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每天都在催促教育孩子他們還是那麼不自覺?深度反省

今天我要說的這個話題, 可能很多的家長都感同身受, 苦惱不已。 一提到孩子磨蹭, 真讓人是頭疼不已, 無計可施。

我們家曾經也為此頭疼了好久, 直到我們開始學習、嘗試做出改變。 從無計可施到漸入佳境, 這一路走來, 頗多體會。

外甥七歲, 一年級, 早上催起床, 催穿衣服催吃飯, 放學催寫作業, 晚上催睡覺, 天天迴圈播放, 每天說的最多的就是快點, 你給我快點。

早上喊起床就去做飯, 等你差不多進屋一看還光溜溜的到處找衣服, 眼看自己上班都要遲到還對著早飯發呆, 傍晚你要是不喊寫作業完全沒有概念,

吃飯你要是不催促可以吃上一兩個小時, 為此沒有少誒打, 但第二天又是一樣, 歷史重演。

為此姐姐姐夫沒少查閱資料和請教他人, 直到有一晚因為吃飯吃飯持續一個半小時痛打一頓後我們才真正意識到催促和體罰都已經不能解決問題了, 這時, 我們商量, 幾點該睡覺, 吃飯要快點, 說過這麼多次, 這麼大的孩子, 他其實是知道的。 我們再這麼催下去, 最後的結果就是, 他只會以我們催促的次數和發火的程度來判斷該不該快一點, 而不是他自己真正意識到該做什麼。

簡言之, 他自己沒有生成一個什麼時候做什麼事的內在節奏, 只會依賴其他人的行為作為判斷標準。 我們日復一日、從早到晚不停的催促,

最終會讓他失去對自己的掌控能力。 也對催促和體罰產生免疫了。

我們首先做的, 是管住自己的嘴, 控制自己不去催促, 不去嘮叨。

我們很嚴肅的和他說, 從明天起, 沒人喊你起床也沒人再催促你吃飯了, 你願意起床早點吃飯我們就送你去上學, 到了我們上班時間你沒有做完我們就會去上班,

不再管你。 第二天, 我們忍住一句話沒說, 他倒給自己定個鬧鐘比我們早起一會, 全程沒有催促只比我們每天累死催促晚了三分鐘。 我們開始反思, 我們每天催促, 其實就是不相信孩子有自我掌控的能力, 不相信他能管好自己。 可是, 催的多了, 孩子就對催促產生了免疫。 孩子在無意識中也形成了默契, 不催還有時間;小催, 還不急迫;吼著催, 要動手了, 是真沒有時間了。

所以, 第一步需要改變的, 就是停止催促和嘮叨, 給自控力的小芽一點時間, 讓它慢慢破土長大。 也許孩子習慣了被催促, 一下子沒人管了, 會有一個反彈, 磨蹭的情況會更嚴重, 也很正常, 需要我們多一些耐心和引導給孩子。

第二件事, 明確父母和孩子的界限, 分清磨蹭是誰的事, 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培養他的自主意識。

每次我忍不住想催孩子的時候, 就會提醒自己:這些催孩子做的事情, 是我的事還是孩子的事?如果是孩子的事, 他不著急, 我為啥要比他還著急?這麼一想, 心態就緩和很多, 不容易急躁了。

我們和他一起商量, 哪些事情應該是由他自己完成的, 起床、寫作業、吃飯、睡覺, 這些都是他自己的事。 我們告訴他, 你自己的事情, 那我們就不越界限, 由他自己處理了。 後來我們也慢慢反思, 經常用命令口吻, 用各種要求, 孩子自己也會產生逆反, 效果反而截然相反。

第三件事, 用行為引導行為。 批評教育不能解決問題, 訓斥打罵更不能, 只會導致更多的問題。

實踐已經證明, 批評教育和催促一樣, 效果都非常有限, 真正有效的, 是家長用行動引導孩子, 在具體的事情中讓他體會到磨蹭和不磨蹭的不同結果。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 果真慢慢的不用催促也能完成的很好, 雖然有時候晚上十點還不記得洗澡, 我們不說話都回房睡覺時他也能快速洗澡上床。有次早上又磨蹭時我們忍住不說結果他遲到十分鐘,我們讓他自己接受這個結果,挨老師的批評,他就會知道著急了。跌了跟頭,下次才會注意看路。總是由家長帶著繞開坑坑窪窪,就總也學不會自己看路——反正有家長領著我呢。通過他自己接受我們真的不會催促了之後,他慢慢就真的心裡有數了。

第四件事,平時注意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小孩子磨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對時間沒有太多概念,就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景:你這邊已經急得火燒火燎,他那裡還在優哉遊哉。小孩比較喜歡在酷狗聽故事,我們經常說你要做點什麼家務讓你聽十分鐘,設置好鬧鐘後他經常說十分鐘這麼短啊,我們慢慢引導讓他自己帶上電子錶,告訴他,我們幾點會出門上班,這個點你沒有完成你自己的事情我們只有讓你在家哭鼻子了。

