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樂齊小兒推拿李波老師分享寶寶積食的中醫小兒推拿手法技巧

積食是中醫的一個病症, 主要是指小兒乳食過量, 損傷脾胃, 使乳食停滯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腸疾患。 積食一症多發生于嬰幼兒,

主要表現為腹部脹滿、大便乾燥或酸臭、矢氣臭穢、噯氣酸腐、肚腹脹熱。 食積日久, 會造成小兒營養不良, 影響生長發育。

寶寶積食的症狀

1、厭食, 飯入口後久含不呑, 吃一頓飯要很長時間。

2、消化功能不好, 容易腹脹、大便硬結或腹瀉。

3、免疫力低, 經常反復感冒、咳嗽, 甚至肺炎。

4、煩躁易哭, 難以入睡或睡不安寧, 動則大汗淋漓或入睡汗多。

5、寶寶鼻樑兩側發青、舌苔又厚又白, 還能聞到呼出的口氣中有酸腐味。 生長不良, 面黃瘦弱, 小便短黃或清長, 大便酸臭或溏薄。

今天山東小兒推拿加盟培訓李波老師給大家分享小兒積食推拿手法。

(一)清大腸經(3分鐘)

從食指末端起始(商陽), 沿食指橈側緣(二間、三間)。

(二)揉板門(3-5分鐘)

板門重按有酸麻感, 為胃全息反應點。 嚴重的積食也可用指甲掐, 揉3掐1。

(三)順運內八卦(3-5分鐘)

內八卦穴, 是小兒推拿中的臨床常用穴位之一, 具有寬胸利膈、理氣化痰、行滯消食的作用。 主要用於痰結喘咳、乳食內傷、腹脹、脹悶、嘔吐等症。

(四)推小橫紋(3分鐘)

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稱為推法, 四橫紋穴為改善積食等問題的要穴。

(五)掐揉四橫縫(5分鐘)

四橫紋是常用的消積穴位之一, 也是民間挑疳的部位之一。

(六)下推七節骨(3分鐘)

位於腰骶正中, 命門至尾骨端一線。 向上推溫陽止瀉, 並治脫肛;向下推治便秘等症。

(七)分腹陰陽(5分鐘)

以雙手拇指沿肋弓邊緣,或自中脘至臍,向兩旁分推。主治腹痛腹脹,消化不良,噁心嘔吐等。

(八)摩腹(5分鐘)

一般採用順時針的方式,使大便沿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的方向運動,堅持操作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成人也是。稍大點的孩子可以採用揉腹的方式,即有一定的滲透力進行。積食引起的便秘腹脹可重點操作此部位。

(九)揉足三裡(5分鐘)

足三裡是胃經上的一個主要穴位,常按揉有健脾胃、促消化的作用。

如果您想瞭解更多小兒推拿的知識與相關問題:敬請關注頭條號——“小兒推拿李波”。小兒推拿李波老師推廣小兒推拿療法,普及小兒推拿知識,呼籲學習小兒推拿,增強孩子身體素質。

(七)分腹陰陽(5分鐘)

以雙手拇指沿肋弓邊緣,或自中脘至臍,向兩旁分推。主治腹痛腹脹,消化不良,噁心嘔吐等。

(八)摩腹(5分鐘)

一般採用順時針的方式,使大便沿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的方向運動,堅持操作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成人也是。稍大點的孩子可以採用揉腹的方式,即有一定的滲透力進行。積食引起的便秘腹脹可重點操作此部位。

(九)揉足三裡(5分鐘)

足三裡是胃經上的一個主要穴位,常按揉有健脾胃、促消化的作用。

如果您想瞭解更多小兒推拿的知識與相關問題:敬請關注頭條號——“小兒推拿李波”。小兒推拿李波老師推廣小兒推拿療法,普及小兒推拿知識,呼籲學習小兒推拿,增強孩子身體素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