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鐵八局奮戰中老鐵路 助老撾成“陸聯國”

中老鐵路北起兩國邊境磨憨——磨丁口岸, 南至萬象, 全長414多公里, 計畫於2021年12月底通車。 目前正在修建的共有六個標段。 而中鐵八局承建的是磨萬鐵路III標段, 線路二次跨越湄公河, 穿越湄公半島無人區, 三次上跨13號公路, 二次與瑯勃拉邦環城路立交, 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對施工單位來說, 是一個巨大挑戰。

老撾是東南亞唯一的內陸國, 基礎設施極其落後, 直到今天, 全國都沒有一條高速公路,

鐵路僅有3.5公里, 多山缺路是老撾經濟發展的一大障礙。 中鐵八局集團公司總經理吳家興認為:“作為泛亞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老鐵路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標杆專案, 也是中國和東南亞各國的陸上新樞紐通道, 對中國和東南亞加強經濟聯繫和祖國的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 能夠作為中國中鐵的開路先鋒鏖戰海外, 為‘一帶一路’做貢獻, 我們義不容辭!”

按照規劃鐵路將於2021年底建成通車, 這條鐵路不僅連接著中國, 未來還將連接泰國乃至馬來西亞等國家的鐵路, 承載著老撾從內陸“陸鎖國”到“陸聯國”的轉變之夢, 將極大地帶動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

苦戰湄公河半島“無人區”

湍急的湄公河在瑯勃拉邦省劃了個巨大的“幾”字拐彎後繼續奔流向前。

巨大拐彎形成的“湄公河半島”被茂密的熱帶原始森林覆蓋, 荒無人煙, 作為磨萬三標一分部, 中老鐵路磨丁至萬象線Ⅲ標段里程D1K143+930—D2K161+861, 線路全長18.125公里, 全部位於老撾瑯勃拉邦省中佩縣湄公河半島無人區, 兩次跨越湄公河, 由中鐵八局集團下屬企業中鐵八局三公司負責施工。

鐵路建設離不開大型工程機械, 沒有施工道路, 施工機械、材料及人員都無法進入工地, 因此, 施工道路的修建就成了頭等重要的大事。 由於經濟發展滯後, 老撾的電力、道路、通信等基礎設施及其缺乏, 更不用說偏僻的山區村寨, 要完成標段鐵路建設, 八局首先面對的困難是兩跨湄公河, 進入湄公河半島無人區修建施工便道。

湄公河沿岸散落居住著少數原住居民, 半島和外界沒有陸路連接, 原住民出入主要靠一條小船擺渡, 大片的區域被熱帶原始植被覆蓋, 常有蠍子、眼鏡蛇等劇毒動物出沒, 施工環境非常惡劣。

湄公河, 如果不是記者親眼所見, 是很難想像河流的湍急與波濤洶湧, 修建施工道路的第一個攔路虎就是如何過河, 除了用輪船, 別無他法。 老撾是一個內陸國家, 沒有造船業, 為了買到能擺渡的輪船, 專案籌備組的人員找尋了整個老撾和金三角, 最後在泰國南部找到, 航行了一個月時間, 才到達湄公河項目工地。

2016年10月, 中鐵八局中老鐵路籌備組到達老撾, 作為第一批參建並籌備人員, 經過短暫的安頓和調查, 馬上投入湄公河半島的勘測便道施工,

工人們每天早早出發, 乘坐租賃的小船到對岸湄公河半島進行作業。

無人區, 不僅無人, 這裡還沒有食物可以充饑、沒有水可以解渴、沒有電可以照明、沒有房屋可以避雨, 致命的是這裡沒有手機信號聯繫外界, 這不僅造成施工調配的諸多不便和聯繫困難, 也為施工人員安全往返埋下隱患。 工人們上下班在暗藏洶湧的湄公河上來來回回, 湄公河的朝陽和落日重複交替著,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一年, 終於迎來了中老鐵路全線開工建設的最高動員令。

專案的前期工作才剛開了個頭, 就被老撾的氣候“當頭棒喝”。 開工以後正值旱季, 在這個季節, 基本沒有降雨, 平均氣溫達到35℃, 最高氣溫能達到45℃, 原始森林裡異常炎熱。

