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審時度勢的安德海為何事誤了自己的卿卿性命?

安德海(1844年-1869年), 清末宦官, 直隸南皮(河北省南皮縣)人。 他在八九歲時淨身, 進宮後在咸豐帝身邊為御前太監。 同治八年, 他奉慈禧之命, 到江南採辦服飾, 走到山東地方, 被巡撫丁寶楨擒獲處決。

1861年8月, 31歲的咸豐病逝于承德避暑山莊。 咸豐彌留之際下諭:“立皇長子載淳為皇太子。 ”又諭:“皇長子載淳現為皇太子, 著派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 盡心輔弼, 贊襄一切政務。 ”這即是歷史上著名的“顧命八大臣”。 野心勃勃的慈禧, 對橫在其前面的“顧命八大臣”很不是爽, 決心聯合恭親王將他們除去。

網路配圖

深得慈禧信任而本身又乘巧的安德海成了聯繫慈禧和恭親王的線人, 他不但為他們傳遞密信, 還出謀劃策, 最後慈禧和恭親王奕訢終於發動“辛酉政變”, 載恒、端華、肅順、景壽等八大臣分別斬立決、賜死或發配, 贊襄制度被推翻, 六歲的同治即位,

慈禧太后開始垂簾聽政, 成為清末事實上的最高權力者。 在辛酉政變中, 由於安德海充當了兩宮皇太后和恭親王奕訢之間的秘密連絡人, 立下了汗馬功勞, 最後被晉升為總管大太監, 成了朝中顯赫的人物, 慈禧太后也更加信任安德海, 他成了慈禧太后的真正心腹。

辛酉政變中, 恭親王奕訢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權力, 當上了議政王, 掌握了軍機處和總理衙門的大權, 是一個有真正實權的人物。 此時, 安德海的權力欲望已經被激發出來了, 他覺得兩宮皇太后都是女流之輩, 他有能力影響她們, 而恭親王則是擋在他干預朝政前的最大障礙。 他便開始向慈禧說恭親王的怪話, 打壓恭親王。

果然, 權力欲極強的慈禧便與安德海一起設計,

借用一個禦史彈劾奕訢的機會, 發動突然襲擊, 親手寫詔書, 以“雖無實據, 事出有因”的罪名, 革去奕訢的議政王和一切差使, 不准干預一切公事。 一個月後, 又以奕訢“深自引咎, 頗知愧悔”為由, 下令讓奕訢“仍在軍機大臣上行走, 無庸覆議政名目”。 一擒一縱之間, 既將恭親王的“議政王”拿掉了, 又使其還為自己所用, 極其高明的政治手段。

安德海得逞之後, 又玩弄種種伎倆, 以功名利祿為釣餌, 培植黨羽, 廣交朝臣, 一時間安德海門庭若市, 雖然年齡不大, 但已經權傾朝野。

1867年冬天, 安德海在北京最大的酒樓前門外天福堂大酒樓張燈結綵, 大擺酒宴, 正式娶徽班唱旦角的年方19歲的美人、藝名九歲紅的馬賽花為妻。 慈禧太后還特地賞賜了白銀一千兩,

綢緞一百匹。 安德海一時成為民間新聞人物, 可見其時已非常張揚。

網路配圖

久在宮闈的安德海, 在宮中已經沒有更大的發揮空間了, 於是想出宮遊玩並借機斂財。 1869年, 同治帝到了大婚年齡, 安德海遂藉口預備同治帝大婚典禮,

再三請求慈禧太后派他到江南置辦龍袍、預備宮中婚禮所用之物, 獲得慈禧太后許可。 有了太后的支持, 安德海置清朝不許太監擅出宮禁的祖制於不顧, 帶領著一班隨從, 前呼後擁地出京了。

安德海率兩隻太平樓船沿京杭大運河順流南下, 樓船上懸著兩面大旗, 寫著“奉旨欽差, 採辦龍袍”八個大字。 大旗上又有一面小旗, 中繪一個太陽, 內有一隻三足烏。 安德海在船上掛出三足烏旗, 無異於公然宣告:為慈禧太后辦差。 樓船的兩旁插有若干龍鳳旗幟, 隨風飄揚;樓船上儀衛煊赫, 且有女樂成隊, 品竹調絲, 所經之處, 兩岸觀者如堵。

飛揚跋扈的安德海以欽差大臣身份出現, 沿途一些趨炎附勢的地方官不但不敢告發, 還爭先恐後地逢迎巴結,使得他更加忘乎所以、為所欲為。七月二十日,樓船進入山東德州境內,次日,安德海竟然在船上為自己做壽,帶領眾人向所帶龍衣羅拜,引得民間議論紛紛,轟動德州城,也驚動了山東巡撫丁寶楨。剛直不阿的丁寶楨迅速命東昌府知府與濟甯州知州等沿途府州縣將安德海等“一體截拿在案,解省由其親審”。

網路配圖

同時於七月二十九日將此事以四百里奏摺火速上呈兩宮皇太后和同治皇帝。密折痛陳安德海種種“震駭地方”的不法行徑,並申訴了自己職守地方,“不得不截拿審辦,以昭慎重”的充分理由:一、清朝二百餘年不准宦官與外人交接,“亦未有差派太監赴各省之事況”;二、龍袍系御用之衣,自有織造謹制,不用太監遠涉糜費,且皇太后、皇上崇尚節儉,斷不須太監出外採辦,即使實有其事,亦必有明降諭旨並部文傳知;三、太監往返照例應有傳牌勘合,絕不能聽其任意遊興,漫無稽考;四、龍鳳旗幟系御用禁物,若果系內廷供使的太監,自知禮法,何敢違制妄用;五、出差攜帶女優,尤屬不成體制。

