚甩水放在盤子的中間,

兩邊各放一塊魚下巴;

2、將炒鍋置旺火上燒熱用油滑鍋後倒出, 再下熟豬油放入蔥段爆出香味, 隨將青魚甩水, 下巴按原樣推入鍋裡, 邊煎邊晃動炒鍋四五秒鐘, 瞬即烹入紹酒;

3、加蓋稍燜一下再放入薑末, 醬油, 白糖和開水, 燒開後, 加蓋改用小火燒六分鐘左右, 待魚下巴呈青灰色, 魚眼珠發白凸出時, 將炒鍋端回旺火上, 加入味精稠濃湯汁, 淋入水澱粉勾芡, 邊淋邊晃動炒鍋, 趁勢顛個大翻身;

4、然後再從鍋的四邊淋入熟豬油, 再晃動炒鍋, 顛翻一下, 接羊淋入芝麻油出鍋, 按原樣裝在盤中, 撒讓青蒜絲即成

松江鱸魚

主料:鱸魚1條(挑魚不要挑大, 1斤2兩以內為好)、大蔥、薑、小蔥、香菜

輔料:鹽、純香麻、胡椒粉、李錦記蒸魚豉油、料酒、油、自製混合豉汁料

步驟:1.將斬殺好的鱸魚清洗乾淨, 將少許精鹽倒入掌心, 揉開, 塗沫魚身內外、撒上少許胡椒粉, 輕拍少許料酒, 鋪上薑碎醃制10分鐘;

2.將蒸魚盤內抹上一層薄薄的油, 薑片及大蔥蔥白段間隔鋪在盤中央, 將醃制好的魚擺上;調製蒸魚淋汁, 我個人喜歡用李錦記蒸魚豉油+ 自製混合豉汁料+料酒少許+純香麻油少許調製;

3.蒸鍋內水滾開後,將蒸魚盤放入,將蒸魚淋汁小碗盛裝放入(不要澆到魚身上),蓋嚴鍋蓋,隔水旺火蒸制8分鐘左右(時間視魚大小及是否改刀可調整)熄火,虛蒸1-2分鐘,立即起鍋;(蒸魚的最高境界是蒸好的魚肉呈“蒜瓣肉”狀,此時口感最為鮮美。)

4.利用魚蒸制的時間可以做以下工作:將薑及小蔥切絲浸涼白開備用;將3中蒸好的魚取出,倒掉蒸魚時滲出的汁水,鋪上薑絲、蔥絲,及香菜碎,澆上3中蒸好的蒸魚淋汁;將燒滾的油快速澆在盤面上,上桌;

雞骨醬

材料:童子雞750克、澱粉(蠶豆)3克,冬筍50克;

調料:鹽3克,小蔥5克,味精2克,黃酒10克,醬油20克,豬油(煉製)40克,白砂糖30克

做法:

1. 將嫩光雞剖肚去內臟,洗淨,斬去頭腳,將雞肉斬成4.9 釐米長、4 釐米寬的雞塊;

2. 生筍切成滾料塊;

3. 炒鍋置旺火上燒熱,經滑油後,放入熟豬油25 克,燒到七成熱時,放入雞塊,煸炒到外皮緊縮變色,下入紹酒、醬油、白糖稍燒一會兒,使雞肉上色;

4. 再加入肉清湯燒開,加蓋,用小火燒十分鐘左右;

5. 再放入筍塊直燒到雞酥、筍熟後,下入味精、精鹽用旺火收汁,用濕澱粉勾芡,加入熟豬油25克,顛翻幾下;

6. 再淋上熟豬油10克,撒上蔥段即可。

桂花肉

材料:瘦肉半斤,雞蛋兩個,糯米粉二兩,生抽、糖、醋、酒、鹽 、麻油適量

做法:

1)瘦肉切約三分厚大片,用刀背敲捶,使肉質纖維鬆開,切成小塊用糖、鹽酒略醃一下。

2)雞蛋打散與糯米粉調和成蛋糊,然後把醃好的肉拌入。炸油燒至8成熱,將肉塊逐個放入,略炸撈起,待油溫回升後複炸至金黃,撈起滴幹油。加入糖、醋、鹽、麻油生粉、味精埋獻盛起。