專案一線施工人員強忍烈日暴曬,克服高溫和乾渴搭建駐地,每天吃著大本營臨時駐地送來的盒飯。2017年2月,第一批活動板房通過老撾當地人的渡船運輸進入湄公河半島,項目分部在極短時間完成板房安裝和駐地大致的修建,基本滿足了居住。3月,分部駐地(三工區)和二工區2M臨時通信系統相繼建成,半島實現對外網路通信。同時,半島5口井相繼鑽井取水成功,且檢驗合格可用於飲用水。7月,半島內薩諾村隧道出口至孟村二號隧道出口段施工用電實現貫通。電力線、電話線以及施工便道這三條施工大通道的開闢,對湄公河半島的發展和改變將是巨大的。它們就像湄公河半島的三條血管,為湄公河半島持續不斷輸送新鮮的血液,沉睡了千年的湄公河半島無人區正在慢慢蘇醒,悄然改變。

“鐵軍”啃下一個又一個硬骨頭

11月5日,記者眼前的中老鐵路全線控制性工程——老撾瑯勃拉邦湄公河特大橋施工現場一片繁忙,秩序井然,老撾屬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每年的5月—10月為雨季,悶熱多雨,氣溫高達40多度,進入11月是旱季,中鐵八局的建設者們正在利用難得的黃金時機搶工期搶進度。

湄公河半島近1000名八局的建設者在中國“國慶”和“中秋”放棄休息,奮戰在施工一線。截至10月7日,半島已經有八個隧道口穩定掘進、一個涵洞開挖、一座橋樑鑽孔共計10個作業面同時正常施工,跨越湄公河的兩座特大橋建設進展順利。

在異國他鄉施工,要克服的不僅僅是氣候與水土不服的困難,瑯勃拉邦工業極度落後,施工材料設備極度匱乏,其中常規材料沙石都無法滿足,當地僅有幾個小型砂石廠,產量小且價格很高,還常常拿著錢也買不到。施工需要的砂石、設備、材料和人員等只能通過渡船經湄公河運進半島,渡船運能有限,碼頭之間來回需要近一個小時,且碼頭隨著湄公河水位變化停靠難度增加,甚至停運。同時電力供應艱難,距離遠、電壓不穩且經常停電。跨越湄公河的電力更是同時受到水運航道、淨高要求及航空安全高度的限制,協調及施工難度很大。

面對砂石短缺的嚴峻形勢,專案分部不等不靠,立即著手在半島內自建砂石生產線。 7月22日,自建的第一條砂石生產線投產;9月9日,第二條砂石生產線建成投產,極大提高了項目自建砂石的產能,材料供應壓力得到緩解。同時,外部廠家在半島上建設的砂石線也相繼投入生產,地材制約因素得到極大改善。

八局的建設者拿出了鐵軍的本色,硬是在湄公河半島熱帶無人區的艱難施工環境中,啃下了一個又一個的硬骨頭!

認真審核施工圖紙、嚴格把關原材料、半成品品質、嚴格按品質標準進行施工是八局的鐵律。對每一個環節都不忽視,遇到品質問題絕不手軟,使品質始終處於可控狀態。蓬山隧道出口的拱部初支面因噴射混凝土過厚,導致二襯厚度差了8cm,在監理都同意了的情況下,三分部副總工黎勇檢查時發現了,他二話不說,堅決要求班組對初支面進行鑿除處理後才能繼續施工,他說:“施工絕不能打馬虎眼,一點後患就會造成品質隱患!”

