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是一個有共鳴的問題,以散亂顛倒心念佛,恐怕不能往生的憂慮

修指正助雙修, 不照修不能去;少修功不成就, 多修是常不斷。 學淨土法門多年, 念佛亦多年, 目標是此業報身結束後, 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但生活在娑婆塵世中, 有很忙者, 有稍不忙者, 有安閒者等等, 如何在不同狀況下, 每人都能著力念佛, 念得不疲不厭, 念出味道, 乃至念出往生信心呢?在一個白露的夜晚, 幾位朋友相聚, 提出這樣的疑問。 座中有人引了一則雪公的《佛學問答》, 大家切磋了起來。 問:師雲, 散亂心念佛亦可往生, 未悉其理為何?這是一個有共鳴的問題。 問出了吾人以散亂心念佛, 恐怕不能往生的憂慮。

卻看到雪公慈悲開示, 散亂心念佛亦可往生, 給了我們莫大的鼓舞, 但道理何在呢?答:散亂者, 時間環境皆不允許入定也。 不靜不定, 難得一心, 力量自小, 何能道交?倘能志切解脫, 知善方便, 百亂不能移其志, 萬事不能忘洪名。 白樂天雲:“饒教忙似箭,

不離阿彌陀。 ”如此謂之熟, 全在薰習工夫, 打成一片。 苦樂忙閑, 皆是這個, 生死也是這個, 故能往生。 雪公回答, 散亂者, 在不靜不定的環境中, 不容易得到一心, 是不易感應道交。 隨即又點出“志切解脫”四個字。 若能夠有志向、有懇切的解脫心, 善用方便, 把握念佛, 在任何紛擾的環境, 萬事不忘洪名, 不變念佛求生的志向, 待佛號熟了, 就可以往生。

何以要訂功課計數?蕅益大師說:“記數之法, 普被三根。 上根不礙記, 下根必須計。 故總以數期之。 ”計數念佛, 不是拿個念珠、計數器而已, 要先訂功課, 為了要把功課完成, 拿念珠、計數器才有意義。 有目標的, 一天念佛千聲或萬聲, 想盡辦法, 找時間完成功課, 因為“道非課程則罔”, 督促自己每日要完成, 對自己負責。 有量才有質, 一首名曲是經過千萬遍練習出來的, 若達標都沒有, 質何在?每天記數達標, 篤行後就知道效果。 功課訂下去, 晝可不食, 夜可不眠, 立了志就要做。 平常若沒念佛, 處在“失念”狀態, 則與凡夫無異。 提起佛號不是在口裡念念就算了,

必須放下妄念, 真心清淨的念頭與佛號結合, 唯有一佛念, 工夫才能成片。

若平日念佛沒有念好, 臨終要往生極樂, 談何容易!志向堅定, 苦、樂、忙、閑都不離一句佛號, 乃至生死關頭也是一句佛號, 這樣就能往生。 這時有人憶起雪公對永明禪師四料簡的“萬修萬人去”,

曾做開示:“修指正助雙修, 不照修不能去;少修功不成就, 多修是常不斷。 ”修淨土, 萬修萬人去, 後世學人為何多不能去?須自問:有沒有修?如何修?修是指有正功夫、助功夫, 而且要依照釋迦佛的教法修, 不照修是不能去的。 若是少修, 偶爾念佛, 功夫淺, 也是不能成就。 試看往生的人, 都是平時勤念佛號, 早晚課外, 散課記數念佛, 務必精進不懈。

師父九十多歲了,念珠始終不離手,就是常不斷的把握時間念佛,我們能不效行嗎?念佛若沒有成就,落空的話,下場是什麼?朋友記得會性法師講經,解釋餓鬼道時,曾提到:“現在人的我執重,放不下,活到七、八十歲,死了還念念不忘家庭、眷屬等!做人的福報不夠,不能轉生人道;而罪業尚不致下地獄,畜生道亦然,生天更不可能,故多生鬼道。”絲絲涼意的夜晚,想想若壽命終了,當了孤魂野鬼,在荒郊野外的墳場飄蕩,終日懷幽愁之苦,鬼命長遠難盡,令人不寒而慄!

師父九十多歲了,念珠始終不離手,就是常不斷的把握時間念佛,我們能不效行嗎?念佛若沒有成就,落空的話,下場是什麼?朋友記得會性法師講經,解釋餓鬼道時,曾提到:“現在人的我執重,放不下,活到七、八十歲,死了還念念不忘家庭、眷屬等!做人的福報不夠,不能轉生人道;而罪業尚不致下地獄,畜生道亦然,生天更不可能,故多生鬼道。”絲絲涼意的夜晚,想想若壽命終了,當了孤魂野鬼,在荒郊野外的墳場飄蕩,終日懷幽愁之苦,鬼命長遠難盡,令人不寒而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