八寶雞

主料:嫩母雞一隻(約1500克)。 輔料:糯米50克、熟火腿25克、水發冬菇25克、干貝25克。捅心蓮子30克、蝦米15克、嫩筍25克。精鹽6克、味精3克、紹酒15克、蔥結10克、薑片15克、濕澱粉15克。

做法:

將雞宰殺,洗淨,斬去雞腳進行整雞出骨。將冬菇去蒂,洗淨,切丁。干貝盛在碗中,加清水,100克,上籠屜用旺火蒸30分鐘至熟。蝦米用沸水泡軟待用。將熟火腿、熟雞腕、嫩筍分別切成指甲型片與糯米、冬筍、干貝、蝦米、蓮子以及味精、精鹽拌勻,填入雞腹內。在雞脖子處打一個結,使雞肉繃緊,撈出用冷水洗淨,然後放入大碗內,加入蔥薑、紹酒和清水250克,上籠用旺火蒸2小時左右。取出將雞腹向上,放長盤內。原汁勾芡,淋在雞身上即成。

添加的助料有8種:紅棗、枸杞、冬菇、金針菜、獨子蒜、姜、蔥、同辣椒

1)先把雞的雞油剪出來留用,剩下的雞用少許鹽,生粉,醬油,糖同味精撈勻,醃十分鐘左右。

2)把去核紅棗,枸杞、去錠冬菇、金針菜、泡水,泡到冬菇變軟就可以了,把所有幹料摣幹水備用,剩下的助料就切絲。

3)把煲燒紅,倒少許油,然後加入剛才留下來的雞油爆,因為鍋很紅,可能會有少許走火。

4)然後依次加入薑絲,大蒜、紅棗枸杞、金針菜和辣椒仔爆香

5)爆到味道香味以後就把雞加入,猛火啫,啫到差不多了,加入上海黃酒,大約是30ml左右,蓋上蓋子焗10秒。

6)然後就落個用醬油、糖、生粉、麻油芡,略為幹身後就可以加入紅椒絲同蔥絲,關上蓋子,即可

楓涇丁蹄

歷史文化

1、“楓涇”是上海金山區的一個小鎮,原名“白牛村”。相傳宋代有個姓陳的進士,曾任山陰縣令,後被罷官,隱居於此,自號“白中居士”。因他一生清風亮節,死後人們將白牛村改名為“清風徑”,繼而又稱為“楓涇”。

2、“楓徑丁蹄”與該鎮“丁義興酒店”有關。西元1852年(清咸豐二年),有姓丁的兄弟兩人在這鎮的張家橋地方開設了一家名叫“丁義興”的酒店,生意一般尚可,但不能滿足了氏兄弟做大生意、賺大錢的欲望。為了進一步打開局面,擴大營業,丁氏兄弟就把主意打在楓徑豬蹄上。楓徑豬是著名的太湖良種,它細皮白肉,肥瘦適中,骨細肉嫩,一煮就熟。丁氏兄弟就取其後蹄,烹製時用嘉善姚福順三套特曬醬油、紹興老窖花雕、蘇州桂圓齋冰糖,以及適量的丁香、桂皮和生薑等原料,經柴火三文三旺後,以溫火燜煮而成。熟後外形完整,色澤暗紅光亮,熱吃酥而不爛,冷吃噴香可口,肉質細嫩,湯質濃而不膩,十分可口,久吃不厭,故很受歡迎,人們稱為“丁蹄”。 丁蹄。即“丁義興”熟食店特製的“紅燒豬蹄”。因店主姓丁,故名曰“丁蹄”。

材料:豬後蹄,優質醬油,紹酒,冰糖,桂皮,丁香,味精,蔥,薑。

做法:

楓涇丁蹄採用當地土種肉豬(楓涇豬)四蹄為原料,前後要經過蹄形整修、焯水、拔毛、文火燜煮、加佐料、出骨等8道工序,道道工序一絲不茍。

1)將楓涇豬蹄膀(豬肘)去淨茸毛,刮洗乾淨,抽掉管骨,經開水焯去汙血,修整齊;

2)將豬蹄膀碼入鍋內,倒入水或老鹵,加入醬油、冰糖、黃酒、丁香、桂皮、薑片,先用大火燒開,再用小火燜煮,俗稱“三文三旺,以文為主”,使豬蹄外酥內熟濃汁原鹵浸入蹄內層;