橫跨湄公河的瑯勃拉邦湄公河特大橋,是中老鐵路的一個重難點,變幻不定的水位給前期施工帶來不少麻煩。建設這座大橋需要和湄公河“鬥智鬥勇”,前期施工只能見縫插針地搶在湄公河水位下降的時候進行。

三分部副經理曾均經歷過大大小小的橋樑建設,算得上是橋樑專家,他說:“湄公河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跟它打交道還真得有勇有謀。前幾天我們觀察到湄公河水位已經明顯下降,我們趕緊將設備放置在水面的圍島上抓緊進行施工,可是到了淩晨兩點水位突然上漲,打了我們一個猝不及防,大家都拼命把設備搶運回來了,才沒有造成任何損失。”

攻堅克難的戰場,也成為青年建設者們成長與夢想開啟的地方。

90後的梅征友,2017年6月畢業後簽約中鐵八局一公司,隨即就到了老撾工地。參加征地紅線放樣工作,學習GPS使用;進行隧道監控測量,橋樑樁基承台放樣,學習全站儀使用。晚上還要進行理論學習,編寫施工方案,統計工程量。帶他的師父是專案的一個副經理,知識扎實,經驗豐富,對他也極為嚴格,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問他學到了什麼,有什麼規劃。

“過去在學校對‘一帶一路’倡議只有理論上的瞭解,我是懷揣著不安與希望踏上這片土地的,雖然工作辛苦,但很充實。當自己編寫完一個完整的方案,統計完一堆圖紙的工作後,想到自己能為 ‘一帶一路’盡一份力,就會有一種滿滿的成就感!”梅征友說。

中鐵八局建設者們的辛苦付出,贏得了老撾國家領導的讚賞。11月8日,就在記者採訪的時候,偶遇老撾政治局常委、政府總理通倫·西蘇裡視察位於瑯勃拉邦省的中老鐵路專案中鐵八局建設工地——蓬山隧道與湄公河特大橋建設工地,通倫·西蘇裡看到繁忙、緊張、有序的建設場景時,對專案施工成果給予了高度肯定。

福澤一方的“中鐵藍”

十九大勝利閉幕後,我國党和國家領導人首次出訪即選擇老撾,這不但充分表明中國對發展與老撾友誼的高度重視,更將以此為開篇,再次詮釋“親誠惠容”理念,促進兩國關係的進一步發展,為新時代中國與老撾關係發展奠定積極基調。

對此,年近半百的磨萬鐵路Ⅲ標一分部項目党工委書記龔肅忠頗為感慨。“自兩國確立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以來,中國與老撾推進了一系列重大合作專案。但是互惠不僅在於項目本身,還應該延伸至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龔肅忠稱,“我們在異國他鄉修路建橋,開展工程建設,同時也架起中老友誼橋樑,讓‘一帶一路’工程攜著中國夢福澤一方。”

龔肅忠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據悉,在龔肅忠的帶領下,磨萬鐵路Ⅲ標一分部在工程輻射範圍內開展走訪調查,深入瞭解民情民生。在走訪中,發現當地的貧困兒童眾多,大多數兒童沒有鞋子、衣服破爛不堪、衣不蔽體,貧困程度令人咋舌。

針對走訪調查情況,磨萬鐵路Ⅲ標一分部決定積極開展“愛心幫扶”,將幫助貧困兒童作為加強與老撾地方村寨老百姓和諧共處的紐帶,不斷增進“一帶一路”之下中老的深厚友誼。於是,龔肅忠迅速與國內聯繫,籌措到70套嶄新的運動服,送到老撾巴烏縣帕登村發放給貧困兒童,並給貧困兒童拍照留念、製作相框,衣不蔽體的孩子們穿上了“中鐵藍”,這生平第一次的美好經歷,讓整個村莊沉浸在如同節日一般的歡樂中。

烏多姆省班那漢村村長宋屯告訴記者,因為修鐵路,好多村民找到了事做,有在湄公河開渡船的,有在工地做勤雜保潔的,還有出租房屋設備的,還有人買了汽車搞運輸,全村人均年收入能達到200美元,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施工修建的便道、碼頭極大改善了當地居民的出行條件,經過村莊的施工便道路段,八局的 建設者們都貼心地全部鋪設成了水泥路面,減少車過往揚塵對當地村民生活的影響。過去只有羊腸小徑的深山老林有了大馬路,很多村民自發地遷到了施工便道旁居住,就是半島無人區,也陸續有居民搬遷進去。採訪中記者不時能看到施工便道旁一幢幢正在蓋的房屋。54歲的村民穆告訴記者,他在大山裡生活了一輩子,便道通了後,他才第一次到了瑯勃拉邦城。中老鐵路通車後,他還想到首都萬象去看看,去中國看看!”