第五件事,多一些耐心,再多一些。要知道,孩子磨蹭,有時是正在積攢內心的力量,去面對他不願意做的事。

我們有沒有注意,孩子磨蹭的事情一般都是他不太願意去做的事:起床、寫作業、睡覺、做家務。換成讓他們出去玩、吃好吃的、看電視,你見過哪個孩子磨磨蹭蹭的?都是一溜煙就跑去做了,抓都抓不住。所以面對困難或者不願意去做的事情,孩子看上去是在磨蹭,其實是在做一個緩衝,積蓄內心的力量去面對。有的小孩寫作業遇到難題時會玩一會兒手頭的小玩意兒,緩一緩,再接著做。在大人眼裡,這就是在磨蹭。這時,就需要耐心等一等,別急著催,打亂孩子的節奏。如果玩得時間過長,再稍微提醒一下即可。想一想,我們大人遇到難題的時候,不也會先放一放,刷會兒手機,吃點東西,重整旗鼓再來面對嗎?小孩子也是一樣啊。

通過這五件事情,我那七歲的外甥真的在一點一點改變,現在能夠承擔部門家務了,洗襪子拖地,曬衣服洗碗,比我們以前每天催促的狀態好很多。雖然有時候還是不記得,但是我們各自做自己事情他立馬也能明白過來。

仔細反省下,孩子之所以磨磨蹭蹭,有一大半的“功勞”在家長身上,每個磨蹭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不停催促嘮叨的家長。孩子一磨蹭,家長第一反應就是催催催,越催促,越磨蹭,最終成為一個惡性循環。等他長大了,開始獨立生活,沒有了父母的催促和控制,自控力又沒發展起來,很容易放縱自己,看看那些在宿舍裡蹺課通宵玩遊戲的大學生,看看那麼多為拖延症而苦惱的成年人,就知道自控力有多重要了。

想讓孩子不再磨蹭,就要先從改變自己入手,用自己的言行去引導孩子、影響孩子。說起來,這比催促、訓斥、發火要難很多,需要大人對自己有覺察,對孩子有同理心,還要有足夠的耐心。所以,你,願意做出這樣的改變嗎?

我們不說話都回房睡覺時他也能快速洗澡上床。有次早上又磨蹭時我們忍住不說結果他遲到十分鐘,我們讓他自己接受這個結果,挨老師的批評,他就會知道著急了。跌了跟頭,下次才會注意看路。總是由家長帶著繞開坑坑窪窪,就總也學不會自己看路——反正有家長領著我呢。通過他自己接受我們真的不會催促了之後,他慢慢就真的心裡有數了。

第四件事,平時注意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小孩子磨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對時間沒有太多概念,就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景:你這邊已經急得火燒火燎,他那裡還在優哉遊哉。小孩比較喜歡在酷狗聽故事,我們經常說你要做點什麼家務讓你聽十分鐘,設置好鬧鐘後他經常說十分鐘這麼短啊,我們慢慢引導讓他自己帶上電子錶,告訴他,我們幾點會出門上班,這個點你沒有完成你自己的事情我們只有讓你在家哭鼻子了。

第五件事,多一些耐心,再多一些。要知道,孩子磨蹭,有時是正在積攢內心的力量,去面對他不願意做的事。

我們有沒有注意,孩子磨蹭的事情一般都是他不太願意去做的事:起床、寫作業、睡覺、做家務。換成讓他們出去玩、吃好吃的、看電視,你見過哪個孩子磨磨蹭蹭的?都是一溜煙就跑去做了,抓都抓不住。所以面對困難或者不願意去做的事情,孩子看上去是在磨蹭,其實是在做一個緩衝,積蓄內心的力量去面對。有的小孩寫作業遇到難題時會玩一會兒手頭的小玩意兒,緩一緩,再接著做。在大人眼裡,這就是在磨蹭。這時,就需要耐心等一等,別急著催,打亂孩子的節奏。如果玩得時間過長,再稍微提醒一下即可。想一想,我們大人遇到難題的時候,不也會先放一放,刷會兒手機,吃點東西,重整旗鼓再來面對嗎?小孩子也是一樣啊。

通過這五件事情,我那七歲的外甥真的在一點一點改變,現在能夠承擔部門家務了,洗襪子拖地,曬衣服洗碗,比我們以前每天催促的狀態好很多。雖然有時候還是不記得,但是我們各自做自己事情他立馬也能明白過來。

仔細反省下,孩子之所以磨磨蹭蹭,有一大半的“功勞”在家長身上,每個磨蹭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不停催促嘮叨的家長。孩子一磨蹭,家長第一反應就是催催催,越催促,越磨蹭,最終成為一個惡性循環。等他長大了,開始獨立生活,沒有了父母的催促和控制,自控力又沒發展起來,很容易放縱自己,看看那些在宿舍裡蹺課通宵玩遊戲的大學生,看看那麼多為拖延症而苦惱的成年人,就知道自控力有多重要了。

想讓孩子不再磨蹭,就要先從改變自己入手,用自己的言行去引導孩子、影響孩子。說起來,這比催促、訓斥、發火要難很多,需要大人對自己有覺察,對孩子有同理心,還要有足夠的耐心。所以,你,願意做出這樣的改變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