3)出鍋時,經旺火燒煮後,使鹵汁稠濃時,加入味精,去除丁香、桂皮、姜塊的餘渣,使鹵汁緊包豬蹄而入味;

4)食用時,切片裝盤上桌即可。

工藝提示:

1、在燒煮過程中,必須撇淨油膜和碎屑,保持蹄膀潔淨,避免鍋底結垢;

2、湯要足,以沒過豬蹄為度;

3、香料可以包在布袋中,下入湯鍋,收汁前,將香料袋取出;

4、老鹵留用,保存期間,須經常加料煮沸,以免腐壞變質。

糟缽頭

歷史文化 清代《淞南樂府》載:“淞南好,風味舊曾諳。羊胛開尊朝戴九,豚蹄登席夜徐三,食品最江南。羊肆向惟白煮,戴九(人名)創為小炒,近更為糟者為佳。徐三善煮梅霜豬腳。邇年肆中以缽貯糟,入以豬耳腦、舌及肝、肺、腸、胃等,曰‘糟缽頭’,邑人鹹稱美味。”到清代光緒年間,上海老闆店和德興館等本幫菜館烹製的“糟缽頭”已盛名滬上。近百年來,此菜幾經改革,從40年代起,因原來制法已不能適應顧客需要,就將原來用生豬內臟加香糟逐只蒸制,改為用熟豬內臟,加火腿、筍片待入砂鍋,加鮮湯、香糟鹵燉制而成。它制法簡易,迅速方便,又不失原來特色。

原料:豬肺(半隻)、豬肝(75克)、豬大腸(125克)、豬肚、豬心、豬腳、火腿、冬菇、冬筍、油豆腐、香糟、蔥結、薑片、黃酒、鹽、清湯(1400克)

做法:

1)將豬肺、豬肝、豬大腸、豬肚、豬心、冬菇、冬筍都洗淨,分別切成厚小塊;火腿切成厚片;豬腳斬成小塊。

2)將以上用料(除豬肝外)放入砂鍋,加蔥、薑、酒(20克)和清湯(1250克)、用溫火燒至七成熟(約三小時)後,即加油豆腐,繼續燒至全熟,放入豬肝,並將香糟加酒和清湯淘和過濾後倒入一滾,取去蔥,薑即好

“生煸草頭”

是上海的一道名蔬菜,又是春秋季節盛行於江南地區的時令菜。草頭又名苜蓿,俗稱金花菜,系豆科植物,是我國古老的蔬菜之一。

主料:苜蓿(250克)

調料:醬油(10克) 白砂糖(5克) 味精(1克) 鹽(2克) 白酒(5克) 豬油(煉製)(20克)

做法:

1. 將草頭(苜蓿)去老梗、敗葉,選有三片葉子的嫩頭部分,用水洗淨,瀝幹;

2. 炒鍋上火,經滑鍋後,加入豬油,燒至九成熱時,放入草頭、精鹽,旺火急煸,用鐵勺不斷推拌煸散,連續顛翻,使草頭受熱均勻;

3. 然後加白糖、味精、醬油和高梁酒,炒至草頭柔軟碧綠,即出鍋,平攤在盤內即成。

工藝提示

1. 在烹製此菜時,關鍵是用旺火熱鍋熱油煸炒,翻炒速度要快,至原料斷生即好;

2. 煸炒的特點有三個“不”:原料事先不經過調味拌漬,不佳糊上漿,起鍋時也不勾芡。

水晶蝦仁

靜安賓館“水晶蝦仁”是上海靜安賓館著名的特色風味佳餚之一它的發展,著名作家梁實秋在《雅舍談吃》中曾經寫道:“說起蝦仁,做得最好的是福建館子,記得北平西長安街的忠信堂是北平唯一的有規模的閩菜館,做出來的清炒蝦仁不加任何配料,滿滿一盤蝦仁,鮮明透亮,而且軟中帶脆。閩人善治海鮮當推獨步。”40年代上海靜安賓館名廚從粵、閩菜引來“清炒蝦仁”,並在烹飪技藝上進行改革創新,加之選料上乘,製作嚴格,風味獨樹一幟。“水晶蝦仁”上席,奇香四溢,晶瑩剔透,賽如明珠。難怪,靜安賓館每年光蝦仁就要吃掉十幾噸呢。