原始森林裡異常炎熱。

專案一線施工人員強忍烈日暴曬,克服高溫和乾渴搭建駐地,每天吃著大本營臨時駐地送來的盒飯。2017年2月,第一批活動板房通過老撾當地人的渡船運輸進入湄公河半島,項目分部在極短時間完成板房安裝和駐地大致的修建,基本滿足了居住。3月,分部駐地(三工區)和二工區2M臨時通信系統相繼建成,半島實現對外網路通信。同時,半島5口井相繼鑽井取水成功,且檢驗合格可用於飲用水。7月,半島內薩諾村隧道出口至孟村二號隧道出口段施工用電實現貫通。電力線、電話線以及施工便道這三條施工大通道的開闢,對湄公河半島的發展和改變將是巨大的。它們就像湄公河半島的三條血管,為湄公河半島持續不斷輸送新鮮的血液,沉睡了千年的湄公河半島無人區正在慢慢蘇醒,悄然改變。

“鐵軍”啃下一個又一個硬骨頭

11月5日,記者眼前的中老鐵路全線控制性工程——老撾瑯勃拉邦湄公河特大橋施工現場一片繁忙,秩序井然,老撾屬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每年的5月—10月為雨季,悶熱多雨,氣溫高達40多度,進入11月是旱季,中鐵八局的建設者們正在利用難得的黃金時機搶工期搶進度。

湄公河半島近1000名八局的建設者在中國“國慶”和“中秋”放棄休息,奮戰在施工一線。截至10月7日,半島已經有八個隧道口穩定掘進、一個涵洞開挖、一座橋樑鑽孔共計10個作業面同時正常施工,跨越湄公河的兩座特大橋建設進展順利。

在異國他鄉施工,要克服的不僅僅是氣候與水土不服的困難,瑯勃拉邦工業極度落後,施工材料設備極度匱乏,其中常規材料沙石都無法滿足,當地僅有幾個小型砂石廠,產量小且價格很高,還常常拿著錢也買不到。施工需要的砂石、設備、材料和人員等只能通過渡船經湄公河運進半島,渡船運能有限,碼頭之間來回需要近一個小時,且碼頭隨著湄公河水位變化停靠難度增加,甚至停運。同時電力供應艱難,距離遠、電壓不穩且經常停電。跨越湄公河的電力更是同時受到水運航道、淨高要求及航空安全高度的限制,協調及施工難度很大。

面對砂石短缺的嚴峻形勢,專案分部不等不靠,立即著手在半島內自建砂石生產線。 7月22日,自建的第一條砂石生產線投產;9月9日,第二條砂石生產線建成投產,極大提高了項目自建砂石的產能,材料供應壓力得到緩解。同時,外部廠家在半島上建設的砂石線也相繼投入生產,地材制約因素得到極大改善。

八局的建設者拿出了鐵軍的本色,硬是在湄公河半島熱帶無人區的艱難施工環境中,啃下了一個又一個的硬骨頭!

認真審核施工圖紙、嚴格把關原材料、半成品品質、嚴格按品質標準進行施工是八局的鐵律。對每一個環節都不忽視,遇到品質問題絕不手軟,使品質始終處於可控狀態。蓬山隧道出口的拱部初支面因噴射混凝土過厚,導致二襯厚度差了8cm,在監理都同意了的情況下,三分部副總工黎勇檢查時發現了,他二話不說,堅決要求班組對初支面進行鑿除處理後才能繼續施工,他說:“施工絕不能打馬虎眼,一點後患就會造成品質隱患!”