八月二日,安德海在泰安縣被知縣何毓福抓獲,與其隨從陳玉祥等三人隨即被先行押往濟南,由丁寶楨親自審訊。

八月六日,丁寶楨接到由軍機處寄發的密諭,內稱:“該太監擅離遠出,並有種種不法情事,若不從嚴懲辦,何以肅宮禁而儆效尤。著丁寶楨迅速派委幹員於所屬地方將六品藍翎安姓太監嚴密查拿,令隨從人等指證確實,毋庸審訊即行就地正法,不准任其狡飾。如該太監聞風折回直境,即著曾國藩飭屬一體嚴拿正法。倘有疏縱,惟該督撫是問,其隨從人等有跡近匪類者,並著嚴拿分別懲辦,毋庸再行請旨。”八月七日,丁寶楨親自查驗確實後,遵旨將安德海就地正法於濟南。

丁寶楨為何有膽子將安德海抓起來並處決?

首先是丁寶楨抓住了安德海違反了清庭祖制的鐵證,當然也是安德海太自以為是和過於高調種下的隱患。

網路配圖

其次是丁寶楨洞悉了兩宮皇太后和同治少皇帝三者之間複雜的關係,皇帝要親政,慈安太后不滿慈禧太專權。因此密折同送三人,三人必難同為安德海求情。事實上,同治正想借機告知慈禧,該還權給皇帝了。殺了安德海可以給慈禧一個很強烈的資訊,但又避免了直接跟自己的母親提出要求。

再次是安德海本人平時目中無人,甚至對小皇帝也十分傲慢,加上皇帝見安德海在慈禧的床上非常囂張,早就有除之而後快的想法了。

再者,安德海充其量只是一個太監,在維護清庭祖制這個前提下,慈禧本人也不可能公開說是她支持安德海違規外出,否則將使自己處於極期不利的地位,只有捨棄他,何況此時李蓮英已經開始成為慈禧又一個心腹之人,因此,慈禧在接到密折後,自己託病,由同治皇帝和慈安太后他們對安德海進行處理。安德海雖然聰明一世,但也難免糊塗一時,以自己的狂妄自大和驕橫引來了殺身之禍,匆匆走完了自己短暫而又可悲的二十五年人生之路。

還爭先恐後地逢迎巴結,使得他更加忘乎所以、為所欲為。七月二十日,樓船進入山東德州境內,次日,安德海竟然在船上為自己做壽,帶領眾人向所帶龍衣羅拜,引得民間議論紛紛,轟動德州城,也驚動了山東巡撫丁寶楨。剛直不阿的丁寶楨迅速命東昌府知府與濟甯州知州等沿途府州縣將安德海等“一體截拿在案,解省由其親審”。

網路配圖

同時於七月二十九日將此事以四百里奏摺火速上呈兩宮皇太后和同治皇帝。密折痛陳安德海種種“震駭地方”的不法行徑,並申訴了自己職守地方,“不得不截拿審辦,以昭慎重”的充分理由:一、清朝二百餘年不准宦官與外人交接,“亦未有差派太監赴各省之事況”;二、龍袍系御用之衣,自有織造謹制,不用太監遠涉糜費,且皇太后、皇上崇尚節儉,斷不須太監出外採辦,即使實有其事,亦必有明降諭旨並部文傳知;三、太監往返照例應有傳牌勘合,絕不能聽其任意遊興,漫無稽考;四、龍鳳旗幟系御用禁物,若果系內廷供使的太監,自知禮法,何敢違制妄用;五、出差攜帶女優,尤屬不成體制。

八月二日,安德海在泰安縣被知縣何毓福抓獲,與其隨從陳玉祥等三人隨即被先行押往濟南,由丁寶楨親自審訊。

八月六日,丁寶楨接到由軍機處寄發的密諭,內稱:“該太監擅離遠出,並有種種不法情事,若不從嚴懲辦,何以肅宮禁而儆效尤。著丁寶楨迅速派委幹員於所屬地方將六品藍翎安姓太監嚴密查拿,令隨從人等指證確實,毋庸審訊即行就地正法,不准任其狡飾。如該太監聞風折回直境,即著曾國藩飭屬一體嚴拿正法。倘有疏縱,惟該督撫是問,其隨從人等有跡近匪類者,並著嚴拿分別懲辦,毋庸再行請旨。”八月七日,丁寶楨親自查驗確實後,遵旨將安德海就地正法於濟南。

丁寶楨為何有膽子將安德海抓起來並處決?

首先是丁寶楨抓住了安德海違反了清庭祖制的鐵證,當然也是安德海太自以為是和過於高調種下的隱患。

網路配圖

其次是丁寶楨洞悉了兩宮皇太后和同治少皇帝三者之間複雜的關係,皇帝要親政,慈安太后不滿慈禧太專權。因此密折同送三人,三人必難同為安德海求情。事實上,同治正想借機告知慈禧,該還權給皇帝了。殺了安德海可以給慈禧一個很強烈的資訊,但又避免了直接跟自己的母親提出要求。

再次是安德海本人平時目中無人,甚至對小皇帝也十分傲慢,加上皇帝見安德海在慈禧的床上非常囂張,早就有除之而後快的想法了。

再者,安德海充其量只是一個太監,在維護清庭祖制這個前提下,慈禧本人也不可能公開說是她支持安德海違規外出,否則將使自己處於極期不利的地位,只有捨棄他,何況此時李蓮英已經開始成為慈禧又一個心腹之人,因此,慈禧在接到密折後,自己託病,由同治皇帝和慈安太后他們對安德海進行處理。安德海雖然聰明一世,但也難免糊塗一時,以自己的狂妄自大和驕橫引來了殺身之禍,匆匆走完了自己短暫而又可悲的二十五年人生之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