材料:大河蝦仁500克,雞蛋1只,紹酒10克,澱粉15克,精鹽50克,味精2克,白糖l 克,食用小蘇打0.5克,花生油1500克

做法:

l)將大河蝦仁用清水漂淨,加入精鹽、食用小蘇打,漂清處理至蝦仁成品瑩狀,再用清水漂去鹽味、小蘇打味,濾幹水份,加入精鹽、味精、白糖、蛋清、澱粉上漿待用。

2)鍋上中火,舀入花生油燒至5成熟時,投入漿好的河蝦仁,用手勺將蝦仁劃開至成熟出鍋,倒入漏勺瀝油裝盤即成。

油爆河蝦

原料:青殼大河蝦150克,黃酒15克,醋15克,白醬油10克,生油500克,白糖50克,薑汁、蔥末、香菜、細鹽各少許。

做法:

1)將大河蝦剪去頭須和蝦腳,用水洗淨瀝幹水。

2)炒鍋裡放生油,用旺火燒到沸滾時,投入河蝦略炸,見蝦殼呈紅色、蝦頭殼、須腳鬆開,即倒入漏勺裡瀝去油。

3)在倒盡油的熱鍋裡加入黃酒、白醬油、白糖、醋、蔥末、薑汁,攪至鹵汁稠粘時,將炸好的河蝦倒入,速顛翻幾下起鍋,把蝦整齊地裝在盆中,放上少許香菜即好。

青魚禿肺

材料:青魚肝(250克)、冬筍(25克) 青蒜(10克) 澱粉(蠶豆)(5克)

調料:黃酒(15克) 醬油(20克) 白砂糖(10克) 薑(1克) 味精(1克) 醋(3克) 香油(5克) 小蔥(5克) 豬油(煉製)(25克)

做法:

1. 取青魚的魚肝兩葉,撕去肝旁的兩條黑線,洗淨,瀝去水分,一切兩半,大的可切三四塊,勿切得過小;

2. 炒鍋置旺火上燒熱,用油滑鍋後倒出,再下熟豬油,燒到七成熱時,下入蔥段爆出香味,再下魚肝,將鍋晃轉兩次,把魚肝攤在鍋底煎兩秒鐘,再顛翻一下;

3. 再烹入黃酒,加蓋燜3~4 秒鐘,加入薑塊、醬油、白糖、米醋、肉清湯100毫升、筍片,燒制;

4. 待燒開後,端到小火上燒3 分鐘左右,見魚肝已熟時,如湯內油質過多可用鐵勺潷出,再加入味精,用濕澱粉勾芡,淋入香油,出鍋裝盤,撒上青蒜絲即成。

白斬雞

材料:嫩公雞一隻,薑茸5克,蔥白絲5克,精鹽0.6克,花生油6克

做法:

1)蔥、薑、精鹽分盛二小蝶,拌勻。用中火燒熱炒鍋,下油燒至微沸,取出,分別淋在二小碟上,供佐膳用;

2)將雞洗淨,放水中淨煮,中間提出兩次,倒出腔中的水,以保持內外溫度一致。

3)約浸十五分鐘至熟,用鐵鉤勾起,再放在冷開水中浸沒冷卻,並洗去絨毛、黃衣,隨即撈起。

4)晾乾表皮,澆上熟花生油,斬成小塊,盛入碟中,擺成雞形。吃時佐以薑茸、蔥絲

草頭圈子

材料:豬大腸(300克) 苜蓿(250克)、味精,醬油,黃酒,姜, 白砂糖,豬油

做法:

1).將豬大腸放在溫水裡,一邊灌水,一邊把腸翻轉,剝淨腸內汙物,洗淨,放入水鍋裡用旺火燒開;

2) 待豬腸外層發硬緊縮,即可撈出,放桶內,加鹽、香醋用手捏揉去掉粘液;

3)再用清冰漂洗乾淨至腸壁無粘滑感為止;

4) 鍋內放入大腸,加入蔥段、薑片、黃酒,用旺火燒煮2 小時左右;

5) 再撈出用冷水沖洗後,切去腸頭肛門和薄腸,再放到湯鍋裡,加蓋用旺火燒燜約一小時;

6)燒至直腸發胖呈白色,冷卻後,將熟直腸切成2 釐米長的斜小段;

7)草頭(苜蓿)摘去黃葉及老梗,清水洗淨瀝幹;

