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一天一首古詩詞

哭晁卿衡

唐代:李白

日本晁卿辭帝都, 征帆一片繞蓬壺。

明月不歸沉碧海, 白雲愁色滿蒼梧。

譯文

日本友人晁衡卿, 辭別長安回家鄉,

乘坐帆船遠去東方回蓬萊群島。 晁卿如同明月沉大海一去不返, 思念你的心情如同蒼白的雲彩籠罩著雲臺山。

注釋

⑴晁卿衡:即晁衡, 日本人, 原名阿倍仲麻呂(又作安陪仲麻呂), 《舊唐書·東夷·日本國傳》音譯作仲滿。 西元717年(日本靈龜二年, 唐開元五年), 來中國求學。 改姓名為朝衡。 朝通“晁”。 卿:尊稱。

⑵帝都:指唐朝京城長安。

⑶蓬壺:指蓬萊、方壺, 都是神話傳說中東方大海上的仙山。 此指晁衡在東海中航行。

⑷明月:喻品德高潔才華出眾之士, 一說是月明珠, 此喻晁衡。 沉碧海:指溺死海中。

⑸白雲:據說有白雲出自蒼梧入大樑。 蒼梧:本指九嶷山, 此指傳說中東北海中的鬱州山(鬱洲山)。 相傳鬱州山自蒼梧飛來, 故亦稱蒼梧(見《一統志》)。 此句意謂:悲愁的雲霧籠罩著大海和蒼梧山。

賞析

此詩載于《全唐詩》卷一百八十四。 下面是中國屈原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常振國先生對此詩的賞析。

詩的標題“哭”字, 表現了詩人失去好友的悲痛和兩人超越國籍的真摯感情, 使詩歌籠罩著一層哀惋的氣氛。

“日本晁卿辭帝都”, 帝都即唐代京都長安, 詩用賦的手法, 一開頭就直接點明人和事。 詩人回憶起不久前歡送晁衡返國時的盛況:唐玄宗親自題詩相送, 好友們也紛紛贈詩, 表達美好的祝願和殷切的希望。 晁衡也寫詩答贈, 抒發了惜別之情。

“征帆一片繞蓬壺”, 緊承上句。 作者的思緒由近及遠, 憑藉想像, 揣度著晁衡在大海中航行的種種情景。 “征帆一片”寫得真切傳神。 船行駛在遼闊無際的大海上,

隨著風浪上下顛簸, 時隱時現, 遠遠望去, 恰如一片樹葉飄浮在水面。 “繞蓬壺”三字放在“征帆一片”之後更是微妙。 “蓬壺”即傳說中的蓬萊仙島, 這裡泛指海外三神山, 以扣合晁衡歸途中島嶼眾多的特點, 與“繞”字相應。 同時, “征帆一片”, 飄泊遠航, 亦隱含了晁衡的即將遇難。

“明月不歸沉碧海, 白雲愁色滿蒼梧”。 這兩句, 詩人運用比興的手法, 對晁衡作了高度評價, 表達了他的無限懷念之情。 前一句暗指晁衡遇難, 明月象徵著晁衡品德的高潔, 而晁衡的溺海身亡, 就如同皓潔的明月沉淪于湛藍的大海之中, 含意深邃, 藝術境界清麗幽婉, 同上聯中對征帆遠航環境的描寫結合起來, 既顯得自然而貼切, 又令人無限惋惜和哀愁。

末句以景寫情, 寄興深微。 蒼梧, 指鬱洲山, 據《一統志》, 鬱洲山在淮安府海州朐山東北海中。 晁衡的不幸遭遇, 不僅使詩人悲痛萬分, 連天宇也好似愁容滿面。 層層白色的愁雲籠罩著海上的蒼梧山, 沉痛地哀悼晁衡的仙去。 詩人這裡以擬人化的手法, 通過寫白雲的愁來表達自己的愁, 使詩句更加迂曲含蓄, 這就把悲劇的氣氛渲染得更加濃厚, 令人回味無窮。

詩忌淺而顯。 李白在這首詩中, 把友人逝去、自己極度悲痛的感情用優美的比喻和豐富的聯想, 表達得含蓄、豐富而又不落俗套, 體現了非凡的藝術才能。 李白的詩歌素有清新自然、浪漫飄逸的特色, 在這首短詩中, 讀者也能體味到他所特有的風格。 雖是悼詩,

卻是寄哀情於景物, 借景物以抒哀情, 顯得自然而又瀟灑。 李白用“明月”比喻晁衡品德非常純淨;用“白雲愁色”表明他對晁衡的仙去極度悲痛。 他與晁衡的友誼, 不僅是盛唐文壇的佳話, 也是中日兩國人民友好交往歷史的美好一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