橫跨湄公河的瑯勃拉邦湄公河特大橋,是中老鐵路的一個重難點,變幻不定的水位給前期施工帶來不少麻煩。建設這座大橋需要和湄公河“鬥智鬥勇”,前期施工只能見縫插針地搶在湄公河水位下降的時候進行。

三分部副經理曾均經歷過大大小小的橋樑建設,算得上是橋樑專家,他說:“湄公河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跟它打交道還真得有勇有謀。前幾天我們觀察到湄公河水位已經明顯下降,我們趕緊將設備放置在水面的圍島上抓緊進行施工,可是到了淩晨兩點水位突然上漲,打了我們一個猝不及防,大家都拼命把設備搶運回來了,才沒有造成任何損失。”

攻堅克難的戰場,也成為青年建設者們成長與夢想開啟的地方。

90後的梅征友,2017年6月畢業後簽約中鐵八局一公司,隨即就到了老撾工地。參加征地紅線放樣工作,學習GPS使用;進行隧道監控測量,橋樑樁基承台放樣,學習全站儀使用。晚上還要進行理論學習,編寫施工方案,統計工程量。帶他的師父是專案的一個副經理,知識扎實,經驗豐富,對他也極為嚴格,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問他學到了什麼,有什麼規劃。

“過去在學校對‘一帶一路’倡議只有理論上的瞭解,我是懷揣著不安與希望踏上這片土地的,雖然工作辛苦,但很充實。當自己編寫完一個完整的方案,統計完一堆圖紙的工作後,想到自己能為 ‘一帶一路’盡一份力,就會有一種滿滿的成就感!”梅征友說。

中鐵八局建設者們的辛苦付出,贏得了老撾國家領導的讚賞。11月8日,就在記者採訪的時候,偶遇老撾政治局常委、政府總理通倫·西蘇裡視察位於瑯勃拉邦省的中老鐵路專案中鐵八局建設工地——蓬山隧道與湄公河特大橋建設工地,通倫·西蘇裡看到繁忙、緊張、有序的建設場景時,對專案施工成果給予了高度肯定。

福澤一方的“中鐵藍”

十九大勝利閉幕後,我國党和國家領導人首次出訪即選擇老撾,這不但充分表明中國對發展與老撾友誼的高度重視,更將以此為開篇,再次詮釋“親誠惠容”理念,促進兩國關係的進一步發展,為新時代中國與老撾關係發展奠定積極基調。

對此,年近半百的磨萬鐵路Ⅲ標一分部項目党工委書記龔肅忠頗為感慨。“自兩國確立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以來,中國與老撾推進了一系列重大合作專案。但是互惠不僅在於項目本身,還應該延伸至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龔肅忠稱,“我們在異國他鄉修路建橋,開展工程建設,同時也架起中老友誼橋樑,讓‘一帶一路’工程攜著中國夢福澤一方。”

龔肅忠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據悉,在龔肅忠的帶領下,磨萬鐵路Ⅲ標一分部在工程輻射範圍內開展走訪調查,深入瞭解民情民生。在走訪中,發現當地的貧困兒童眾多,大多數兒童沒有鞋子、衣服破爛不堪、衣不蔽體,貧困程度令人咋舌。

針對走訪調查情況,磨萬鐵路Ⅲ標一分部決定積極開展“愛心幫扶”,將幫助貧困兒童作為加強與老撾地方村寨老百姓和諧共處的紐帶,不斷增進“一帶一路”之下中老的深厚友誼。於是,龔肅忠迅速與國內聯繫,籌措到70套嶄新的運動服,送到老撾巴烏縣帕登村發放給貧困兒童,並給貧困兒童拍照留念、製作相框,衣不蔽體的孩子們穿上了“中鐵藍”,這生平第一次的美好經歷,讓整個村莊沉浸在如同節日一般的歡樂中。

烏多姆省班那漢村村長宋屯告訴記者,因為修鐵路,好多村民找到了事做,有在湄公河開渡船的,有在工地做勤雜保潔的,還有出租房屋設備的,還有人買了汽車搞運輸,全村人均年收入能達到200美元,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施工修建的便道、碼頭極大改善了當地居民的出行條件,經過村莊的施工便道路段,八局的 建設者們都貼心地全部鋪設成了水泥路面,減少車過往揚塵對當地村民生活的影響。過去只有羊腸小徑的深山老林有了大馬路,很多村民自發地遷到了施工便道旁居住,就是半島無人區,也陸續有居民搬遷進去。採訪中記者不時能看到施工便道旁一幢幢正在蓋的房屋。54歲的村民穆告訴記者,他在大山裡生活了一輩子,便道通了後,他才第一次到了瑯勃拉邦城。中老鐵路通車後,他還想到首都萬象去看看,去中國看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