8) 炒鍋燒熱,放入圈子,加黃酒、醬油、白糖、薑末、白湯75 克,燒沸;

9.)再移小火煮5 分鐘左右,至鹵汁收緊時,用濕澱粉少許勾芡,澆上熟豬油10克,加蓋待用;

10.)另用炒鍋一隻燒熱,下豬油燒沸,將草頭放入旺火煸炒,加醬油、白糖,至斷生,出鍋倒在盆中;

11)將已燒好的圈子,放在草頭上面即成。

其他美食

上海老大房糕、五芳齋點心、鴿蛋圓子、素菜包、大壺春生煎饅頭、蟹殼黃、南翔小籠饅頭、四鮮烤麩、四季糕團、桂花糯米糖粥、開洋蔥油面、五香豆、奶糖、梨膏糖、紅燒生煸滑炒。

我個人喜歡用李錦記蒸魚豉油+ 自製混合豉汁料+料酒少許+純香麻油少許調製;

3.蒸鍋內水滾開後,將蒸魚盤放入,將蒸魚淋汁小碗盛裝放入(不要澆到魚身上),蓋嚴鍋蓋,隔水旺火蒸制8分鐘左右(時間視魚大小及是否改刀可調整)熄火,虛蒸1-2分鐘,立即起鍋;(蒸魚的最高境界是蒸好的魚肉呈“蒜瓣肉”狀,此時口感最為鮮美。)

4.利用魚蒸制的時間可以做以下工作:將薑及小蔥切絲浸涼白開備用;將3中蒸好的魚取出,倒掉蒸魚時滲出的汁水,鋪上薑絲、蔥絲,及香菜碎,澆上3中蒸好的蒸魚淋汁;將燒滾的油快速澆在盤面上,上桌;

雞骨醬

材料:童子雞750克、澱粉(蠶豆)3克,冬筍50克;

調料:鹽3克,小蔥5克,味精2克,黃酒10克,醬油20克,豬油(煉製)40克,白砂糖30克

做法:

1. 將嫩光雞剖肚去內臟,洗淨,斬去頭腳,將雞肉斬成4.9 釐米長、4 釐米寬的雞塊;

2. 生筍切成滾料塊;

3. 炒鍋置旺火上燒熱,經滑油後,放入熟豬油25 克,燒到七成熱時,放入雞塊,煸炒到外皮緊縮變色,下入紹酒、醬油、白糖稍燒一會兒,使雞肉上色;

4. 再加入肉清湯燒開,加蓋,用小火燒十分鐘左右;

5. 再放入筍塊直燒到雞酥、筍熟後,下入味精、精鹽用旺火收汁,用濕澱粉勾芡,加入熟豬油25克,顛翻幾下;

6. 再淋上熟豬油10克,撒上蔥段即可。

桂花肉

材料:瘦肉半斤,雞蛋兩個,糯米粉二兩,生抽、糖、醋、酒、鹽 、麻油適量

做法:

1)瘦肉切約三分厚大片,用刀背敲捶,使肉質纖維鬆開,切成小塊用糖、鹽酒略醃一下。

2)雞蛋打散與糯米粉調和成蛋糊,然後把醃好的肉拌入。炸油燒至8成熱,將肉塊逐個放入,略炸撈起,待油溫回升後複炸至金黃,撈起滴幹油。加入糖、醋、鹽、麻油生粉、味精埋獻盛起。

八寶雞

主料:嫩母雞一隻(約1500克)。 輔料:糯米50克、熟火腿25克、水發冬菇25克、干貝25克。捅心蓮子30克、蝦米15克、嫩筍25克。精鹽6克、味精3克、紹酒15克、蔥結10克、薑片15克、濕澱粉15克。

做法:

將雞宰殺,洗淨,斬去雞腳進行整雞出骨。將冬菇去蒂,洗淨,切丁。干貝盛在碗中,加清水,100克,上籠屜用旺火蒸30分鐘至熟。蝦米用沸水泡軟待用。將熟火腿、熟雞腕、嫩筍分別切成指甲型片與糯米、冬筍、干貝、蝦米、蓮子以及味精、精鹽拌勻,填入雞腹內。在雞脖子處打一個結,使雞肉繃緊,撈出用冷水洗淨,然後放入大碗內,加入蔥薑、紹酒和清水250克,上籠用旺火蒸2小時左右。取出將雞腹向上,放長盤內。原汁勾芡,淋在雞身上即成。

