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隋朝王雄誕的簡介 王雄誕與汪華的關係

王雄誕, 曹州濟陽人氏, 為隋朝末年農民起義軍將領杜伏威的養子兼部將。 王雄誕小的時候就果斷勇敢, 智謀過人。 在大業九年, 杜伏威起兵, 採用了王雄誕的計策, 出戰得勝, 被任命為驃騎將軍。

王雄誕像

在最開始, 杜伏威挑選軍中的將士作為養子共有30多人, 其中王雄誕在其中是最傑出的。

大業十一年, 李子通畏懼杜伏威的才能, 便派騎兵伏擊杜伏威, 杜伏威受到伏擊重傷而摔下馬來。 王雄誕背著杜伏威逃走, 將其藏身在蘆葦之中。 他收集散落的士兵, 但是又被敵軍將士擊敗。 杜伏威的妻子王氏力氣過人背著丈夫逃走, 這時候王雄誕率領下屬十多人掩護杜伏威, 直到隋軍趕到。 在這次事件中, 王雄誕身上多處受傷, 但是勇氣智謀皆過於常人。

武德四年, 王雄誕和李子通在蘇州對戰並將其擊退。 李子通帶領精兵防守獨松嶺, 王雄誕派部將帶領一千多人出奇招,

在夜裡將炬火綁在樹上, 李子通看著山下到處都是炬火, 恐慌之下便燒營而逃, 在逃亡余杭的過程中, 被乘勝追來的王雄誕擒獲。

王雄誕在打敗李子通之後, 王雄誕回軍討伐汪華。 汪華在新安洞口拒戰, 王雄誕派遣精銳部隊埋伏在山谷之間, 而自己帶領數千名弱兵攻打汪華, 交戰片刻就退守本營。 汪華不知是計前來攻打, 士兵拼死抵抗, 阻止汪華攻營, 汪華久攻不下, 而這時埋伏於山谷之間的精兵已經將洞口佔領, 汪華進退兩難, 窘迫中只好投降。

王雄誕 汪華

關於王雄誕和汪華, 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在武德四年十一月, 汪華稱王十年, 杜伏威派王雄誕去攻打。 但是汪華卻在新安洞口守著拒戰, 王雄誕智謀過人,

使計以至於汪華處於進退兩難之境, 於是投降, 但是在唐書中卻又很多疑點。

汪華畫像

首先, 杜伏威歸附了唐李世民, 王雄誕是他的部下及養子。 在汪氏通宗世譜中說到, 汪華在武德四年的九月就帶著自己的弟弟歸附了唐。 那這樣看來就是在王雄誕與汪華戰鬥之前,

汪華早已歸附了唐, 而不是在進退兩難投降後歸附了唐。 這一點的不同, 完全就是不同性質的戰爭了。

在唐書記載的新安洞, 但是歙州有很多山洞, 卻沒有一個叫新安洞的。 這又是一個疑點。 而且在古時候的皖南山區, 只有能單人走過的羊腸小徑, 易守難攻。 汪華在歙州很受老百姓愛戴, 如果有大批部隊到這兒, 估計早就會有人通風報信了。

再有, 即使將汪華出生地的那個洞口作為新安洞口, 即使王雄誕守住了洞口, 也不會使汪華進退兩難的。 汪華作為這兒的人, 那一段30裡的峽谷有很多小路, 汪華可以隨意選擇一條小路就可以逃走, 王雄誕身為外地人怎會對這個地方如此瞭解。

對於兩者之間的戰爭原因,

可能是由於當時各地方的形勢不明確, 情勢不穩定, 加上古時候的交通實在太不發達, 以至於出現了這樣的矛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