添加的助料有8種:紅棗、枸杞、冬菇、金針菜、獨子蒜、姜、蔥、同辣椒

1)先把雞的雞油剪出來留用,剩下的雞用少許鹽,生粉,醬油,糖同味精撈勻,醃十分鐘左右。

2)把去核紅棗,枸杞、去錠冬菇、金針菜、泡水,泡到冬菇變軟就可以了,把所有幹料摣幹水備用,剩下的助料就切絲。

3)把煲燒紅,倒少許油,然後加入剛才留下來的雞油爆,因為鍋很紅,可能會有少許走火。

4)然後依次加入薑絲,大蒜、紅棗枸杞、金針菜和辣椒仔爆香

5)爆到味道香味以後就把雞加入,猛火啫,啫到差不多了,加入上海黃酒,大約是30ml左右,蓋上蓋子焗10秒。

6)然後就落個用醬油、糖、生粉、麻油芡,略為幹身後就可以加入紅椒絲同蔥絲,關上蓋子,即可

楓涇丁蹄

歷史文化

1、“楓涇”是上海金山區的一個小鎮,原名“白牛村”。相傳宋代有個姓陳的進士,曾任山陰縣令,後被罷官,隱居於此,自號“白中居士”。因他一生清風亮節,死後人們將白牛村改名為“清風徑”,繼而又稱為“楓涇”。

2、“楓徑丁蹄”與該鎮“丁義興酒店”有關。西元1852年(清咸豐二年),有姓丁的兄弟兩人在這鎮的張家橋地方開設了一家名叫“丁義興”的酒店,生意一般尚可,但不能滿足了氏兄弟做大生意、賺大錢的欲望。為了進一步打開局面,擴大營業,丁氏兄弟就把主意打在楓徑豬蹄上。楓徑豬是著名的太湖良種,它細皮白肉,肥瘦適中,骨細肉嫩,一煮就熟。丁氏兄弟就取其後蹄,烹製時用嘉善姚福順三套特曬醬油、紹興老窖花雕、蘇州桂圓齋冰糖,以及適量的丁香、桂皮和生薑等原料,經柴火三文三旺後,以溫火燜煮而成。熟後外形完整,色澤暗紅光亮,熱吃酥而不爛,冷吃噴香可口,肉質細嫩,湯質濃而不膩,十分可口,久吃不厭,故很受歡迎,人們稱為“丁蹄”。 丁蹄。即“丁義興”熟食店特製的“紅燒豬蹄”。因店主姓丁,故名曰“丁蹄”。

材料:豬後蹄,優質醬油,紹酒,冰糖,桂皮,丁香,味精,蔥,薑。

做法:

楓涇丁蹄採用當地土種肉豬(楓涇豬)四蹄為原料,前後要經過蹄形整修、焯水、拔毛、文火燜煮、加佐料、出骨等8道工序,道道工序一絲不茍。

1)將楓涇豬蹄膀(豬肘)去淨茸毛,刮洗乾淨,抽掉管骨,經開水焯去汙血,修整齊;

2)將豬蹄膀碼入鍋內,倒入水或老鹵,加入醬油、冰糖、黃酒、丁香、桂皮、薑片,先用大火燒開,再用小火燜煮,俗稱“三文三旺,以文為主”,使豬蹄外酥內熟濃汁原鹵浸入蹄內層;

3)出鍋時,經旺火燒煮後,使鹵汁稠濃時,加入味精,去除丁香、桂皮、姜塊的餘渣,使鹵汁緊包豬蹄而入味;

4)食用時,切片裝盤上桌即可。

工藝提示:

1、在燒煮過程中,必須撇淨油膜和碎屑,保持蹄膀潔淨,避免鍋底結垢;

2、湯要足,以沒過豬蹄為度;

3、香料可以包在布袋中,下入湯鍋,收汁前,將香料袋取出;

4、老鹵留用,保存期間,須經常加料煮沸,以免腐壞變質。

糟缽頭

歷史文化 清代《淞南樂府》載:“淞南好,風味舊曾諳。羊胛開尊朝戴九,豚蹄登席夜徐三,食品最江南。羊肆向惟白煮,戴九(人名)創為小炒,近更為糟者為佳。徐三善煮梅霜豬腳。邇年肆中以缽貯糟,入以豬耳腦、舌及肝、肺、腸、胃等,曰‘糟缽頭’,邑人鹹稱美味。”到清代光緒年間,上海老闆店和德興館等本幫菜館烹製的“糟缽頭”已盛名滬上。近百年來,此菜幾經改革,從40年代起,因原來制法已不能適應顧客需要,就將原來用生豬內臟加香糟逐只蒸制,改為用熟豬內臟,加火腿、筍片待入砂鍋,加鮮湯、香糟鹵燉制而成。它制法簡易,迅速方便,又不失原來特色。

原料:豬肺(半隻)、豬肝(75克)、豬大腸(125克)、豬肚、豬心、豬腳、火腿、冬菇、冬筍、油豆腐、香糟、蔥結、薑片、黃酒、鹽、清湯(1400克)

做法:

1)將豬肺、豬肝、豬大腸、豬肚、豬心、冬菇、冬筍都洗淨,分別切成厚小塊;火腿切成厚片;豬腳斬成小塊。

2)將以上用料(除豬肝外)放入砂鍋,加蔥、薑、酒(20克)和清湯(1250克)、用溫火燒至七成熟(約三小時)後,即加油豆腐,繼續燒至全熟,放入豬肝,並將香糟加酒和清湯淘和過濾後倒入一滾,取去蔥,薑即好

“生煸草頭”

是上海的一道名蔬菜,又是春秋季節盛行於江南地區的時令菜。草頭又名苜蓿,俗稱金花菜,系豆科植物,是我國古老的蔬菜之一。

主料:苜蓿(250克)

調料:醬油(10克) 白砂糖(5克) 味精(1克) 鹽(2克) 白酒(5克) 豬油(煉製)(20克)

做法:

1. 將草頭(苜蓿)去老梗、敗葉,選有三片葉子的嫩頭部分,用水洗淨,瀝幹;

2. 炒鍋上火,經滑鍋後,加入豬油,燒至九成熱時,放入草頭、精鹽,旺火急煸,用鐵勺不斷推拌煸散,連續顛翻,使草頭受熱均勻;

3. 然後加白糖、味精、醬油和高梁酒,炒至草頭柔軟碧綠,即出鍋,平攤在盤內即成。

工藝提示

1. 在烹製此菜時,關鍵是用旺火熱鍋熱油煸炒,翻炒速度要快,至原料斷生即好;

2. 煸炒的特點有三個“不”:原料事先不經過調味拌漬,不佳糊上漿,起鍋時也不勾芡。

水晶蝦仁

靜安賓館“水晶蝦仁”是上海靜安賓館著名的特色風味佳餚之一它的發展,著名作家梁實秋在《雅舍談吃》中曾經寫道:“說起蝦仁,做得最好的是福建館子,記得北平西長安街的忠信堂是北平唯一的有規模的閩菜館,做出來的清炒蝦仁不加任何配料,滿滿一盤蝦仁,鮮明透亮,而且軟中帶脆。閩人善治海鮮當推獨步。”40年代上海靜安賓館名廚從粵、閩菜引來“清炒蝦仁”,並在烹飪技藝上進行改革創新,加之選料上乘,製作嚴格,風味獨樹一幟。“水晶蝦仁”上席,奇香四溢,晶瑩剔透,賽如明珠。難怪,靜安賓館每年光蝦仁就要吃掉十幾噸呢。

材料:大河蝦仁500克,雞蛋1只,紹酒10克,澱粉15克,精鹽50克,味精2克,白糖l 克,食用小蘇打0.5克,花生油1500克

做法:

l)將大河蝦仁用清水漂淨,加入精鹽、食用小蘇打,漂清處理至蝦仁成品瑩狀,再用清水漂去鹽味、小蘇打味,濾幹水份,加入精鹽、味精、白糖、蛋清、澱粉上漿待用。

2)鍋上中火,舀入花生油燒至5成熟時,投入漿好的河蝦仁,用手勺將蝦仁劃開至成熟出鍋,倒入漏勺瀝油裝盤即成。

油爆河蝦

原料:青殼大河蝦150克,黃酒15克,醋15克,白醬油10克,生油500克,白糖50克,薑汁、蔥末、香菜、細鹽各少許。

做法:

1)將大河蝦剪去頭須和蝦腳,用水洗淨瀝幹水。

2)炒鍋裡放生油,用旺火燒到沸滾時,投入河蝦略炸,見蝦殼呈紅色、蝦頭殼、須腳鬆開,即倒入漏勺裡瀝去油。

3)在倒盡油的熱鍋裡加入黃酒、白醬油、白糖、醋、蔥末、薑汁,攪至鹵汁稠粘時,將炸好的河蝦倒入,速顛翻幾下起鍋,把蝦整齊地裝在盆中,放上少許香菜即好。

青魚禿肺

材料:青魚肝(250克)、冬筍(25克) 青蒜(10克) 澱粉(蠶豆)(5克)

調料:黃酒(15克) 醬油(20克) 白砂糖(10克) 薑(1克) 味精(1克) 醋(3克) 香油(5克) 小蔥(5克) 豬油(煉製)(25克)

做法:

1. 取青魚的魚肝兩葉,撕去肝旁的兩條黑線,洗淨,瀝去水分,一切兩半,大的可切三四塊,勿切得過小;

2. 炒鍋置旺火上燒熱,用油滑鍋後倒出,再下熟豬油,燒到七成熱時,下入蔥段爆出香味,再下魚肝,將鍋晃轉兩次,把魚肝攤在鍋底煎兩秒鐘,再顛翻一下;

3. 再烹入黃酒,加蓋燜3~4 秒鐘,加入薑塊、醬油、白糖、米醋、肉清湯100毫升、筍片,燒制;

4. 待燒開後,端到小火上燒3 分鐘左右,見魚肝已熟時,如湯內油質過多可用鐵勺潷出,再加入味精,用濕澱粉勾芡,淋入香油,出鍋裝盤,撒上青蒜絲即成。

白斬雞

材料:嫩公雞一隻,薑茸5克,蔥白絲5克,精鹽0.6克,花生油6克

做法:

1)蔥、薑、精鹽分盛二小蝶,拌勻。用中火燒熱炒鍋,下油燒至微沸,取出,分別淋在二小碟上,供佐膳用;

2)將雞洗淨,放水中淨煮,中間提出兩次,倒出腔中的水,以保持內外溫度一致。

3)約浸十五分鐘至熟,用鐵鉤勾起,再放在冷開水中浸沒冷卻,並洗去絨毛、黃衣,隨即撈起。

4)晾乾表皮,澆上熟花生油,斬成小塊,盛入碟中,擺成雞形。吃時佐以薑茸、蔥絲

草頭圈子

材料:豬大腸(300克) 苜蓿(250克)、味精,醬油,黃酒,姜, 白砂糖,豬油

做法:

1).將豬大腸放在溫水裡,一邊灌水,一邊把腸翻轉,剝淨腸內汙物,洗淨,放入水鍋裡用旺火燒開;

2) 待豬腸外層發硬緊縮,即可撈出,放桶內,加鹽、香醋用手捏揉去掉粘液;

3)再用清冰漂洗乾淨至腸壁無粘滑感為止;

4) 鍋內放入大腸,加入蔥段、薑片、黃酒,用旺火燒煮2 小時左右;

5) 再撈出用冷水沖洗後,切去腸頭肛門和薄腸,再放到湯鍋裡,加蓋用旺火燒燜約一小時;

6)燒至直腸發胖呈白色,冷卻後,將熟直腸切成2 釐米長的斜小段;

7)草頭(苜蓿)摘去黃葉及老梗,清水洗淨瀝幹;

8) 炒鍋燒熱,放入圈子,加黃酒、醬油、白糖、薑末、白湯75 克,燒沸;

9.)再移小火煮5 分鐘左右,至鹵汁收緊時,用濕澱粉少許勾芡,澆上熟豬油10克,加蓋待用;

10.)另用炒鍋一隻燒熱,下豬油燒沸,將草頭放入旺火煸炒,加醬油、白糖,至斷生,出鍋倒在盆中;

11)將已燒好的圈子,放在草頭上面即成。

其他美食

上海老大房糕、五芳齋點心、鴿蛋圓子、素菜包、大壺春生煎饅頭、蟹殼黃、南翔小籠饅頭、四鮮烤麩、四季糕團、桂花糯米糖粥、開洋蔥油面、五香豆、奶糖、梨膏糖、紅燒生煸滑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